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兒》第13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 ? 改天換日
????當年的囚犯朱祁鎮(zhèn)終于回到了他的宮殿,八年前他從這里出發(fā),淪為人質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這里,繼續(xù)做他的皇帝。
????中國的史書是很神奇的,再狼狽不堪的事情也能說得冠冕堂皇,朱祁鎮(zhèn)先生先后當過俘虜、人質、囚徒,吃盡了苦,受盡了累,史書上卻說他是“北狩”、“靜養(yǎng)”,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也可以說是出去體察民情,下放邊疆,體驗生活,與民同樂,協調民族關系。
????當然了,自己吃的虧自己知道,朱祁鎮(zhèn)先生也只能打落門牙往肚里吞。但無論如何,這一次他也算是“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但這位胡漢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國家大政方針,而是要安撫他的“還鄉(xiāng)團”。
????朱祁鎮(zhèn)確實是個很夠意思的人,在登基后的第二天,他就給了“還鄉(xiāng)團”的成員們優(yōu)厚的回報:
????“還鄉(xiāng)團”一號成員徐有貞:入閣,兵部尚書。
????“還鄉(xiāng)團”二號成員石亨:封忠國公(爵)。
????“還鄉(xiāng)團”三號成員張軏:封太平侯(爵)。
????“還鄉(xiāng)團”四號成員曹吉祥:司禮太監(jiān),總督三大營。
????功德圓滿,善莫大焉。
????根據我們以往的常識,既然是“還鄉(xiāng)團”,就一定會干點殺人放火、傷天害理的事情,這也難免,畢竟人家不是旅游團、探親團,而徐有貞等人也牢記“還鄉(xiāng)團”的宗旨,雷厲風行地干了幾件壞事。
????就在同一天,徐有貞便下令逮捕了于謙和王文等人,把他們關進了監(jiān)獄,對于徐有貞而言,他已經忍得太久了,此時不報,更待何時!
????然后就是內閣大換血,陳循、江淵、商輅、蕭鎡等人統(tǒng)統(tǒng)被炒魷魚趕了出去,而徐有貞也很夠意思,他唯恐自己的對頭陳循和江淵失業(yè)后找不到工作,特別找人關照他們,給他們安排了一份工作讓他們繼續(xù)報效國家(充軍遼東)。
????當然了,某些受到處罰的人也是罪有應得,比如那個金刀案件中的盧忠,這位仁兄出賣朋友后沒有撈到什么好處,此刻卻得到了報應——斬首。
????還有那個建議朱祁鈺砍樹,讓朱祁鎮(zhèn)曬太陽的高平,當年他一時興起,拿朱祁鎮(zhèn)開涮,此時也被砍掉了腦袋,其實他除了濫伐樹木外,倒也沒干什么其他的事情。
????看來破壞環(huán)境者還真是沒有什么好下場。
????內閣被還鄉(xiāng)團掃蕩之后,只剩下了高轂,于是徐有貞又安排了自己的親信許彬、薛瑄入閣,至此他完全控制了內閣和朝政大權。
????此時的內閣加上徐有貞共有四人,可能是徐有貞嫌人太少,在二月,他又召另一個“自己人”吏部右侍郎李賢入閣。
????可是徐有貞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叫李賢的人其實并不是他的親信,在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時候,他保持著沉默,默默地觀察著這些奪門之變還鄉(xiāng)團的一舉一動,尋找著他們的弱點和矛盾,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無論后來如何,至少在當時,徐有貞等人確實是威風無比,特別是徐有貞,他不遺余力地打擊誣陷所有與自己為敵的人,而他導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謙案。
????徐有貞曾經認為,只要自己掌權,殺掉于謙易如反掌,但現在他才發(fā)現,想除掉于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在于,他沒有殺掉于謙的理由。
????于謙為人清廉,威望極高,又沒有什么劣跡,實在找不到啥借口,既沒有經濟問題,也沒有生活作風問題(當年這也算不上是什么問題),要把他搞倒談何容易!
????但最終,對于謙的刻骨仇恨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于謙是推立朱祁鈺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鈺的親信,而朱祁鎮(zhèn)最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鈺,徐有貞決定利用這一點加深朱祁鎮(zhèn)對于謙的反感,同時徐有貞還編造了一個謊言,說于謙有意請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并堅決反對朱見深繼位。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后,他去見朱祁鎮(zhèn),在他看來朱祁鎮(zhèn)一定會同意殺掉于謙。
????可是事情的發(fā)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徐有貞在朱祁鎮(zhèn)面前慷慨陳詞,說于謙不愿和談、擁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于死地,如此之人,應該殺之后快等等等等。
????可是朱祁鎮(zhèn)卻只是笑著搖了搖頭,對徐有貞說道:“于謙是有功的(謙實有功)。”
????徐有貞傻眼了。
????他把朱祁鎮(zhèn)看得太簡單了,這位太上皇飽經風雨,深通人心,對徐有貞的動機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貞這樣做是想報私仇,卻想借刀殺人,讓他背一個殺功臣的惡名,這種虧本買賣,他怎么肯干?
