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ICY DOCK MB842MP-B 雙盤位 M.2 NVMe SSD硬盤抽取盒
過去一段時間,SSD價格大幅滑落,不少人添購新的SSD更換,淘汰下來的M.2 NVMe SSD除了接在USB或雷電外接盒外,還有什么方式可以讓它善用?以往當我們想讓NVMe SSD實現(xiàn)類似SATA外接的即插即用似乎有點遙遠,去年ICY DOCK推出滿足這類需求的硬盤抽取盒,今年,這系列產品更加進化,看到官網或購物網站的介紹,好奇之下也拿了一組來試玩看看。
根據原廠官網的說明,這組硬盤抽取盒需要主板或搭配的板卡能支持PCIe拆分功能,新一代的Z790/X670主板或Server/Workstation主板大多支持,不過早期主板需自行翻閱說明確認是否支持?否則安裝后系統(tǒng)大多只能辨識到其中一組NVMe SSD。

官網描述中特別針對PCIe拆分功能再度詳細的說明,以避免使用者不清楚。其實我最喜歡這款硬盤硬盤抽取盒是它的快速抽取設計,這是接在主機板上使用時無法感受到的好處。

這款硬盤硬盤抽取盒最長可支持22110長度,因此對于那些資料中心等級或企業(yè)級的SSD而言,正好提供另一使用環(huán)境的搭配選擇,官網中同時也圖示它的散熱機制效果。

與其它ToughArmor系列產品一樣,這款硬盤硬盤抽取盒提供了金屬結構設計,可避免使用過程中外力因素導致硬盤抽取盒結構變形。此外,提供獨立使用狀態(tài)指示燈及機箱硬盤燈號串接頭,一切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更了解搭配的SSD的使用情況。它的基本產品特點,最讓印象深刻的還是原廠提供五年質保,在目前這個計算機產品生命周期常常快速中止的時代中,算是負責任的廠商。


官網規(guī)格表中可以看到最高支持到PCIe 4.0,傳輸速率最高達64Gbps,顯然公司經過上一代的銷售實證后,做了進一步明顯的產品區(qū)隔。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為環(huán)保紙盒,粘上產品信息的貼紙,公司LOGO在紙盒正面左下方。貼紙上可以看到標示產品型號、免工具及輕松安裝等圖示,美中不足的是貼紙上方的質保年限(3年)錯誤,與官網標示的五年質保明顯落差,易造成使用者誤解。

外紙盒背面貼紙?zhí)峁?國文字說明,這次使用的是雙盤位硬盤硬盤抽取盒,型號為MB842MP-B。

打開外紙盒,可以看到裝在靜電袋的硬盤硬盤抽取盒,外面以緩沖泡棉包覆,同時也可以看到一組導熱墊。

將所有的內容物拿出來擺放好,除了硬盤抽取盒外,附上說明書及兩組不同厚度的導熱墊,并附上固定螺絲。

仔細瞧瞧板卡上的硬盤硬盤抽取盒設計,正上方全部都是金屬制有助于熱傳導,磨砂黑色外框可避免沾上指紋印影響美觀。PCIe插槽為x8界面,可向下相容于PCIe x4插槽。

板卡背面也有鏤空部分,可以避免SSD積熱。

板卡側視可見到硬盤抽取盒正面散熱孔延續(xù)ToughArmor的風格,鷹勾式開關的確是省力設計,亦是金屬制,提供了持久的耐用度。

拿出硬盤抽取盒,仔細觀察板卡的串連處,接孔做的也很精致。

硬盤抽取盒正、反兩面都是金屬制,當裝上SSD后,可透過導熱墊迅速地將廢熱傳導至硬盤硬盤抽取盒上予以散熱。

拿開硬盤抽取盒的上蓋,可以看到整個硬盤抽取盒內部的結構設計,右邊有一推軌,當裝入SSD時,可往左推至SSD固定孔將其固定。

硬盤抽取盒內部前端有一小突起,可用來固定NVMe SSD的安裝。

SSD安裝示意圖,記得SSD主控端一定要貼上導熱墊,才能牢牢固定。蓋上了上蓋就可以準備裝進板卡。



推入SSD后,記得要壓緊,才可以按下硬盤抽取盒正面的開關處予以固定進板卡。

開機通電后,若SSD在正常運行的話,就可以看到硬盤抽取盒指示燈亮起。若有讀/寫時,指示燈會閃爍。

開箱結束,上機去。
文初曾提及這組硬盤抽取盒需要主板或搭配的板卡支持PCIe拆分功能,以ASUS Z790或X670系列主板為例,它的高階主板上雖然提供兩條PCIe x16插槽,但是若直接接在卡上的PCIe 5.0 PCIe x16插槽中,只能顯示其中一組硬盤抽取盒可使用。
必須將其接在主機板上的PCIe x4或PCIe x16插槽,同時在主板的BIOS開啟Hyper M.2或是Dual M.2 SSD功能,才可以在主板或系統(tǒng)中正確辨識到兩條NVMe SSD可使用。


