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莊子?齊物論》筆記(十)
? ? ? 【夫言非吹也】,莊子說:講話不是風在吹。這句話是在表達,我們說話是為了要【傳遞訊息】,我們把人看成是天地的一部分,說話是在傳遞訊息,信息的價值。就是信息的含金量,也是信息的正確性。是為了讓我們能認知【真實】的情況??墒?,莊子接著說,【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為什么我們?nèi)酥v的話都會歪掉,你講的話就會變成【偏離事實】的。就像被人一夸獎就,習慣性回答,“哪有,我很差呀”,雖然是講了,但是內(nèi)容超不可靠?!竟醒孕??其未嘗有言邪?】,這樣的話真的有叫做講嗎?還是等于沒講?
? ? ? ? 站在【傳遞信息情報】的立場,這樣的說話,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信息。就像剛出生的小鳥餓得吱吱叫,【鷇音】。很多話是沒什么事實根據(jù)的無病呻吟,不餓也在喊餓,基于謊言的掙扎跟乞討,很像矯情的狀態(tài)。
? ? ? ? 人和人交流為什么不說【事實上是怎樣】這種真實,有意義的情報,而要說【我覺得】是怎樣,覺得這樣,覺得那樣。都變成用【覺得】在打架,人與人之間的我執(zhí)在對立。我沒把握,你也沒把握,兩個人居然能吵半天。人為什么會瘋成這樣?人心怎么就壞掉了?而道竟然這樣就被人心推了出去,盡管人類留下來那么多人說的話,但是沒有一句話是真的。
? ? ?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道是被【小成】消滅的,言是被【面子】消滅的。
? ? ? ? ?在生活中,我們會時常經(jīng)驗到,有一些進步,別人夸這一點,夸那一點。有人給你一點掌聲,人就很容易滿足。
? ? ? ? 人之所以不能練到莊子要求的那個【心力】,常常是因為他在某個點,已經(jīng)得到很多【認可】,使他下意識覺得【我足夠好了】,這就是道【隱于小成】。
? ? ? ?他在進步的那條路上看不到【前景】,他覺得目前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他的信念跟實相,沒有辦法讓他看到人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 ? ? ?莊子會講,小麻雀只能到達某個點,但它飛得很開心,覺得這樣就夠了。對于你人生的幸福指數(shù)并沒有要求那么高。會很謙虛,覺得這樣就可以了。
? ? ? ? 【言隱于榮華】,人說話會歪掉基本上,是為了【面子】,也可以說【名利】。
? ? ? ? 一般俗話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是因為想要他人【認同】自己,所以都把話歪掉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 ? ? ? 當一個人礙于【面子】講話,你就會隱瞞很多【真實情況】,敢說出口的【事實】就會很少。人講話的【含金量】就會變低,就是因為內(nèi)心有很多【害怕】,怕被別人【看不起】,怕人【責怪】,為了【面子】。
? ? ? ? 一旦開始【偏離事實】,養(yǎng)成習慣,以后就越來越不會在意,【你說的話必須是真話】。因為【說謊是一個習慣】,只要開始傾斜,就會一直斜下去。
? ? ? ?人隨著面子,所說的話,就會【真實訊息】越來越少。而且面子的可怕在于,本人都【很難發(fā)覺自己其實在說謊】。
? ? ? ?如果不把【榮華】解作【面子】,而解作【名利】也一樣。人會為了附和【名利】講出【看似高深、高級、漂亮的語言,但事實沒有含金量的】演講,這樣的講座發(fā)言,當時聽起來很高深玄奧,但實際回歸生活現(xiàn)實,并不能【用于生活操作】,達到【實踐】意義。
? ? ? ?等同于面子的,還有另一種情緒叫【緊張】。整體緊張兮兮的做事情,往往結(jié)果做的很糟糕。
? ? ? ? 【固有儒墨之是非】。因為大家都為了面子、名利,講話都偏離了【事實】,對于真相的要求也不高。于是,中國就變成儒家跟墨家可以打架,可以互相批評的地方。
? ? ? ? 墨家,他們追求自然、簡樸的生活,要求對別人有平等的愛,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好?
