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 級 作 文 九 轉(zhuǎn) 經(jīng) 典 人 物 素 材 【作文必背】

1.林徽因
一身詩意 一生傳奇
角度一:家國情懷
對祖國的熱愛除了表現(xiàn)在驚天動地的壯舉里,還落實在踏實勤勞的工作中。林徽因用雙腳丈量祖國的千萬土地,只為了記錄那一座座古老文明留下的建筑瑰寶,讓中華之美傳遞世世代代。這種文人學者虔誠的熱愛之心和對工作的一心一意,正是對“愛國”這兩個字的深刻注解。
角度二:他人評價
生活中對他人的評價、判斷無處不在,說者無心,聽者有心。文壇才女林徽因被小道消息評判“多情”,李健吾卻說她“既耐得住學術(shù)的清冷與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唯有多面、立體的去看待一個人,我們才能看到他在這世界上真實的、不被扭曲的形象。
2.馬爾克斯
與孤獨交纏結(jié)累累碩果
角度一:心懷天下
螺絲釘雖然細微渺小,但每一顆螺絲釘都是翻轉(zhuǎn)歷史巨輪不可或缺的力量。馬爾克斯一部《百年孤獨》濃縮了拉丁美洲百年的歷史演變,意在以孤獨喚起團結(jié),以團結(jié)對抗排擠,發(fā)出了第三世界的最強音。先天下之憂而憂故能分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故能同樂,與國家分憂同樂,方是青年一代的“最美”擔當。
角度二:善用孤獨
孤獨與寂寞、無聊不同,孤獨是拔于流俗的清醒思考,是難得的自我反省與觀察他人的契機。馬爾克斯在孤獨中運筆,十四個月離群索居的生活換來的是《百年孤獨》中瑰麗奇幻的百年民族史。孤獨賦予了他單純的專注與深沉的思考,因而才能一舉為拉美發(fā)聲,震驚全球。
3.海明威
可以被毀滅不能被打敗
角度一:人生價值
在人生一望無際的荒野里,我們要高高地翱翔,活出生命的精彩。寫作、戰(zhàn)斗和冒險,讓海明擺脫日常的瑣屑和生命的平庸,成為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對新時代新青年來說,樹立和堅守為國報國的初心,終其一生追逐人生的夢想,就是在追求生命精彩。
角度二:人文關懷
真正偉大的作家,始終以深切的眼光關注著不幸的人們,始終高高地揮舞著人文主義的大旗。在硝煙彌漫的歐洲荒原上,文壇硬漢海明威將他的筆作為匕首投槍,控訴戰(zhàn)爭的罪惡,關注那些在戰(zhàn)爭的鐵蹄下痛不欲生的人們。文學即人學,真正的文學永遠充滿對人的終極關懷,捍衛(wèi)生命的價值和尊嚴。
4.朱自清
才名冠群倫 道德垂后世
角度一:鍥而不舍
在讀書和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面對深奧的學問,朱自清用堅強的毅力將它們一一攻克;縱使到了生命的晚年,他仍豪情萬丈地寫下:“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將勤學苦讀貫穿生命,朱自清以豐碩的學術(shù)成果精饋贈后世,激勵來者奮進。
角度二:謙虛謹慎
正因為常識之“常”,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習慣于相信,而懶于做更進一步的考察。其實,常識也需要思辨。朱自清在聲名鵲起之后,面對“月夜蟬鳴”是否存在這一細節(jié)尚且親身實踐,反復考證,對于正在讀書的我們而言,更應如此。
5.泰戈爾
用天真慈悲的心吟唱神圣雋永的歌
角度一:愛國情懷
“所有的遠行都是為了更好地回到家鄉(xiāng)?!碧└隊栞氜D(zhuǎn)全球的經(jīng)歷,讓他更加深刻體會到人最根本的安全感來自于祖國母親般無條件包容的懷抱。在尋求答案的漫游之中,有過迷惘,亦有失落,但他終究拾起最初的熱望,愛國理想也愈發(fā)篤定,植根生長。
角度二:人與自然
面對無常世事,泰戈爾深知”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斗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戰(zhàn)斗”,以自然入詩,從美好存在中汲取力量。綠葉簌簌,雨絲戚戚,自然的微語,并非無意義的噪音,它是宇宙和諧的樂章,就如我們的脈搏,蘊藏蓬勃的生機,躍動出人生的無限可能。
6.李煜
前半生縱情嬉游 后半生國破家亡
角度一:赤子之心
從少年風流到中年困頓,從一代帝王到一介囚徒,巨大的人生落差亦投射進李煜的長短句里,物象、情境都已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的一顆赤子之心。榮華時喜好美人歌舞縱情享樂,落魄時懷念南唐故國如畫山河,所思所感,所念所寫,皆發(fā)自本心,真純無偽。
