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說】第九期:我們喜愛的反手膠皮(橫板篇)
關于器材,您可能有很多疑惑。剛好,我們又有很多答案。盡管對于答案,每個人的理解也都不同。這不,擱這里,我,黑馬;他,掌柜小馬哥。我們二馬就有著不同的理解,誰對誰錯,可以有您自己的判斷。
是為題記。
這一期,咱們要聊的是,我們各自喜愛的五款橫板反手膠皮。
本來吧,筆者是想把題目擬為:五款橫板反手神膠的;但到底反手技術水準還是不夠出色,導致覺得沒有“神膠”!另一方面,即便過去十年可以說是Tenergy的時代,但Tenergy這樣的所謂神膠,很多人是Hold不住的。一味地冠以“神膠”之名,強推給大伙,是很冒失的。所以,本篇談的僅僅是我們喜愛的,盡管性能也確實不俗還全面,但于你而言,是否神膠,還得自己掂量。

理念與服務對象
1.???橫板和直板對于反手膠皮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同樣硬度的膠皮在橫板反手很合適,直板反手可能就覺得太硬了。而且很多業(yè)余直板的反手橫打,說到底反手體系不會太成熟,對反手膠皮的要求可能沒橫板那么高。分成直板篇和橫板篇是有必要的。
2.???有些反手膠皮好摩擦上手,有些好彈擊起速。不同的風格,會適合不同類型的選手。對于防御反擊為主的,自然要找不那么吃轉(zhuǎn)的;但不那么吃轉(zhuǎn)的,很大可能是不太好加轉(zhuǎn)的。
3.???因為重量的關系,有些膠皮在別人的反手可以“承重”,對你則不行,所以也得考量下自己習慣的重量。
4.???我們的服務對象仍然主要是廣大業(yè)余球友。也不是說國家隊某某隊員沒讓咱幫忙挑板,或者給點換板換膠皮的建議。但說到底,專業(yè)的技術和發(fā)力體系還是跟業(yè)余差得比較大。業(yè)余選手的器材組合產(chǎn)生的各種效應,跟專業(yè)的那個區(qū)域還是不一樣的。國家隊T05Hard和D05能作為反手套膠的佳選,但一般業(yè)余就不行。貼近業(yè)余球友,才是咱們干的事。
來了,我們各自喜愛的五款反手膠皮(橫板):
小馬哥:
Tenergy 05,V>15 Extra, 變革EL-P,雷神Tech, 尼塔庫P-1
黑馬:
Tenergy 05,Tenergy 80, 雷神Tech, 藍火M1, V>15 Extra

?
黑馬:我們都選雷神Tech,這個是想不到的。推這個,對銷售也沒啥好處,沒利潤。但還是做學問為先吧。這個Tech,剛出來時,因為都是42.5度,有一說其實就是軟雷神。摩擦和彈擊兼?zhèn)洌指幸彩娣?。但你為啥不選45度的雷神P,而選這個42.5度的?
小馬:這個Tech吧,最大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透,特別容易打好。你說的那個專業(yè)版的雷神P,業(yè)余好多打不好,你必須得發(fā)力,不然就掌握不住,其實難度挺大的。有彈擊,帶支撐,不考慮重量,變革MX-P也行。新出的那個驕猛Vega X也不錯,有勁,跟雷神Tech類似。還有Rakza 7 Soft。

黑馬:Rakza 7Soft橫板來說有點太軟,力量不夠,咬球倒是BT好。
小馬:這個需要貼外置板子,不過擰拉確實強大。
黑馬:雷神Tech這個不重,未剪是67g,2017年時我打過。顆粒粗,間距小,但海綿軟,這就使膠皮有不錯支撐力的同時又好透。
小馬:有一陣正反面雷神Tech,我可打了兩年多,就覺得特別好使,勝率非常高。特別那陣兒,腰有傷的時候都在近臺拔著,打的時候感覺太容易贏了,后來正手狂飚撕裂了,換成這個,發(fā)現(xiàn)勝率還提高了。
原始資料介紹時,說這個Tech的氣眼是斜著排列的。跟一般的蛋糕海綿不一樣,一般都是橫著排列,這個斜著后,對方打過來的球,會直接彈射出一個角度。所以被動防守威力非常大。因為氣眼也大,所以輕,防守好。
黑馬:現(xiàn)在很多外套要有質(zhì)量就得重,但重了反手就不夠舒服。
小馬:這個套膠防回去的時候是往下走的,對方如果爆沖,你就貼回去,不怎么往前走,對方第二板的時候感覺有點跟不上。另一方面,就是透力。擰拉和懟的時候,比別人多一板,很難被打死。
黑馬:我當時覺得挺不錯的,但好像那會貼著T05 FX。覺得Tech主動進攻殺傷不大,所以還是用T系列。沒想到三年過去了,反手的主動進攻還是那么少,越來越多打成了防守反擊。
小馬:雷神Tech就是這么一個風格,主動發(fā)力也不見得能打死人,但是被動的時候威力挺大。
黑馬:不過ESN的大部分外套用久了海綿都會變薄,不單單是縮膠。
小馬:你這個感覺是對的。不單縮膠,還有一個問題,擊打了以后,那個活性是往回縮的,說明制作的時候,那個拉伸的力量是過大的,就是在那個力量極限上又增加一定的力量,應該是成心這么做的。
黑馬:這樣操作后,新膠皮剛開始打就很爽,膠面有緊繃感,海綿內(nèi)能強,持球強。過了那時間就變差了。

