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谷神”
關于其他文學類解釋就不說了,只說說養(yǎng)生方面。養(yǎng)神。

通關文(書魔關)
……見谷神、嬰兒、圣胎、金丹、法身等說,便疑為身內(nèi)有氣有血之結聚。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各憑己見,自拈門戶,以假為真,碌碌一生,終無所成。不但無益,而且有損。
言明神、嬰兒、圣胎等皆非身中氣血組織實有,而是喻象??此聘壬駸o關,但我想用這句話告訴大家,不要長時間凝想身中某一處,必定會有結聚病。
2、象言破疑卷上
谷神
谷神者,空谷之神,俗名崖娃娃。因其兩山高聳,中間一谷,人聲喊叫,谷中傳聲,故名谷神。修道借此以喻人身虛靈之神。蓋心虛則靈,不虛不靈,靈出於虛,亦名谷神。神者,無形無象,靈而不可測度之義。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此神也;所謂凝結圣胎者,亦此神也。愚人不知,以神存天谷謂谷神,或神守黃庭謂谷神者,皆非也。若神存於天谷,神守於黃庭,則是不虛,不虛焉得有神?不虛無神,何得名谷神?悟真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靈光永不離。"元牝合而中即虛,虛則真靈常存而不昧矣。真精靈光谷神,皆喻真靈之一物耳。
這是翻閱道書和養(yǎng)生書中,解釋最貼合的。雖然無從判斷,但真言往往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震動。這喻象過程,十分貼切,在人閉目時,各種感觸盡皆放大,而在安靜時分,觸覺尤其敏感,猶如神氣在一個罩子里面,正如神識剎那間十萬八千里,亦是飛不出這具身體。
大腦一發(fā)出指令,神經(jīng)傳遞信號,在到肢體反應,一瞬間人難以反應。你們可以仔細感受腳的動作,因為這是最遠距離。這到時候另說。
人的神氣在這個罩子里,假如是無秩序彌散狀態(tài),那就是“”昏沉“”,假如,人處于“”恍惚“”,身若消弭,外界空間感和人的感觸思想皆自然狀態(tài)下消弭,之后進入的感覺。當一個球體放于一個看似水平的面上,你不知道他要往哪里滾動,只有把控制球的手拿開后,任其自然,該去何處,球自然滾到它該到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空谷回響的最佳位置,那就是“”谷中之神所在之處,說所在之處也不是具體位置,而是一種體悟感覺“”
悟道錄
空谷傳聲
空谷之中,人聲喊叫,即有聲傳,俗名谷神;以其有聲而無形,故以谷之神名之。? ? 吾之觀此,因悟的虛中養(yǎng)神之道矣。人能虛中,即谷也;虛中即有一點靈氣,暗藏于內(nèi),即神也。是谷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惟谷能神,無谷不神,神之為妙在于谷耳。舉世之人,私欲堆積,茅塞靈竅,穢污百端,焉得有谷?既無其谷,迷悶到底,如醉如夢,靈氣全消,焉得有神?既喪其神,雖生如死。果能掃盡萬緣,瀉去積滯,凈倮倮,赤灑灑的一無所有,自然空谷之中,恍兮惚兮,有物有精,不神而神,聲叫聲應,至靈至圣,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
怎么做?
其實你怎么睡著的就是這個,只不過在真睡著,的前一秒,你的意識還清醒,但無私無念。
常規(guī)做法:
身若消弭,外界空間感和人的感觸思想皆自然狀態(tài)下消弭,之后進入的感覺,那就是了。好似一點,好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