角度二:藝術(shù)創(chuàng)作
當命運如巨剪無情落下,當局者的苦痛深愁竟化作養(yǎng)分,催生出文學的繁花。前后半生的懸殊境遇讓南唐后主李煜仿佛從天上墜入人間,在這種痛苦的錘煉之中,他留下了后世傳頌不衰的作品,成就了“千古詞帝”。在人生詭譎的漩渦中,李煜如蚌殼一般,滾了一身砂礫,從中涵養(yǎng)出一顆顆溫潤的文學明珠。
7.聶魯達
歷經(jīng)這世間的浪漫與滄桑
角度一:堅守初心
外交官聶魯達的一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坎坷與幸福,在年少懵懂的年紀,他將愛戀化作詩;在形影相吊的異鄉(xiāng)土地,他將孤寂注入詩;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將人民寫入詩。他的文字中藏著熱血與火焰,也珍藏著那顆不變的童心。誠然,年華易朽,惟愿純正初至死不渝。
角度二:英雄精神
“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民都與我們相關”,魯迅如是說。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的聶魯達,在局勢危險不明下,他步履堅定地走向了人們?nèi)罕?,懷揣著共產(chǎn)主義信念一往無前。也許,新時代的我們不一定成為名垂青史的英雄,但我們也能夠做一個平凡的勇士,在民族前進的道路上點亮一處微光。
8.蘇軾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角度一:面對挫折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在逆風中保持一顆前行的心,才能不被風雨所阻。蘇軾被貶黃州,卻吟:“一點浩然氣,干里快哉風。”李白不能得志,卻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更應積極地調(diào)整心態(tài),笑對人生的風雨。
角度二:熱愛生活
蘇軾一生坎坷不順,卻仍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在生活的每一處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樂趣。這種樂趣,是“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還是“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毕胍@得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首先要對生活充滿無限的熱愛。
9.曹植
詩酒年華 慷慨悲歌
角度一:青春理想
青年時代的理想是彌足珍貴的,它激勵著沮喪之人,慰藉著孤獨之路,打磨著每一顆虔誠的心。曹植少時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游俠兒自喻,受到迫害后也不改初衷,以《野田黃雀行》表明心志。發(fā)揚蹈厲,英雄氣概,是少年意氣使然,亦是人生的高光凝聚。
角度二:把握機遇
翻開書卷,看塵封的歷史往事里無數(shù)文人騷客以詩言志,聽渺遠的絲竹管弦聲中眾多沙場老將和琴舞劍。曹植出身高貴卻報國無門,留下凄婉雋永的《洛神賦》,藝術(shù)魅力經(jīng)久不衰。他一生宦海浮沉,壯志難酬,卻也在跌宕中生發(fā)別樣的才思,幸與不幸無法定論,但終究彪炳史冊、萬世流芳。
10.納蘭容若
人間惆悵客 千古傷心人
角度一:理想現(xiàn)實
人總是要負責的,但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負責,有時候不必要的負重前行,反而會讓自己囿于不自由的桎梏。“京華三絕”之一的納蘭容若,出身鐘鳴鼎食之家,也因家族的責任壓抑自我,最終郁結(jié)在心,英年早逝,成為“千古第一傷心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唯有真正享受自己的生活,才能看見一段燦爛的人生。
角度二:親近自然
自然近在身邊,又遠在天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逐漸迷失在鋼鐵森林之下。若如納蘭容若般,有一座建于自然的別業(yè)淥水亭,自然幸運。但若非其懷著一顆自然之心,不慕名利與權(quán)勢,醉心青山與綠水,又如何能逃脫案牘之勞形,回到自然之中?正要尋回一顆自然之心,我們才能讓自然真正回到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