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風大劇《君子盟》,原名《張公案》
倭風大劇又來了,為什么不下架呢。
這部劇真有意思,它之前的名字叫《張公案》,可說是鼎鼎大名。

現(xiàn)在改了一個名字,叫《君子盟》,然后就堂而皇之地播出了。
之前叫《張公案》的時候,可是非常有名的,為什么在網(wǎng)上這么有名呢,因為它是耽改劇呀。那什么叫耽改劇呢,把耽美小說改成電視劇,簡稱耽改劇。
當然了,粉絲洗白說,這部劇不是耽改劇,但是這部小說的原著作者都親自認證了原著是耽美。

而且,之前宣傳的時候,也是被作為耽改劇來宣傳的,全網(wǎng)都知道。
所謂的耽改劇三大IP,其中一個就是《張公案》。

那么,《張公案》到底算不算耽改呢,你說它算吧,有點勉強,你說它不是吧,原著作者又說是。
反正就是說,你說它是就是,你說它不是它就不是。

晉江已經(jīng)售出的耽美小說名單中就有它的名字。
七八十部的小說,被影視公司發(fā)瘋一樣地爭搶。

之所以大家搶破頭,究其原因,就因為它是財富密碼,誰搶到就能一夜捧紅一個中國最頂級的流量明星。
到目前為止,靠這個耽改劇而一夜爆紅,成為頂級流量的,已經(jīng)有八個男演員了,演了四部耽改劇。
如果一開始,原著作者大風刮過不承認這是耽改,那么,影視公司根本不會接,當然也就不可能請到什么井柏然這些明星。

這部《張公案》,鞍滅印象很深,因為這部劇丑聞不斷,之前就爆出過撕番事件。
事件的當事人,正是這部劇的兩個男主演,當時還不是宋威龍,而是吳磊。

從豆瓣的時間來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可以從側(cè)面來證明這個撕番事件,確實是真實發(fā)生過。
下圖是6月19日的豆瓣截圖,井柏然的頭像在吳磊的前面。

到了6月22號,豆瓣上就發(fā)生了變化,很明顯,吳磊的頭像排到了井柏然的前面。

但是鞍滅今天并不是來說這部劇的耽改和撕番的,而是說它另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倭風。
比如下面這張劇照,小伙伴們應(yīng)該一眼就能看出來,濃烈的日式枯山水設(shè)計。
是我們中國沒有盆景,還是沒有園林?真是想不通,為什么影視中就一定要用日本的東西。

把鏡頭推近了看,就更加明顯了,這不是枯山水是什么。
日本之所以要改造成枯山水,就是因為學唐朝的園林和山水太困難,沒有那個條件。加上自己又窮,所以就發(fā)展成了自己的一個小庭院風格,也就是中國網(wǎng)友說的小家子氣。
又簡陋又寒酸。

下來之后,鞍滅查了一下這部《君子盟》的造型師,結(jié)果在豆瓣和百度百科上都查不到,估計是不敢寫出來。
通過一番深挖,最后挖出了這個造型師,叫方思哲,《青云志》的造型師。

除了典型的枯山水和日式貓砂盆,這部劇還照搬了日本的唐破風,非常的明顯。
不相信的小伙伴,可以自己重新回去看。

還有這種無處不在的日本式推拉門,白紙糊墻。
導演和造型師到底是有多愛日本啊,什么都用日本元素,你要說這是一部日本劇,都沒有人會反對吧。

日本橫骨燈籠,這種燈籠的罪魁禍首應(yīng)該就是香港導演,是他們帶進大陸的,他們最喜歡這種日式燈籠,愛得深沉。
劇中除了枯山水,甚至連榻榻米都出來了,還有唐破風。

最嚴重的是下面這個,皇帝的寶座。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寶座看著很熟悉,是的,它就是日本天皇的御椅,也稱日本高御座。
不知道劇組是怎么想的,鞍滅馬上就想起了另一部劇《我叫劉金鳳》,在鞍滅吐槽這部劇的天皇帽子的第二天,這部劇就下架了。

什么,讓鞍滅拿出證據(jù)?
來來,看看日本的原裝,原汁原味,百分之百日本造。

來看看網(wǎng)友的評論吧。
天皇的御椅都擺好了,你還不拜?

國內(nèi)網(wǎng)友有一個最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每一次鞍滅提到這個國產(chǎn)劇的倭風化問題,總有人在下面說這不就是唐朝的嗎,本來就是中國的。
鞍滅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地回復他們:所以,日本學回去了之后就不發(fā)展了?
網(wǎng)友再次提到了一個詞,以倭代唐。

每一部國產(chǎn)古裝劇和古裝電影,都在用日本燈籠。
這種豬腰子形狀的橫骨日式燈籠,為什么要統(tǒng)一中國的影視圈,是我們的影視圈沒有文化,還是壓根就沒有學過歷史?
如果是中國的燈籠已經(jīng)滅絕了,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