具備什么樣的技術條件才能發(fā)掘大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作為世界上已存在的世界第九大奇跡,它里面所擁有的無數(shù)寶藏讓民間的考古愛好者神往。而自從兵馬俑考古發(fā)掘被叫停之后,就進入了細水長流的慢考古階段,幾平方米的遺跡可能要花費數(shù)年之久,那范圍大到70個故宮大小,占地數(shù)萬平方公里的秦始皇具體要多久呢?我們不得而知!

始皇陵為什么一直都不進行發(fā)掘?其實還是當代考古的技術并未達標的問題!種種挖掘途中的變數(shù)我們沒有把握去應對。那我們要解決哪些問題呢?
考古學技術人才的不足
整個秦始皇陵占地超過數(shù)萬平方公里,如果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就需要有足夠的技術人才,以及挖掘文物和遺跡的儀器。像高清圖像,磁力儀,土壤探測儀都需要批量引用,這可不是小數(shù)目。并且針對文物出土的保護一直是個難題!

當初秦兵馬俑出土之后,鮮艷的顏色暴露在氧氣下,瞬間氧化脫落。若是秦始皇陵內部也有同樣的工藝品,那從出土面世的短時間內,一定要進行無氧保護。同時挖掘途中也需要文物修復,這類的考古技術人才是極其短缺的。

工程技術需要考慮周全,秦始皇陵曾“下徹三泉”
根據(jù)史書記載秦始皇陵的修建,曾“下徹三泉”,通俗來說就是挖穿了三層地下水??脊艑W家也曾對皇陵封土進行了掃描,推斷皇陵距地面百米左右。而這類易塌陷的地底結構,就需要工程技術的介入。從何處挖,挖多少,開多大的洞下去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而秦始皇陵下肯定有地下水涌出,屆時如何防水和運送秦始皇陵內部的封土是工程學專家所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他們的存在是對文物安全的一大保障。
空氣土壤學的技術!下面百萬噸水銀像個定時炸彈
之前專家對秦始皇陵的封土樣本進行了汞含量分析,斷定下面會有近百噸的水銀。毫不夸張的說,這就是秦始皇陵內部的第一道防御,在漫長的歲月里阻擋了無數(shù)對秦始皇陵起了覬覦之心的人的腳步??諝馔寥缹W就很有必要,都知道皇陵下方會有大量汞蒸氣存在,那他們就必須對皇陵內部的氣體進行區(qū)域勘測。

有害氣體,有害粉塵等等,大范圍挖掘很難實施。還有那汞蒸氣,且不說水銀池有多么可怕,就那些文物在漫長的千年歲月中被汞蒸氣侵染,空氣土壤學哪怕再厲害,也無法杜絕靠近文物的考古專家的生命安全。
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僅僅只是發(fā)掘秦始皇陵的第一步而已,為了讓這個偉大奇跡面世,初步挖掘時通信技術,圖像技術都得有團隊支持才能實施。然而最關鍵的還是要得到國際的認可,秦始皇陵以及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如果動土就需要被認可批準??傊?,想挖秦始皇陵我們的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了。

感謝大家閱讀完此篇文章,喜歡的點點關注, 我是徐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