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賢是如何看待戰(zhàn)爭的?“夫兵者,不祥之器”
我們通過《道德經(jīng)》第31章來回答這個問題: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今譯】
兵革是不祥的東西,大家都怨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用兵時以右方為貴。兵革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處之。勝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就是喜歡殺人。喜歡殺人的,就不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吉慶的事情以左方為上,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這是說出兵打仗用喪禮的儀式來處理。殺人眾多,帶著哀痛的心情去對待,打了勝戰(zhàn)要用喪禮的儀式去處理。
【我讀經(jīng)典】
“夫兵者,不祥之器”,當今世界的武器,更是讓人憎惡和畏懼,有道的人不使用它,而以德行感召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夫兵者”,主要被用來威懾和防御。
中國的古禮,尊崇左方,古時候人們認為左陽右陰,陽生而陰殺,所以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睉?zhàn)爭意味著不祥,武力會帶來兇災,用兵是出于“不得已”的,若是為了除暴救民而用兵,也應該“恬淡為上”,戰(zhàn)勝了不要得意洋洋,得意洋洋就是喜歡殺人。喜歡殺人的人,終歸是要失敗的,所以不可得志于天下。

武力侵略會造成非常沉痛的后果,打起仗來,成千上萬的生命就會犧牲,這是兇事,所以說“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如果不得已而應戰(zhàn),要“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睔⑷吮姸?,帶著哀痛的心情去對待,打了勝戰(zhàn)要用喪禮的儀式去處理,悼念在戰(zhàn)爭中逝去的每一個生命。

擴充: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也是一個團結的民族,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加強軍事戒備,主要被用來震懾和防御,介入戰(zhàn)爭也是不得已,雖然我們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有充分的準備,但絕不會主動挑起戰(zhàn)爭。
國人把戰(zhàn)爭當作喪禮一樣對待,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后以喪禮處之。這樣的思想如果能推及全世界,讓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并讓全世界各國人民都能以這樣的態(tài)度看待戰(zhàn)爭,明白戰(zhàn)爭帶來的悲慘后果,熱愛和平,敬畏生命,對發(fā)起戰(zhàn)爭的行為慎之又慎,那將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
對此,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我們一起學習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