?
黑馬:T05基本不用談了,大致性能還有絕對的水準,大家都知道。我用T80,只是更容易防守,然后彈擊好一點。
小馬:其實T05也不是說就完美啊,也有個毛病,得板套合一,發(fā)出那個力量,才能變成低平弧線。力不從心,但想發(fā)力狠的時候,剛發(fā)上力那個球就掉下去。
黑馬:是的,05的海綿韌勁強,專業(yè)能發(fā)力打透,效果就很不錯。很多人打不習慣,就是沒辦法真的打透。我正手可以,反手就不行,但掛出旋轉(zhuǎn)還是比較容易的。那個T05 FX也是有點這個問題,海綿軟了,但還是得打磨結合比較好,不然有時會掉球。然后T80,雖然自己在用,但沒多少主動拉沖,更多是防守或借力中的加力。
小馬:T80不那么大眾化,就是有點太活了。有點不透,可是在發(fā)小力量的時候,容易給頂起來。好多人打著別扭不舒服,這就是說使T80的時候必須有個爆發(fā)力,短促還得快。這個對人要求有點高。

?
黑馬:V>15Extra(以下簡稱V15)的風格跟其他膠皮還是有點不一樣。不怎么吃旋轉(zhuǎn),打速度或者反手彈擊比較好。另外,摸清這個膠皮脾性后,其實制造旋轉(zhuǎn)還是不錯的。
小馬:V15最大一個特性就是它兩邊兒都比較好。一個是擰拉的時候制造旋轉(zhuǎn)非常好,一個是半出臺球彈擊速度非常快,而且弧線很長,比T05還要長一點。這是很難得的,對于身高和胳膊不是很出色的人來說很舒服。而且,臺內(nèi)擰拉的時候,貼球發(fā)力的感覺跟Rakza 7 Soft差不多。唯獨一個盲點就是半出臺懟起來后,反手相持,速度起不來,球落點長的時候,才能起速度。短的時候,速度反而會慢點。不知為什么,反正風格是很迥異的。
黑馬:對方力量比較大的時候,你彈擊的時候更爽;對方?jīng)]力時,你也不好打出大的力量。還有一點搞不清楚,那個V15 Limber,硬度最軟的那款,吃進去的話旋轉(zhuǎn)還可以,但還是比Extra差點。那個膠面敏感度不太高,一般人不適應。
小馬:V15是有點這問題,貼丹羽孝希效果就挺好,貼Vis表現(xiàn)一般,感覺有點兒悶頭悶腦。跟羊毛碳那板子的性能還是比較貼近的,兩端好,中間那塊就是不發(fā)力和爆發(fā)力之間,中性球威力不大。確實也符合丹羽的那個風格。
黑馬:我當時從V15 Limber換T80,也有一方面是感覺對推,防守的過渡,或者頂一板什么的,T80速度會起得快一點。但T系列對主動進攻的技術要求還是有點高。
小馬:德套的那個風格吧,特別適合大眾化,使不使勁兒,反正都能加點速,不使勁的時候,也不怎么難使。日套吧,不使勁就沒勁,只有發(fā)上力了才能打出威脅。
黑馬:T系列就是海綿韌勁太強了,德套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是容易上手的。

?
小馬:另外一個說到藍火M1,其實我也挺喜歡的,那個穩(wěn)定性非常好,穩(wěn)定性和摩擦力都非常夠朋友,彈擊力量也不小,就是速度上略差。如果沒有變革這個系列起來,我覺得藍火是最完美的。
變革EL-P這個風格就是摻雜了一點日系的風格,海綿刻意做得有一定的韌勁,頂?shù)闷饋?,雖然不如M1下扎,但快啊,好多球,掄起來比M1快。

黑馬:我打過FX-P和MX-P,對EL-P好像沒什么印象。
小馬:建議你打打,會對這個套膠有一個很大的改觀。水平是比較全能的,單論全能性是超過T05的,但是突出性不夠強,屬于沒什么驚喜,但確實擰拉、彈擊、防守、封蓋,然后中臺的對拉,還都行。

黑馬:尼塔庫P-1怎么樣?打過S-1,好透,咬球,力量一般。G-1雖然厚度2.0mm,但放反手還是有點重。不過整個系列還是比較出彩的,容易用,?持球性能也比較突出。
小馬:P-1 1.8厚度也好用。它的皮比一般的厚。所以總厚度還是挺厚的。皮厚,所以擰拉比較容易,基本什么球都能弄起來。
?
總結下來,適合自己技術風格和水平的,才稱得上“神膠”。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推薦下幾款性能比較全面的,剖析下各自的優(yōu)缺點,供君品鑒。在這些還算容易上手,有不錯威脅,比較穩(wěn)定和全面的膠皮之中,哪一款適合自己,其實還得具體人具體思考。以上我們所選的,但愿能拋磚引玉,提供一點參考吧。
?
~~~~~~~~~~結尾分割線~~~~~~~~~~
二馬說,不是道聽途說,也不是歪理邪說。雖是街談巷語,卻盡量言之有據(jù)、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繼續(xù)支持二馬說,您所關心的,就是我們想聊的。
下一期,我們聊聊,我們喜愛的反手膠皮(直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