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天目雙清莊記
初至天目雙清莊記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箋注》 【原文】 數(shù)日陰雨,苦甚。 至雙清莊,天稍霽。 莊在山腳,諸僧留宿莊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聲,徹夜到枕上,石簣夢中誤以為雨,愁極,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簣起。 石簣嘆曰:“暴雨如此,將安歸乎?有臥游耳!” 僧曰:“天已晴,風日甚美,響者乃溪聲,非雨聲也。” 石簣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數(shù)碗,即同行。 【今譯】 游天目山時,正逢數(shù)日陰雨連綿(數(shù)日陰雨),連日的陰雨,這可害苦了我們(苦甚)。 到了雙清莊(至雙清莊),天氣稍為放晴(天稍霽)。 雙清莊在天目山的山腳(莊在山腳),有許多僧人和尚住在此處(諸僧留宿莊中)。 住在雙清莊這里,僧人的房屋十分精美、房間干凈整潔(僧房甚精),屋旁的溪水沖擊著石頭(溪流激石),發(fā)出的聲音(作聲),一整夜都好像在枕邊回響(徹夜到枕上)。 石簣在睡夢之中誤以為這水聲是下雨聲(石簣夢中誤以為雨,石簣:作者的朋友,陶石簣),以為又下雨了,非常發(fā)愁(愁極),于是后來一晚上都沒有睡著(遂不能寐)。 第二天早晨(次早),山上的僧人們提供了茶飯,茶水、稀飯(山僧供茗糜),并喊石簣起床(邀石簣起)。 石簣嘆息地說(石簣嘆曰):“天正下著這么大的暴雨(暴雨如此),可怎么回去呀(將安歸乎)?不如再多睡會兒,躺在床上神游吧(有臥游耳)” 僧人說道(僧曰):“天已經(jīng)晴了(天已晴),風和日麗,天氣極好(風日甚美),你聽到的響聲(響者),那是溪水的聲音(乃溪聲),不是雨聲(非雨聲也)?!? 石簣開懷大笑起來(石簣大笑),急忙穿好衣服起床(急披衣起)。 我們喝了幾碗茶后(啜茗數(shù)碗),一齊出發(fā)(即同行),開始游覽天目山。 【賞析】 這篇游天目山記,天目山腳下的雙清莊清幽安靜,夜間住在此處的僧房,以至于把溪流聲音聽成暴雨聲,作者欲擒故縱,極力刻畫友人情緒的變化,把游山前的一個小插曲寫得跌宕起伏,趣味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