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yè) - 如何值回一場卡丁車票錢
突發(fā)奇想寫一篇這個文,一個是試圖通過寫東西來讓自己出差的時候雜亂的心緒稍微平靜下來,還有就是也逐步意識到卡丁車從周圍人只有我知道可以花錢開幾圈,以及曾經(jīng)為了開卡丁車必須特地跑到上海,到現(xiàn)在到處都有場地,以及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都曾經(jīng)體驗過這個項目。于是決定用我的一些經(jīng)驗來教大家如何盡可能值回一場卡丁車票錢。盡管我不是什么專業(yè)卡丁車手,也不曾擁有過自己的頭盔、手套、賽車服,正兒八經(jīng)的比賽也就跑過兩場(Roses Tournament 2017和2017 BUKC Rookie),但我比較確信同樣的價格我的卡丁車體驗基本是路人的兩三倍,所以稍微分享下如何通過卡丁車技巧來值回一場票錢。
寫在最前面也是最需要強調(diào)的是,Motorsport can be dangerous,不管卡丁車場地是室外,還是室內(nèi),甚至是小公園里,無論對自己的水平有多自信,永遠記住安全第一,請嚴格按照賽道staff指示佩戴好頭盔以及其他護具和安全帶(若有,關(guān)于卡丁車安全帶則會在最后提到)
木桶效應
最大限度值回一場卡丁車票錢,無非做到: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到最快。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摸清楚兩個極限:自己的極限和車的極限。兩者取最短基本決定了你玩一場卡丁車的體驗。所以提升體驗也就是提升這兩個極限的過程。但由于卡丁車通常都是場地提供,我們基本沒有什么自帶車架的機會(有的話告訴我,給我抱抱大腿讓我開一開球球了),所以對車的極限我們基本不考慮去提升,而是盡可能摸清楚。重點則在摸清楚并提升自己的極限。
自己的極限
說通俗一點自己的極限就是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這里先不提有哪些技能需要去掌握,而是首先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里,要么就是本來自己能開的很快,卻開的扣扣叟叟,要么就是過于自信,根本控不住車還硬要晚剎車。
而提升自己的極限,可以先從克服心理障礙入手??ǘ≤嚨囊媛?、無助力方向盤的阻力、加速的推背感和過彎的顛簸,都有可能激發(fā)出內(nèi)心的恐懼導致不敢開而開不快。所以可以試圖列出有哪些客觀存在的因素可能會導致自己在開的時候有一種恐懼感,然后試著去接受這些因素并克服。恐懼感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最終速度的一個方面就是剎車點的把控。由于視線、車感等各種因素等影響,很可能會導致初學者提前剎車,即車其實不用那么早剎車,但腦子告訴你快點慢下來。這種可以通過在每一圈同一個彎角,下意識的試圖晚剎車一點點,試圖小幅度推進自己的極限,慢慢的給自己心理暗示,即原來不需要那么早的減速。過彎也是如此,通過對車的感覺,來決定某個彎是不是可以油門帶的多一點,一次一次的嘗試,直到比如說再加一點油門車就有點飄的感覺,那基本上不用再推了,再推就要失控了。反復如此去試圖在心理層面推進自己的極限。
剎車和油門
心理層面講完之后就是一些基本技巧。首先說剎車和油門,因為這倆是最容易理解的。大部分的場地和車,其實是不需要考慮剎車和油門的力度的,因為剎車性能通常不足以導致輪胎鎖死,以及油門輸出也不會大到導致wheelspin即燒胎。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基本點:
方向盤無角度時,大部分的場地和車在剎車踩到底時不會導致輪胎鎖死
一旦方向盤有角度時,則需要適當控制剎車力度,否則會比較容易導致后輪鎖死而失控,通常建議剎車力度隨方向盤角度增大而減少