? ? ? ?儒家,要求人要為了社會秩序,一定要把人的分位做的很安穩(wěn),大家都安于本分,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大家在這個社會一起同心協(xié)力,發(fā)光發(fā)熱,聽起來都很好。
? ? ? ? 可是莊子就提出質(zhì)疑,這是【負面心想事成】。你所有的口號、教條,都是你【不相信人會好起來】,才說的。但是,儒家到了孟子,會有反省。
? ? ? ? 孟子不會【逃避】黑暗面,他和君王講,你好色,你有黑暗面,就在全國推廣戀愛社交,我們就來發(fā)揚光大一下,讓它價值完成,就光明了。
? ? ? ? 古代師徒制,會有一個矛盾存在(在儒家也會出現(xiàn))。如果你一教就會,師父其實不會高興。但是,如果怎么教都教不會,師父又會覺得被辜負。儒家是建立在【規(guī)范的禮教系統(tǒng)】,一定要【執(zhí)弟子之禮】,才可能會得到真?zhèn)鳌?/p>
? ? ? ? 可是,事實上,也會有師傅,害怕教會徒弟,餓死自己。就會【留一手】。這樣就會出現(xiàn)傳承的為難:不希望徒弟全都會,可是又不能不會。會變成,禮儀是處于【對徒弟不信任】,而約束的行為規(guī)范。本質(zhì)上還是【基于不相信別人是好人】,而建立的約束行為。
? ? ? ? 所以,在儒家的美好世界里,它同樣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儒家的黑暗面。
? ? ? ? 那既然你覺得儒家不好,有缺陷。來相信墨家好了。但你要知道所有的【教義都是聽起來很美好】的,但是教義只是一個程式,美好都是相對的。就像相對論很美好,可是利用來做原子彈,從【理論過渡到實際】,就結(jié)果驚人。
? ? ? ? 比如,墨子講兼愛,講人人平等,我們要擁有一樣的??裥磐骄蜁X得【凡是自己擁有的,都可以平分】,就會在實踐里面用偏掉。
? ? ? ? 我們這個世界有太多【冠冕堂皇】的理論,但實際生活,你去實踐就會走彎路?!肚f子》就會一再強調(diào),什么教義都不可以拿來【打高空】,這個世界【最殘忍的屠殺都是發(fā)生在最正確的教義之下】。
? ? ? ? 無論儒家、墨家,都覺得他們支持的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理念】。主要辯論點就好像:
? ? ? ? 現(xiàn)在沒有東西吃了,只剩下一個饅頭,儒家只會給親生父親吃。墨家就會掰開來,親父親也吃,別人父親也吃。
? ? ? ? 到底誰是對的?儒家會覺得,親生的最好,墨家會覺得不公平。很曖昧。
? ? ? ? 莊子的解套是,不去爭誰對誰錯,都無所謂。你們喜歡爭論是非沒關(guān)系,我不參與其中,我不追求是非心。就像后面講的【兩行】,就是【都可以】,各有各的價值完成。
? ? ? ?如果實踐<齊物論>久了,就會經(jīng)驗到內(nèi)在奇妙轉(zhuǎn)變,就是你沒實踐以前,覺得很多東西,都有【應該】的部分,有絕對性觀念,人家做了【不應該】之事,你就會有意見,你實踐齊物論之后,就只認為【都可以】,因為你只看因果。
? ? ? ?實踐莊子,【只看因果,不看是非】,就會覺得都可以。你能理解,【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就像有的人喜歡看西醫(yī),有的人喜歡看中醫(yī)。你只關(guān)注他們之間,各自的因果價值完成,去統(tǒng)合得到真相。
? ? ? ? 【以是所非而非其所是】??墒清δg,都喜歡把【自己】對的地方【夸大】,把別人【錯的】地方【夸大】。人就是這樣,人的自我變的【享受權(quán)威化】,為了維護面子,講話的【真實性】就很少了。
? ? ? ?當人變成這樣的時候,莊子會教你【莫若以明】,不如只是【單純】的感知清楚。把濡墨的【因果結(jié)構(gòu)】都看清楚,做出對自己誠實的選擇,不必為這些教義去拼。
整理于《莊子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