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羹

食材以水或借水氣獲得的水食即是湯,有些其他流動物的謂是羹湯了。小時知道傳統(tǒng)的福州宴席湯是主導菜,八菜竟能有五道能是湯,直到如今的喜宴,肉燕湯、佛跳墻和甜湯也是萬不可省的三道菜,喪宴起頭一碗羊肉蘿卜湯也是風俗。湯中牡丹也就是閩菜之首——佛跳墻。
我對食道還是有些鄙見,只看一人一餐、一飯是底吃白味、二菜葷素見酸辣,再湯甜咸烹鮮香,這便是了一頓飯。只嘆我食量太小,也只受得兩菜一湯了,飯還要少點。所以湯對我的飯食很重要,但亦因此極挑,湯不好不喝也是有的事情。終歸用一杯茶衍去,也可代了一些功用——整理進餐、整理口腔。只是覺得一餐未完,略有遺憾。
但是作客有時忽然問到喜飲什么湯,我只是說行便宜、均可、不挑。卻不是喜歡的湯太難,反倒是太簡單、怕駁了面子。誰家無有紫菜和雞蛋,我卻單單沉迷這種味道。支鍋、放入半片頭水紫菜、打個小雞蛋一攪,加些鹽,就成了湯。我卻極欣賞,過程也是。
紫菜萬不可多,一湯匙起來絕不能掛超過兩股紫菜,蛋要打的不溫不火,要能和紫菜一并股股。湯色發(fā)暗,料不要多,看來就很誘人了。再談加鹽,在可接受范圍之內(nèi)倒是無謂,多了能多吊鮮味,少了值當喝蛋茶,一抿鮮香也是很不錯的。但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一定是忘了加鹽的食物。鹽還是要的。
一湯里有紫菜不全黑、有蛋不全白,和諧。所以切勿加入什么不和諧的元素。蔥末蔥段還則罷了、加姜卻讓人慍火,一入口綻放的姜味只能讓人吃飯舒適盡失,輕則吐出重則罵街。更有加入榨菜的,榨菜是我最欣賞的小菜,但扔在湯里,甜味一滲,鮮香只剩一半,更別提硬邦邦的口感、讓人嚼來莫名其妙。
對肉湯我還有妥協(xié),排骨湯只可配海帶或是白蘿卜,海帶要打大節(jié)、蘿卜要整條切滾刀,當歸姜塊等可以加,我不喜枸杞。海帶脆綿交錯、蘿卜豐腴滋潤,配著排骨湯確實讓人垂涎。
雞湯鴨湯的還是滋補好品,只是實在不合我的口味了。
我極厭繁文縟節(jié)、所謂應(yīng)有盡有的湯,所以我不中意佛跳墻。倒不單是因為料多,只是以黃酒烹制一缸,留的酒味頗重,還幸有黃酒的微酸略掩。只是用料昂貴,有遇到還是會多盛兩碗。
一桌吃食很能看人的,如果全憑自主,湯的選擇也很能表達,只是如今提供紫菜蛋花湯的地方還是少,更多的還是隱藏心里的無奈罷。
?
而且主要是有些地方有,但是加姜絲,真的很爽了(???)
練筆之作 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