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馬自達轉子增程器

還是那句話,有些東西它不符合當今環(huán)境,自然而然就會被人唾棄,像是轉子引擎。
哪怕你試圖友善地介紹一下這個東西,或者涉及這個東西的,一些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容,都會被人“教育“一番,對于這些人,羊并不想將它們歸入到某類群體,但真的,點進去動態(tài),要么是某些粉,要么就是關注了那幾個號的,看著心都累。
扯得有點遠了,回到轉子引擎上,對于一個死磕“飯團”幾十年的品牌來說,哪怕轉子不合時宜,但它早就成為了一種“品牌資產(chǎn)”,是品牌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這是他們在10年前發(fā)布RE Range Extender試驗車時提到的。說得簡單直接難聽一點,就是這玩意你不搞也得(最好硬著頭皮)搞,不然這個品牌可能會因為沒有了它,失去大部分意義。

如今10年過去,他們終于量產(chǎn)化這個項目,雖然最終的成果似乎跟當年相距甚遠。按照這個公眾號的傳統(tǒng)流程,今天要給大家簡單講講,10年前的轉子增程器,到底長啥樣:
也可以先回顧回顧視頻:

這臺RE Range Extender試驗車,簡單來講,便是搭載了轉子增程器的Demio EV,這個增程器單元十分緊湊,被安置在Demio EV的臀部下方,為了確保緊湊性,馬自達開發(fā)了一款可以水平放置的全新轉子引擎,其排量為330cc。





為了進一步縮小這個橫置單元的高度,這套沒有編號的機器采用了“比較傳統(tǒng)”的peripheral Port,也就是將進氣部分設置在了轉子室,話雖如此,這套引擎的排氣部分反而選用了側排氣式設計(排氣設置在了側壁上),關于這個,馬自達也有一些苦衷,他們覺得排氣使用peripheral Port的話,聲音太大了,而且這樣的設計其實對于降低排放優(yōu)化輸出有一定的幫助(參考早年RX-01概念車上的MSP-RE引擎,在改用側排氣的情況下,油耗經(jīng)濟性↑20%,且可以降低碳氫氧化合物的排放,增強功率)。



氣密性對于轉子引擎來說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與13B相比,這個330cc引擎的邊封(以及邊封槽位)設計有所不同,使得邊封與角封的接觸面更為垂直,以增強氣密性。

正常情況下,轉子的兩個火咀以平行于轉子室的方式安置,在這個330cc引擎上,兩個火咀以輕微張開的角度安裝,這樣可以改善其燃燒狀態(tài)。


說了那么多相對于13B的改進,實際上這些東西在之前的16X型轉子引擎上就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了,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什么是16X,這其實是馬自達在13B-RENESIS后,于2007年宣布開發(fā)的全新轉子引擎,直到RE Range Extender試驗車發(fā)布的2013年,這個16X也仍在開發(fā)(當年的傳聞,是2010年就會正式發(fā)布),額,現(xiàn)在到底搞成什么樣子,壓根沒人知道。


按照馬自達的計劃,在16X以及后續(xù)的一系列轉子新型機上,他們要實現(xiàn)諸多目標,包括三火花咀化、重新設計轉子內的齒輪、更換材料、HCCI、高壓縮比化、直噴化、搭載連續(xù)可變機構、導入HCCI、為其研發(fā)雙離合變速箱、優(yōu)化密封設計等等,這些是后話。我們可以簡單地將330cc引擎理解成16X的縮小版,不過兩者的缸體材質有所不同,前者是鑄鐵,后者是鋁合金,而馬自達也有在開發(fā)前者的鋁合金缸體版本。

目前仍未得知MX-30 R-EV的轉子增程器到底有什么新活,反正應該就不會像這RE Range Extender般“躺平”布局了,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只是。轉子以這樣的方式繼續(xù)傳世,并不是大部分人所希望的方式,但在如今這般環(huán)境下,它依然存在,對于一些車迷來說,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