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哈勃”推遲發(fā)射?巡天望遠鏡工程時間出爐:2024年有大動作
根據北京時間4月5號最新消息,有中國“哈勃”之稱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具體發(fā)射時間,出來了,一時間沖上了全國熱搜榜,引發(fā)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本次計劃是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科學年上進行公布的,按照時間來看,和此前網傳的時間有出入。

按照最新的發(fā)射計劃和時間,我國巡天空間望遠鏡 (CSST) 最新工程時間表如下:
▲2023年8月,完成光學設施鑒定件;
▲2024年2月,完成設施轉正樣評審;
▲2024年3月,完成設施正樣件,交付平臺開展整艙試驗;
▲2024年11月,具備發(fā)射狀態(tài)。

也就是說,此前網傳的預計2023年發(fā)射,現在看來,有了不短的推遲。而且按照這個計劃,2024年11月才會具備發(fā)射狀態(tài),那么正常預計在2025年初左右,才可以真正發(fā)射。
當然了,科學是非常嚴謹的,尤其是航天領域這種最尖端的地方,必然是需要做到萬無一失才可以。而且一開始中國航天也并沒有說明會在2023年發(fā)射。

可能還是有一些小伙伴對于這一款望遠鏡不是很了解。
要知道巡天望遠鏡可是很厲害的哦,對標的就是現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也就是哈勃望遠鏡。

由于我們的望遠鏡將會是后來發(fā)射的,因此實現了技術的迭代和跨越,相比于哈珀來說,如果是同等深度和精度基礎上,那么它的廣度是哈勃望遠鏡的300倍以上。
通俗來說就是,如果是對等情況下,哈勃看到1顆星的時候,那么空間巡天望遠鏡可以看到300顆星。

巡天發(fā)射之后,將會作為一個獨立的艙段,對接到中國空間站上面,也就是我們的空間站主干部分,除了現在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之外,未來還會有第四個艙段,也就是巡天光學艙。
從目前公布出來的信息來看,巡天空間望遠鏡非常巨大,其架設有一套口徑為2米的光學系統(tǒng),并配備一系列最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高,重達十幾噸。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現在正在空間站的三位航天員了,他們最近在干什么呢?
其實時間真的很快,距離他們返回地面,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了,而他們最近可謂是非常繁忙:

除了3月30號進行的第三次太空出艙活動之外,因為現在空間站已經建造完成,轉入了科學實驗階段,所以他們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空間實驗。
其中就包括成功完成的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這就標志著我國的熱電轉換效率等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一項技術說白了就是可以將熱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從而減小對于太陽能的依賴,這在未來我國進行載人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所以,加油吧,中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