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裴注講解7
《獻帝春秋》: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zhàn),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
曹操圍困濮陽,在濮陽安排了內應田氏,得以入城。進城后,曹操燒毀了東門,給呂布一種不想回去的錯覺。但無奈呂布軍實力強大,曹操還是失敗了。呂布的士兵圍著曹操,問曹操:“曹操在哪里?”曹操隨便指一個人說:“那個騎黃色馬匹的人就是曹操。”呂布的士兵放過了真正的曹操。剛剛曹操自己放火燒毀城門,現在曹操就得冒火離開濮陽城內。
《魏書》:於是兵皆出取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引軍屯南十馀里。明日復來,太祖隱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zhàn),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并進,大破之,獲其鼓車,追至其營而還。
何焯:布蓋使人蹋伏,見無兵,乃復來。操預料其然,設伏以待。布兵見乘堤者猝起,出不意,奪氣,遂為所敗也。
曹德派士兵收割麥子,營中就只有幾千人來鎮(zhèn)守,其中包括戰(zhàn)斗力不強的婦女。曹操營寨西邊有一個堤壩,南邊是一片茂盛的樹林。呂布也知道這里的地形適合埋伏,就告訴士兵,“曹操多疑,肯定會在這種地方設下埋伏,我們最好不去?!本拖蚰铣吠?。
第二天,曹操真的設下伏兵,同時引誘呂布進攻。這回呂布沒有謹慎,而是追擊曹操,結果被曹操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
何焯評論說,曹操知道呂布的心態(tài)后,就將計就計,打敗了呂布。
《漢紀》:初,天子敗於曹陽,欲浮河東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鎮(zhèn)星於牛斗,過天津,熒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將自軹關東出。立又謂宗正劉艾曰:"前太白守天關,與熒惑會;金火交會,革命之象也。漢祚終矣,晉、魏必有興者。"立后數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漢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聞之,使人語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遠,幸勿多言。"
當初,漢獻帝在曹陽被打敗,正打算順著黃河向東走,王立就從天文學的角度勸漢獻帝不要冒險,漢獻帝同意,改走軹(讀作紙)關。王立隨后對劉艾說出了魏晉興起的預言,還把這種預言告訴給曹操,曹操暗中對王立說,“我知道你忠于朝廷,但這種話最好少說?!?/p>
《魏書》: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并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馀,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谷。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曹操制定了屯田制,歷史背景就是軍閥普遍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導致他們的基礎不牢。正是因為曹操有發(fā)展屯田制,為日后“掃清六合,席卷八荒”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