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 《邏輯學》 本質論第一章:反思(16)成熟的個體和自身的和解
所以這種消融第一是與自身的等同或說直接性;但是,其次,這種直接性又是否定物與自身的等同,即自身否定的等同;直接性自在地是否定物,是它本身的否定物,它是這個它所不是的東西。
之前講跑題了,我就盡量在黑這里講。
你會看到自身消融它只是出了一個直接性,也就是絕對反映始終是絕對反映,它是自身等同的。但是你會看到,絕對反映他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自身的認同,是因為他已經穿越了很多否定規(guī)定,也就是他穿越了很多映象,他在每個映象那里才能達到返回自身的直接性,所以才是第二步的"直接性是否定物與自身的等同",就沒有這樣一個映象的環(huán)節(jié)或否定物的自身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就沒有直接性,所以等同是自身否定的等同。
第三點才是整個直接性,就是絕對反映的直接性根本就不是一個現(xiàn)成的、好像我們從最開始認為的一個自身等同的直接性,它整個的就是否定物、就是差異化的活動,就是轉變?yōu)樗陨淼囊粋€他者。這里其實還是在反思的角度重新說明了我說到的本質和映象的關系,本質它作為反映就總以是差異化成一個映象了,而且只有在這樣一個映象的自身否定的活動中,它才能是本質,所以它通過是它所不是的東西,它才能直接是它自身。
這里也就用黑的話說清楚,為什么你總已是自身,但又只能在未來成為自身,這樣一個就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仔細想會越想越奇怪的問題。因為你一開始直接的是什么,其實你一開始要直接的是,用黑的說法就是直接轉換成一個他者。
就類似于一個人的發(fā)展,他會有不同的階段,然后尤其在青春期的時候,或者我們定位于精神分析的某個階段,他會有一個和象征域,也就是和社會的一個相互認同的關系。他會很迷茫,會覺得自己好像不理解自己了差異化了,然后通過分離的階段,他知道只有通過意義化他才能成為他自身,才真正成為了一個自身,也就是一個所謂的成熟的個體。
所以成熟的個體是怎么和自身和解的?其實就是異化總已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就和解了。
黑這里也是這樣的,他就一步一步向你揭示出來,最開始我們以為現(xiàn)成在那里的直接性總已是他自身的,最后才會發(fā)現(xiàn)只有通過他是其所不是的東西,他只有通過成為一個他異性,他才能變成他自身。這就是為什么直接的自身等同或直接的“自身是自身”好像是在過去的維度,但又只能在未來才能真正成為這樣一個“自身是自身”。你們應該就理解,實際上就是朝向未來這樣的差異化的過程才能返回到這樣的一個過程。
謝林的整個潛能學說和不可預知之在的關系,其實是用另一種語言把黑的反映邏輯給講了一遍。這一點,恐怕學術界不太不太好接受,因為實在是太反常識了,但實際上黑這里就已經解釋清楚了,不可預思之在到底是什么東西:他不是真的在思維之前,而是只有在整個自身反映的過程中,它才能返回到這樣一個不可預知之在,而你返回到這樣一個不可預知之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不可預知之在不是在過去的,而是在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