????徐有貞急了,如果留著于謙,將來一旦復起,自己必將性命不保,情急之下,他想出了另一個殺于謙的理由。
????他相信,只要把這個理由說出來,于謙就必死無疑!
????于謙非死不可!
????徐有貞昂頭大聲說道:“不殺于謙,此舉無名!”
????朱祁鎮(zhèn)被驚醒了,他突然意識到,徐有貞是對的。
????所謂奪門之變是一場政變,并沒有正當的名義,而照徐有貞所說,于謙等大臣都是準備立外藩王為帝的,是反對自己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殺掉于謙,樹立一個陰謀集團的典型,向舉國上下表明自己行為的被迫性和正義性,奪門之變的合法性就不復存在。
????沒辦法了,這個惡名不背也得背了。
????于謙,你非死不可!
????徐有貞笑了,他知道皇帝已經動了殺機,但這位皇上絕想不到的是,他其實是中了自己的圈套,因為所謂于謙非死不可,不過是一個復雜的邏輯陷阱,而這個陷阱之所以能奏效,則完全是建立在那個于謙準備立藩王為帝的謊言基礎上。
????這確實是一個復雜的邏輯陷阱,直到兩年后,另一個聰明人李賢才最終為朱祁鎮(zhèn)揭開了其中奧妙。
????不久之后,牢中的王文和于謙都知道了自己的罪名——迎立外藩。這是極為嚴重的罪行,不但要殺頭,還要滅族。王文一聽就急了,他跳了起來,準備為自己申辯。
????王文很有自信,他有充足的辯解理由,因為所謂迎立藩王,必須先使用金牌召藩王入京,而他和于謙都沒有動過金牌,所以在他看來,這個罪名是很容易駁倒的。
????可是于謙卻絲毫不動,只是笑著對王文說道:“這是石亨他們指使的,申辯有什么用!”
????事實確實如于謙所料的那樣,此案主審官最終查無實據,沒有辦法,只好向徐有貞請示如何辦理這個難題。
????徐有貞到底是政治老流氓,他不假思索地說出了一句話,解決了這個問題,估計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句話會成為千古名句,為后人唾棄不已。
????他的這句話是:“雖無顯跡,意有之?!?br>
????官員們濃縮了他的意思,將其提煉為更傳神的兩個字——“意欲”,并最后以此定罪。
????在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足以與此句匹敵的只有那句“莫須有”。
????“莫須有”殺掉了岳飛,“意欲”殺掉了于謙。
????好一幕精彩的丑??!
????而徐有貞也憑借此句入選史上最無恥之輩排行榜,堪與秦儈并稱,遺臭萬年。
? ? 一個偉大的人
????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拚死保衛(wèi)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于謙被殺之后,按例應該抄家,可當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里時,才發(fā)現這是一項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為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家無余財)。
????抄家的官員萬沒料到,一個從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窮困,他們不甘心,到處翻箱倒柜,希望能夠找出于謙貪污的證據。
????不久之后,他們終于發(fā)現于謙家中有一間房子門鎖森嚴,無人進出,大為興奮,認定這是藏匿財寶的地方,便打開了門。
????房子里沒有金銀財寶,只陳設著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這是朱祁鈺為表彰于謙的功績,特意賞賜給他的,于謙奉命收下,卻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去示人以顯榮耀。
????抄家的人最終收斂了自己一貫囂張的態(tài)度,安靜地離開了于謙的家,因為他們眼見的一切都明白無疑地告訴了他們:這個被他們抄家的對象,是一個人品高尚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朱祁鎮(zhèn)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別是在徐有貞陰謀敗露后,他曾反復責問另兩個當事人石亨和曹吉祥,為何要編造謊言誣陷于謙,石亨沒有辦法,只好把責任推給徐有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這都是徐有貞讓我這么說的?!?br>
????朱祁鎮(zhèn)聽到這句話,目瞪口呆,只是不斷搖頭嘆氣。
????但皇帝是不能認錯的,朱祁鎮(zhèn)便將這一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八年后,太子朱見深剛剛繼位,便下了一道詔書,為于謙平反,并召回了于謙的兒子于冕。到萬歷年間,懶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對于謙敬仰有加,授予謚號“忠肅”,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績。
????其實于謙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謂嘉許,因為這些所謂的天子似乎并沒有評價于謙的資格。明英宗之前有過無數的皇帝,在他之后還會有很多,而于謙是獨一無二的。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這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衛(wèi)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從小滿懷以身許國的志向,經歷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為國家的棟梁。
