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瓦解體驗
大我”還是“小我”
人們在長期扮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后突然覺醒是怎樣一種體會?
這個覺醒的階段往往起于失敗感或者無力感。抑郁、焦慮、慢性緊張或失眠等這些癥狀都喻示著現(xiàn)實無法被輕易改變。此外,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癥狀其實是在警示我們需要回歸自我,重視自身的感受。
如果太考慮別人,一個人就會失去自己的節(jié)奏。但身體總是要做一些努力,去找回自己失去的韻律與節(jié)奏。很多拖延癥中,藏著這一渴求。
但無數(shù)人,失去了自己的節(jié)奏,原因是,身邊有一個控制者,控制者將他的意志強加給你,處處干涉你,入侵你,而你的節(jié)奏一再被打亂。
幾個來訪者都對我說過一句類似的話:人生最大的噩夢是,你身邊有一個人,無論你做什么,他都要糾正一下。并且,要你必須按照他的來,否則不罷休,一件小事的糾纏,都能發(fā)展到要你死或他自己去死的地步。
與外界脫節(jié)、個人主義、孤獨感和社交媒體成癮也影響著政治,兩極分化和部落主義的興起使許多政治分析家越來越關注共同焦點瓦解和社會感知共同身份與目標的能力。
人類可以感覺到內在的真我的存在,這個內在的真我可以洞悉一切,但與外在世界的我們相距甚遠。這種自我是我們獨特個性的源泉,不受把我們塑造成角色型自我的家庭壓力的影響。
這種內在的自我有許多名字,如真實的自我、核心自我,但它們的意義卻是一樣的:人的內心深處說真話的意識。
你可以把真實的自我看成是一個非常精確的、能夠自我感知的神經(jīng)反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可以讓人處在最佳的狀態(tài)。
這是我們作為人類所特有的。它是所有直覺的來源,比如對他人準確的第一印象。我們可以讓真實的自我來指導我們過上適合自己的生活。
自我瓦解的體驗,是最可怕的體驗之一——我什么都對付不了,我太差了,我該去死……
對嬰兒來講,這種感覺是真實的,但對于成人來講,這主要是一種感覺,而不再是真實的。大多數(shù)失控,正常的成人都可以基本應付,不會處于徹底無助中,化解問題有許多可能。
對于作為控制者的成年人,我們知道,問題就是出在這里,不能再將感覺等同于事實, 特別是, 不再因為失控, 而激烈地攻擊自我——這也很難避免, 但一旦發(fā)現(xiàn)自我攻擊, 就讓自己停下來, 不再加深它。 而在關系中, 控制者就需要尊重界限, 知道我是我你是你, 我無權干涉你的世界。 當我控制不住地入侵你后, 我知道, 這樣做是我的事, 而不是你就該被我入侵??傊?, 控制者需要知道, 盡管自己的感受如此真切, 但它并非事實, 要通過觀察對它保持一個距離。 有時能深入其中, 有時能跳出來觀察它。 觀察者的位置, 可以讓我們恢復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