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艦載機已經逐步實現5代化,我們必須抓緊了


2018年9月底,有三個關于美英新一代艦載機的消息集中爆料。第一,就是從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起飛的新一代垂直起降戰(zhàn)機F35B,第一次進行了實戰(zhàn)投彈;而幾乎與此同時,有兩架英國海軍訂購的F35B 戰(zhàn)機在女王級航母上進行了首次起降試驗。雖然這兩架F35B都沒有掛載武器,而且降落方式采取的是縱向到位再橫向平移降落的方式,不是從航母的尾部直接進場降落的實戰(zhàn)方式,瀚海狼山認為明顯還帶有試驗的性質,沒有多大的實戰(zhàn)價值,但是畢竟這是一個開頭。
有了這個開頭,今后英國海軍會逐步為2艘女王級航母配齊艦載機,讓英國海軍從最近三十年來航母力量的不入流,一躍成為實力僅次于美國海軍的重要海上力量,而且很可能在美國海軍前面,第一個實現艦載機的全5代化!就在以上兩個事件的第二天,美國人就在本土摔了一架F35B。摔機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也側面說明F35的裝備數量越來越多,已經不完全再由精英飛行員駕駛,這種五代機已逐步白菜化。

按照美國人的說法,中國的003型彈射航母的首艦,已經在上海開工三年,而且采用電磁彈射裝置,載機多達40架!到今年7月份,003的底倉模塊終于在江南集團出現,也反向證明了美國人預測的比較靠譜。之所以開工三年才看到“真身”模塊,有兩大原因:一,這艘國產航母體量巨大,工程量遠超大連已經建成的002型國產航母。二,該工程在中期進行了重大變更,需要重新進行設備選型和船體重新下料!
按照航母生產經驗最豐富的美國人的慣例,一艘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工期最少7年,這是從切割第一塊鋼板,到航母正式交付給美國海軍計算,其實若加上設備的陸地實驗周期,這個時間跨度會長達十年以上!而中國海軍已經有1艘航母服役了6年,另一艘即將交付。從大連002航母的生產周期來看,原定工期是6年,目前可能提前一年交付!這速度已屬世界先進水平。
因此003級作為國產首批大型彈射航母,他的全生產周期也至少需要6年。從2015年初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到2021年正式交付中國海軍。興城的陸地電磁彈射系統,已成功彈射起飛重量高達30噸的殲15彈射型艦載機數千次,無任何故障!這個成績遠遠超過美國人在地面電磁彈射裝置和福特號的實用電磁彈射器上取得過的最好成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結合當前國產電磁炮在全世界的首次上艦,永磁推進和中壓直流技術在中國核潛艇和水面艦艇上的普及,中國的軍用電磁技術,已經進入全面實用期。
從以上可見,中國航母實戰(zhàn)能力的建設,在“船的方面”已經實現了技術的全面突破,剩下的問題,無非就是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批量生產巨型電磁彈射航母。雖然首批用不用核動力現在還是個疑問,但是這個也只是個工程實踐問題,而不是技術需要突破的問題。

在國外的F35B和F35C五年內實現全面上艦的情況下,我們現在航母體系建設上最大問題,很可能是在艦載機上,已經比英美落后一代!殲15就是換裝有源相控陣,也是個三代半,雖然上了003彈射后,航程和載彈量上不吃虧,但在空戰(zhàn)中面對F35C甚至是F35B會代差明顯。這樣就發(fā)揮不出003的先進性!因此國產新一代艦載機項目必須提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