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為什么被有些人視為“太上天皇”?
了解日本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天皇雖然在平安時代(794年到1192年)失去了實權(quán),但一直沒有人敢取代天皇。直到今天,日本天皇都還是同一個家族的后代。不過雖然日本歷史上沒有人當上現(xiàn)任天皇,但有人被視為“太上天皇”,他就是室町幕府的三代將軍足利義滿。

正平二十二年(1367年),室町幕府的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去世,其子足利義滿成為三代將軍。因為足利義滿繼位的時候只有十歲,所以幕府大權(quán)由管領(lǐng)細川賴之代理。不過足利義滿很快就奪回了實權(quán)。要知道室町幕府將軍的權(quán)威并不太高,足利義滿的政治手腕可見一斑。

奪回實權(quán)后的足利義滿對內(nèi)收拾寺社勢力和控制朝廷,對外打擊南朝,威望越來越高。弘和三年(永德三年,1383年),已經(jīng)是從二位左大臣的足利義滿被封為“準三后”。“準三后”指的是身份等同于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就是說,足利義滿此時已經(jīng)凌駕于天皇之上。

元中九年(1392年),足利義滿迫使南朝投降,南北朝時代結(jié)束,室町幕府統(tǒng)一日本。足利義滿不僅統(tǒng)一了日本,還幫助北朝“持明院統(tǒng)”壟斷天皇之位至今。正因如此,天皇的尊嚴對于足利義滿來說是大幅降低了。隨著南北朝的統(tǒng)一,足利義滿的威望和權(quán)勢也達到了頂點。

明德五年(1394年),足利義滿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足利義持。但足利義滿是讓位不交權(quán),還成為一個出任太政大臣的幕府將軍。隨后足利義滿要求包括朝廷公卿在內(nèi)的所有人對自己行上皇禮,將居所稱為“院(上皇住所名)”,還讓后小松天皇認自己的妻子為義母。

經(jīng)過以上這幾項操作,足利義滿已經(jīng)變成了天皇的義父。但在應永十五年(1408年),足利義滿做了一件空前絕后的事情:讓自己的兒子足利義嗣以皇子親王之禮元服。根據(jù)某些史料和傳說記載,足利義滿準備讓足利義嗣成為皇族養(yǎng)子,然后逼后小松天皇讓位給足利義嗣。

然而在應永十五年(1408年)5月6日,足利義滿暴病而死,足利義嗣篡位的事也就無疾而終了??赡苁切膽芽謶?,天皇朝廷追尊足利義滿為“鹿苑院太上法皇”。不過足利義滿的兒子、現(xiàn)任將軍足利義持辭去了“鹿苑院太上法皇”,但安葬足利義滿的相國寺卻接受了這個稱號。

綜上所述,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生前就獲得了與“太上天皇”等同的資格,死后還被天皇朝廷追尊為“鹿苑院太上法皇”并得到了以相國寺為代表的部分貴族武士的承認。于是后世有些人就將足利義滿視為“太上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