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章·論語·雍也篇第六(26)
【正文】
宰我問曰:“仁者,雖①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③也?!?/p>
【注解】
①雖:即使……也,縱使。
②逝:去,往,去救。
③罔:迷惑,愚弄。
【譯文】
宰我問道:“一個(gè)有仁德的人,即使別人告訴‘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也會(huì)跟著跳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君子可以去井邊設(shè)法救人,不讓自己也陷入井中;可以被欺騙,但不可被迷惑愚弄?!?/p>
“可欺也,不可罔也”。被欺騙和被愚弄的區(qū)別在哪里?這句與前句“可逝也,不可陷也”是相呼應(yīng)的。別人騙說有人掉井里了,跑去井邊設(shè)法相救,這是“智”,是被欺騙;但是跳進(jìn)井里去救,便是“不智”,就是被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