????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污、受過賄,雖然生活并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懼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干干凈凈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而如果他還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于謙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曾往杭州一游,并專程去拜祭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于謙祠時,所見之景象實在讓我大吃一驚,當時正值黃金周,杭城游人無數,可于謙祠卻是游人寥寥,極為冷清,倒是遇到幾位外國留學生正在向于謙像鞠躬,驚訝之余上前攀談,這才得知他們是在大學讀書時看到這段歷史,對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趕來瞻仰。
????聽完他們的話,我無言以對。
????神臺之上,于謙先生依然保持著他那從容的神態(tài),想來他在臨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過去了,于謙似乎從來都沒有離去過,他始終站在這里,俯瞰著這片他曾用生命和熱血澆灌過的土地,俯瞰著那些他曾拼死保衛(wèi)的蕓蕓眾生。
????我釋然了,不管這里是否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也不管這里有沒有仰慕者前來頂禮膜拜,都與這座祠堂的主人于謙無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即使再過五百年,無數浮華散去,于謙依然會站立在這里,依然會因他的正直無私、勇敢無畏被世代傳頌。
????因為他是一個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我堅信這一點。
????明代有很多厲害的人物,我曾給這些人物做過一個排行榜,而于謙在我看來,應該排在第二名,雖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豐功偉績不下于甚至超過了于謙,但他們的排名也在于謙之后,這是因為評定的標準有兩項:品行、才能。雖然某些人的才能確實勝過于謙,但他們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問題和張居正同志的經濟問題。
????而于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zhèn)湔?,千古又有幾人?br>
????如無例外,于謙本應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還有另一位高人橫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zhèn)?、智勇雙全,而且五花八門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且善始善終,堪稱不世出之奇才。對這位仁兄,英雄的稱呼似乎已不適用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有一個更適合他的稱呼——圣賢。
????這位仁兄也將是我們后面文章中的主角,這里就不多說了。
????最后提一句,于謙死后,他的兒子于冕被罰充軍,而充軍的地點叫做龍門,后來的系列電影龍門客棧就是以此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監(jiān)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禮監(jiān)曹吉祥同志。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閑來無事調侃一下曹吉祥等人,倒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過河拆橋
????殺了一批,換了一批,做新龍袍,修宮殿,改年號(景泰改為天順),足足折騰了一個多月,朱祁鎮(zhèn)終于消停了,這也難怪,平常人搬個家都累死累活的,何況是換皇帝。
????按說事情也算順利完成了,可朱祁鎮(zhèn)怎么也沒有想到,雖然他已經思慮周密,事必躬親,卻還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將造就一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讓朱祁鎮(zhèn)成為歷史的笑柄。
????朱祁鎮(zhèn)到底犯了什么錯誤呢,我們前面提過,朱祁鎮(zhèn)于正月十七日奪門成功,隨即登基為帝,他什么都考慮到了,卻忘記了那個被他趕下皇位的人——朱祁鈺!
????當時朱祁鈺已經奄奄一息,所以朱祁鎮(zhèn)也沒有去理會他,直接就坐上了皇位,可他沒有料到,自己的這個弟弟生命力還很頑強,過了一個多月才死,這還不打緊,要命的是,他忘記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廢黜朱祁鈺的皇帝身份!
????這位老兄風風火火地干了十幾天,才猛然想起自己那個只剩半條命的弟弟仍然是皇帝,哭笑不得的朱祁鎮(zhèn)立刻用皇太后的名義宣布廢黜朱祁鈺,但是已經太遲了。
????此時已經是二月初一,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天里,大明王朝同時有兩個皇帝,而且這兩位皇帝都是現任皇帝,外面坐著一個,里面還躺著一位。此真可謂千古難得一見之奇觀。
????朱祁鎮(zhèn)雖然鬧了笑話,但畢竟還是坐穩(wěn)了皇位,并從此開始了他的第二代統(tǒng)治——天順。
????而那些還鄉(xiāng)團成員們在冤殺了于謙之后,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話的語言就此結尾,可以表述為“他們四個人手牽著手,從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br>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比如權謀斗爭、厚黑學)的我國,童話是沒有市場的,類似他們這種陰謀集團,結局總是逃不開兩句話。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內”,另一句叫“過河拆橋”,而從后來的情況發(fā)展看,還鄉(xiāng)團大致適用于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