剎車和油門永遠不要同時踩(場地staff通常也會強調(diào))
盡管大部分場地的車在油門踩死時通常不會失控,但是要注意顛簸狀態(tài)下的油門輸出可能會導致漂移,車身有漂移情況并覺得自己可能無法控制時,減少或完全放棄油門輸出,不要大力踩剎車來恢復控制,可以輕點剎車
室外場地遇濕滑路面時盡可能不要剎車到底(概率極低)
外-內(nèi)-外賽車線
除了剎車和油門,還有一個基本技巧就是走線,這個一般鐵桿車迷都能容易理解。但很多人可能會有個誤區(qū),跑步的時候通常跑最內(nèi)圈以減少距離浪費,而場地賽車并不追求最短距離,而是最快平均速度。這里想象兩個情況:賽車靜止狀態(tài)下,方向盤不轉(zhuǎn)和打死,油門踩到底,哪個會開出去更快?很明顯是方向盤不轉(zhuǎn)的情況下。所以走線通常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方向盤角度保持最大的速度過彎。通常遵循外內(nèi)外原則,如下圖:

進彎前:盡可能與彎心拉開角度
進彎時:盡可能貼近彎心
出彎:再次與彎心拉開角度
而想要讓賽車線的效果最大化,則離不開油門和剎車的控制,因為通常會出現(xiàn)為了遵循賽車線而不得不在轉(zhuǎn)向時帶剎車,此時如何穩(wěn)住賽車線的同時不讓剎車導致車體失控則會是一個挑戰(zhàn)。不過當你都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的卡丁車體驗估計已經(jīng)拉出其他路人一大截了。
車的極限
車的極限則沒啥好講的,因為通常我們是動不了車的。不過開久了之后便會有一個感覺,比如某個彎看起來很難開,實際很容易過,說明這個車的抓地力還很不錯,可以試圖大膽推一下極限;相反,某個看起來應該能全速過的彎,真正過起來很掙扎,則需要考慮駕駛風格保守一些。
通常在滿足自身極限的情況下,突破車的極限下場基本不太好,所以永遠不要試圖挑戰(zhàn)車的極限。典型案例是2017年某次練習時,我在過某個全速彎時賽道飄雨,此時輪胎相較于干地情況抓地力降低,即車身極限降低,導致全油門全速撞到輪胎墻,基本上是我經(jīng)歷過的最重的一次事故了。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就如我開頭所講,我算不上專業(yè)車手,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經(jīng)驗之談,有興趣的話參考參考,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個能在卡丁車里找到更多樂趣,當然,大前提是stay safe。
附:卡丁車安全帶
每次和別人聊到卡丁車安全帶的時候,好像大家都很驚訝于卡丁車不需要安全帶,不過也分情況,有安全帶和無安全帶我都有開過。個人認為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不過通常情況下,有安全的情況下肯定是要系的,無安全帶則不用,這里解釋一下。
首先大家需要接受一個現(xiàn)實:惡劣事故中,對于卡丁車而言,人被甩出去要比困在車里安全一些(雖然甩出去聽起來更恐怖,但你絕對是不希望被整臺車壓在賽道上摩擦的)。所以通常比較寬闊的戶外場地會沒有安全帶,但是,通常座椅也足夠能把你人卡在里面(比較專業(yè)的場地會提供坐墊之類的東西保證座椅相對不同身形的人不會太寬松)。另一方面,戶外場地足夠開闊的情況下,假設(shè)最壞情況人被甩了出去,不會由于后車擁擠不堪導致躲閃不及。當然,人能被甩出去的事故通常是極惡劣的,很少出現(xiàn)自己操作不當導致該類事故(以之前2017年我的那次事故舉例也只是半個身體探出了車外)。
而室內(nèi)卡丁車通常會有安全帶,這個就不用說了,室內(nèi)賽道相對較窄,同樣數(shù)量的車則會相對更擁擠一些,意外情況下反應時間則更短。
一句話概括之:有就系,沒有也不要驚訝,惡劣事故希望大家永遠不會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