測試環(huán)境簡述:
M/B: 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 BIOS 0904
CPU: i7-13700K O.C. P-Core oc 5.6G, E-Core 4.4G
RAM測試組: TEAMGROUP 十銓 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 24GBx2
OS SSD: Samsung 990 PRO 2TB
SSD測試組: Samsung 980 PRO 2TBx2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2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CrystalDiskinfo顯示硬盤抽取盒的兩條SSD傳輸模式皆為PCIe 4.0 x4。


僅貼上Laird Tflex 300 1mm厚度導熱墊,密閉機箱內連續(xù)高負載測試下,最高溫度為攝氏69度,比之前自己在主機板上測試的70度略低,大面積的金屬外接盒的導熱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第一條SSD隨機讀取速率約4940~5718MB/s,第二條SSD隨機讀取速率約3824~5281MB/s,不過第二條因已存放約1.2TB的資料,讀取速率降低本就不意外。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算蠻平穩(wěn),平均讀取速率5666MB/s;線性寫入曲線跟內接使用的圖形很像,平均寫入速率2284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中段附近浮動幅度稍大,平均讀取速率5609MB/s;隨機寫入曲線除容量25%附近浮動幅度稍大,其它尚屬穩(wěn)定,平均寫入速率3986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分辨率,編碼為16bit RGB,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時勾選Write-Thru選項,1GB~32GB全測一輪,與內接時相比,效能損耗沒有太多。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并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5679及4051 MB/s,4K QD1讀取21931 iops,4K QD1寫入56440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ISO讀取速率3828MB/s、程序載入速率1266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寫入曲線波動幅度較大,讀取曲線稍穩(wěn)定。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4GB及32GB,選定Overlapped I/O,隊列深度4 (QD4)模式予以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6.42GB/s、寫入速率最快4.63GB/s。與內接相比,讀取速率略快但是寫入速率比內接速率略慢些。

CrystalDisk v8.0.4設定為NVMe SSD型態(tài),選取Default (Random)模式,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6752~6879MB/s、寫入速率4943~4960MB/s。4K Q1T1讀取速率93~94MB/s、寫入速率235~250MB/s。

ezIOmeter設為干凈的全盤環(huán)境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6675MB/s、平均寫入速率約4381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達1182K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881K IOPS。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尾段略有小浮動,平均讀取速率5920MB/s;寫入曲線在SLC Cache耗盡后降速的寫入曲線與內接相似,平均寫入速率2267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2000MB及4000MB進行Mixed資料型態(tài)的測試。

PCMark 8測試:分數(shù)5099,頻寬為845MB/s,比起內接測試的數(shù)據略快些。

PCMark 10測試,測試系統(tǒng)盤及資料盤兩種模式。
系統(tǒng)盤分數(shù)為2403、頻寬為380MB/s,測試的數(shù)據與內接相比耗損率略大。

資料盤分數(shù)為4341、頻寬647MB/s,比起內接測試的數(shù)據來得快些。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單一SSD測試下得到2889分。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測試隨機資料型態(tài)結果。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yōu)點
1. 雙盤位NVMe SSD設計,最大支持到22110長度,提供最大的使用彈性;
2. 免工具的SSD安裝設計,方便維護,且提供直觀式或是機箱轉接讀寫燈號;
3. 延續(xù)前即插即用設計,掃除內接式NVMe SSD無法提供熱插拔的便利;
4. 金屬材質設計,提供硬盤抽取盒堅強保護及有助于熱傳導讓運作廢熱降低;
5. 若使用環(huán)境支持,可以同時使用兩組SSD作成Soft RAID或個別使用,降低多槽使用不便。
6. 官方提供5年質保,算是目前同類產品中保固期最長的硬盤抽取盒產品。
缺點
1. 若使用環(huán)境不支持或不會設定PCIe拆分,只能當單盤使用。
2. 若能提供兩組不同厚度的導熱貼各兩片,而不是僅各一片,應該感覺會更貼心。
以上不專業(yè)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臺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zhàn)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