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槍的習(xí)練方法
大槍習(xí)練方法
槍有不同的練法,也不能說誰練的對,誰練的不對,主要看想達(dá)到什么目的了,我下邊說的是以大槍比賽為最終目的的練習(xí)方法
先說一下,目前看了很多人的槍,拿攔拿扎有幾個問題
1.從發(fā)槍到扎到位,槍的高度有變化,多數(shù)是起槍在腰間,扎槍便到了胸部高度。
2.從發(fā)槍到扎到位,槍不是和地面平行扎出去,會有傾斜。
3.槍的整個運行軌跡,槍,腳尖不在一個垂直面上。最大的問題目前所謂的三間對照,對這個特別有疑惑,發(fā)力不順,這個其實說的不是前腳而是后腳的腳尖。這樣胯展得開,力發(fā)得足。
吳殳戳革練了兩年,有些方法說了也沒什么,因為不下苦功夫,還是沒功夫。
從無隱錄手臂錄里看現(xiàn)在的扎槍感覺明顯是閹割后的扎法。。
說說攔拿,希望對新人有幫助,講的是380年前的用桿子手法。什么槍難防那,是中平槍,在腰間,直直扎出去,對應(yīng)的就是封閉的用法,無論是封閉就是攔拿,以左手前右手后的方式持桿子,左手手心朝上,右手手心朝下,無論攔拿都是這樣持槍
拿是出槍時,桿子順時針旋轉(zhuǎn),兩手一覆,并有下壓之勢。
攔是出槍時,桿子逆時針旋轉(zhuǎn),兩手一覆,并有下壓之力
拿好做些。比較順,攔的話,前手內(nèi)旋較難,這也是書里為什么說勝負(fù)都取決于圈外。這就是需要練一到兩年的革法
注意一點是攔拿要控制棍子擺動的幅度,拿還好說腰部位置沒啥浮動,但是一旦做到攔,整個棍子因為手法別扭就幅度大了。整個槍尖的運動軌跡是個圓弧,一點要這個圓弧變小,這樣攔拿時可以把對方棍子壓下去,而不是撥開。
二點是很多人強調(diào)槍是纏腰鎖,這個說法保留,最高級的槍法是迎槍,為了保證能迎得上,必須在練的時候把槍根逐漸從腰間向前移,離開腰的束縛。
?
?
?
?
?
這個刺殺,我感覺是雙手里最有力量的扎法
持槍的方式兩者都是一樣的,而不是常見的馬步,后手挨到到前手的那種扎法,感覺常見的武術(shù)扎法,沒有穿透力,?犯了很多毛病。
?
? ? 戳法 就是需要練一年的扎法如下
也叫作單手殺,青龍獻(xiàn)爪。如同后手直拳,蹬地,扭胯,后手猛的扎出去,左手松開,不松左手力量放不出去,開始做三個就行,每次都得全力。
? ? 開始得到這個練法,特別高興,在想要不要發(fā)出來,畢竟練好了威力太大,可是轉(zhuǎn)念一想,大多人都是看客,即便看到了也不會下苦工練的,只是徒增談資罷了,所以還是說出來,或許可以幫助后學(xué)者。參考一下。
? ? 練槍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理念,看到很多的練法,不能說別的錯,只是階段不一樣,一定要自己實踐對照,才能看出哪些脫離了實際,成了人云亦云的東西。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練到身上的東西騙不了別人,只是騙了自己罷了
?
戳革兩年,誰要繞過去誰就是騙自己。
?
?
?
?
有了這個就可以對練了。
很多情況都是這樣,想法存在腦子里就會產(chǎn)生千思萬緒的疑惑,可是一旦去做了,則發(fā)現(xiàn)也沒什么難的了。just do it
今天練封閉,突然對兩句話有點體會,高不攔,低不拿,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是高攔,低拿,因為這樣省力氣,之所以省力氣是因為很難用上腰力,攔拿無力,如果想出功夫,就得高拿低攔練。#(笑眼)?
還有一個就是兩手離的太遠(yuǎn)了,攔拿不費力,要逐漸縮短兩手的距離,最后才能桿子離開腰,也像貼住腰一樣用上腰力。練到雙手持槍距離一小臂,后手在肚臍眼位置,槍就能靈活了。
練到這樣持桿的距離,槍靈活而且攔拿有力,就可以練短兵了,短兵對距離感,步法,身法以及抓稍縱即逝機(jī)會的能力要求更高,短兵練好后,這時候拳才能有威力,而且身法步法抓機(jī)會能力只會比短兵要求更高,如果沒有長兵短兵的鋪墊,直接練拳只能徒有其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