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驛嘴碼頭如今成了廣場,像極了重慶的朝天門,瀘州變化不可阻擋
這里是瀘州沱江大橋,現(xiàn)在被習慣叫沱江一橋或者沱一橋,它是瀘州最早的跨江大橋,也是沱江流域上最早的跨江大橋。從這里流出去的沱江水最終到館驛嘴跟長江匯合,沱江就完成了它全域的一個工作,再后來就要伴著長江奔流到海不復返了。
旁邊就是以前的小河街一帶,為什么叫小河街呢?因為瀘州這邊習慣稱沱江為小河,長江為大河,回來發(fā)現(xiàn)川渝沿江都有這樣的習慣,長江永遠是大河,其他支流都屬于小河。
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濱江路,這里還有后河街等其他街道,也在上個世紀改造當中不復存在了。如今連瀘州老窖大酒店都更名江畔大酒店,瀘州變化不可阻擋。

這是濱江路的榮譽,它獲得了2000年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huán)境良好范例稱號。個人覺得實至名歸,雖然老街也被淘汰,少了很多記憶,但是那些年,沒有濱江路的歲月,長江兩岸的環(huán)境其實并不樂觀,棚戶聚集,夏天漲水更是讓人難過。臟亂差的環(huán)境令人不堪回首。
假如你翻閱瀘州的城市發(fā)展歷史,其實濱江路的建設計劃在民國時期就已經(jīng)列入了,不過,當時各種情況復雜,再加上兵荒馬亂的時代,軍閥混戰(zhàn),主政瀘州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最終成為了意念工程,沒有實施。
要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國家,讓我們欣慰呢?擱在過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成形。

我一直覺得在川南瀘州主城區(qū)的濱江路修建排第一,當然現(xiàn)在很多人告訴我,其他城市也建設的很好,不要目光短淺,我也沒有看到過,就不評價了?;蛟S有對比才有進步的動力和空間吧。希望越來越好,總是在不斷改進的。

館驛嘴碼頭如今成了廣場,過去的館驛嘴就是瀘州一處重要的碼頭,因為這里是上岸的驛站要收稅,當時的地方政府,在這里設置了驛站口,所以被稱為館驛嘴,瀘州人發(fā)音是“觀音嘴”,造成后人不清楚這里的用途,也是對地方歷史的不了解造成的。

館驛嘴,有人說像極了重慶的朝天門,其實川江的城市,很多有這樣的造成,都是一種船頭的感覺。非常有意思。館驛嘴據(jù)說要改造成詩酒廣場,這里挨著瀘州曾經(jīng)的古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只是如今看不到了。

但是兩江交匯的地方,氣勢雄偉,看起來還是很有蒼茫遼闊的感覺。

館驛嘴的碼頭可以追溯八九百年的川江航運歷史,尤其對瀘州而言,是不可替代的人文風貌之地,希望能好好打造,讓它更具地方特色。
濱江路上也有很多雕塑,很有地方風貌特點,有興趣大家也可以去看一看??傊疄o州的濱江路,現(xiàn)在不只有這一處,各有特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