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保護聽力?被“神化”的骨傳導耳機,也許是“智商稅”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shù)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

最近有小伙伴私信 der,說是用骨傳導耳機是否能保護聽力?
對于這個問題,有人說骨傳導是對聽力損傷最低的耳機,能夠預防和保護聽力不繼續(xù)受損;有人說,骨傳導耳機終究和普通耳機無恙,并不能保護聽力;甚至還有人說,骨傳導耳機需要將聲音開到較大,也就不能保護聽力......大家可謂各有看法。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使用骨傳導耳機,真的能夠保護聽力嗎?

談及骨傳導耳機,估計有些小伙伴會感到陌生,這里就不得不提及“骨傳導原理”。
我們初中物理就曾教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基本分氣體、固體、液體三種。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用的耳機是通過空氣震動的方式進行聲音傳播,然后將音頻傳送到我們耳朵里,期間傳導需要經(jīng)過外耳、中耳,最后再進入到內耳;而骨傳導則是利用我們顱骨的震動,將音頻傳送到我們耳朵里,由于以骨進行傳導,所以傳導距離會更短,效果會更好。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認為,得益于骨傳導的傳音效果好,也就更利于保護聽力。

不過 der 覺得,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所謂聽力受損,實際就是我們耳內的聽毛細胞受損,導致不可恢復的傷害。雖說骨傳導耳機的方式,不用經(jīng)過外耳道和鼓膜,但終究還是和氣傳導一樣經(jīng)過耳蝸等內耳結構,只要音量過高、聽音時間過久,同樣也會導致聽毛細胞過度刺激,從而造成聽力受損。
所以骨傳導耳機并不能保護這些聽毛細胞不受損,即便一定程度上能減緩損傷程度,但減緩的程度也并不明顯,不能說其能夠保護聽力。

這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骨傳導耳機相比氣傳導耳機,漏音非常明顯。
曾經(jīng)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聽力,上網(wǎng)課給孩子用骨傳導耳機,der 坐在旁邊都能清晰聽到骨傳導耳機的漏音,不禁想起這和開放式耳機很類似。如果在安靜的室內聽,那音量小一點也無所謂;一旦遇到隔壁有人看電視等雜吵的環(huán)境,骨傳導耳機則需要加大音量,這意味著會加大聽力的損傷。
der 想不明白,安靜的室內要想保護聽力,為什么不直接開音箱外放,又或者用穿戴音箱呢?

那有小伙伴就發(fā)問了,既然骨傳導耳機不能保護聽力,那為什么又那么多人買?
der 覺得,與其說骨傳導耳機能保護聽力,更不如說它的佩戴方式體驗更佳。相比入耳式耳機,半入耳式與耳塞式耳機雖然佩戴舒服,但仍然需要塞住耳郭,而骨傳導則直接掛在耳朵上面,佩戴舒適度更好、也更不容易掉落、還能保證耳道衛(wèi)生。
這也難怪很多人運動的時候,喜歡用骨傳導耳機,畢竟運動容易使得耳道有汗,用入耳式或耳塞式耳機容易滋生細菌,一旦沒有及時處理則感染發(fā)炎,而骨傳導耳機佩戴方式的優(yōu)點,更多的是解決佩戴體驗上的問題。

最后,der 覺得骨傳導耳機能保護聽力,更多的像是“智商稅”。
如果真想保護聽力,首先就是聽音時間最好不超過 60 分鐘;然后就是音量最好不要超過 60%,在雜吵的環(huán)境最好用降噪耳機;最后在佩戴方式上,大家怎么舒服怎么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