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先輩精神,走紅色故地
為了追尋蘇州紅色足跡,加強我校青年學生黨史學習,現(xiàn)將社會實踐與紅色學習相結(jié)合展開“啟萬里紅色征程,憶黨的崢嶸歲月”紅色實踐活動。2023年2月10日“詩和遠方追光者”小分隊的同學們在徐渡安老師的指導下深入探索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蘇州烈士陵園、蘇州革命博物館這三處紅色文化傳承地追尋“紅色足跡”,賡續(xù)紅色血脈,感受紅色傳統(tǒng),學習紅色情懷,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固精神支柱、砥礪意志品格。
2023年2月10日“詩和遠方的追光者”小分隊來到了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與蘇州烈士陵園。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位于蘇州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西太湖中的一座小島上。在1944年,新四軍太湖游擊隊被日軍圍困在光福鎮(zhèn)的小島沖山,靠著當?shù)匕傩盏娜f(xié)助20天后得以安全脫險,這就是有名的“沖山之圍”。走進紀念館,隊員們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和紀念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了解到太湖游擊隊發(fā)展壯大的曲折歷程,切身感受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太湖游擊隊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抗日救國大業(yè),與日寇英勇戰(zhàn)斗的傳奇故事。紀念館內(nèi)的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抗日將士們用過的生活用品、作戰(zhàn)工具,都吸引了隊員們駐足仔細觀看。革命烈士的赤子情懷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讓隊員們深深觸動。走出館后同學們心中感觸良多,當走到太湖邊寫著“太湖英魂”的碑前,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自覺排好隊,向著石碑深深的鞠了三躬。
天陰沉沉的代表著同學們沉重的心,隨后小分隊來到了蘇州烈士陵園,陵園始建于1956年4月,改建于2000年2月,陵園內(nèi)安葬了258位烈士遺骸以及52位烈士骨灰。在陵園紀念瞻仰區(qū)中,矗立著一塊27米高的紀念碑,碑上有陳毅元帥的題詞“為人民事業(yè)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刻了4幅浮雕分別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鈴關大捷”以及中共蘇州市委、蘇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園的紀念碑文。小分隊成員在碑前依次站立,低頭默哀并送上鮮花,以紀念先輩們?yōu)闋幦∶褡褰夥藕透锩鼊倮龀龅钠D苦奮斗。陵園的烈士安息區(qū)由258位烈士墓群與烈士骨灰堂組成,小分隊成員在墓前獻上花與書信,書信上寫滿了對烈士們由衷的贊揚,與對自己未來為祖國事業(yè)奮斗的期望。同學們在悼念先輩的同時還都拿起身邊的白毛巾輕輕的擦拭著先輩的墓碑,以此形式表達對先輩的崇拜之情。
11日小分隊來到蘇州革命博物館。該館于1993年建成開館,記錄了從中共宿主獨立支部的成立,到解放后古城蘇州的浴火重生,再到改革開放的“蘇州奇跡”……博物館中的每一個文物都蘊含了那段風雷激蕩的崢嶸歲月,一幅幅歷史畫卷在革命文物、塵封檔案、歷史場景中緩緩呈現(xiàn),講述著蘇州百年黨史的輝煌歷程展現(xiàn)著蘇州人民不屈不撓的奮力拼搏的精神密碼。
銘記,是為了更好的出發(fā)。歷史不會忘記,在風雨交加的年代是革命先輩們高舉紅色信仰的火炬,孤注一擲的踏上了為民族獨立、祖國復興而奮斗的征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接續(xù)奮斗,這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青年學生應該乘起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