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樁功練習

腳之間的距離大概是兩腳半到三腳的距離。
靜止的樁功時,兩腳要么平行,要么兩腳內(nèi)扣。不能往外撇。
實際使用時,平行內(nèi)扣則不對,右腳必須朝外。這時的身體是左右動,所以前腳要朝外。
馬步超過三腳距離,抬起腿需要移動重心;
在兩腳半距離上,抬腿不需要特意移動重心。
人與人的身體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馬步高低不同,不要隨意指點,除非你是他/她的教練。
大腿后側(cè)和小腿后側(cè)的夾角大概在100°到110°之間。
立定跳遠時我們會有一個下蹲蓄勢的動作,這個下蹲的幅度就是我們的馬步高度,這個高度是最有力的高度。
圓襠開胯,膝關節(jié)往外撐,這時膝關節(jié)處是硬的(左右受力)
有四句口訣。
1.含胸拔背。
含胸是兩個肩往里合,大臂肩膀上背形成一個半圓。此時肩胛骨打開,后背有一種繃起來的感覺,提供一些抗擊打能力。
挺胸吸氣少,下不到丹田,含胸吸氣多,能下沉到丹田。
拔背是百會穴正朝上。(百會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
要收下巴
2.沉肩墜肘。
沉肩要求肩不能慫起來,沉下去肩吸氣多。
墜肘是肘部向大腿方向向下墜,向外支撐。
墜肘在八極拳母系動作中的樣子:

*盧氏定理,應該是盧氏結(jié)構(gòu),是一種特殊的運動體系。里面確實提到了觀陰陽圖而反思物理,不過據(jù)百度百科說,觀陰陽圖的是尼爾斯玻爾(丹麥人,他還把變色的太極圖加到了家徽中);把老莊融進粒子研究的是個日本人。
3.收腹裹臀。
收腹:腹部要收進去。
裹臀:屁股不要翹起來,把腰頂起來,使人的脊椎拉伸起來,變成一個圓(注意下背不要彎)。此動作練三個月可以改善腰椎間盤突出。
4.圓襠開胯。
還是為了把氣沉下去
外圓就是上面提到的脊椎拉伸成半圓,含胸拔背成半圓。
內(nèi)方是身體各處形成的三角結(jié)構(gòu)。
兩儀頂?shù)那笆纸Y(jié)構(gòu)就像是籃球里的“投球手的三個90°”,不過我們更像是三角形,而不是正方形。
頭頂藍天,腳踏清泉。懷抱嬰兒,兩肘頂山。
把自己想得無限大,仿佛站在高處,讓自己心胸開闊,波瀾不驚。
兩只腳不要踩進地里。
頭頂藍天腳踏清泉是“三才”的理念(三才就是天地人)
因為“不要踩進地里”太過籠統(tǒng),所以我自己淺顯的查了查百度。
首先從涌泉穴說起,涌泉穴在整個腳掌的1/3處,腳趾抓地產(chǎn)生的凹陷里。
我記得兩儀架是要腳趾抓地的,抓地可以使自己的根牢牢地種在地面,穩(wěn)固下肢。然而腳趾抓地會讓腳心離開地面,進而無法刺激到涌泉穴(不過涌泉離地貌似有暢通血脈的說法)。所以腳踏清泉的“不要踩進地里”可能不是踩在涌泉穴上的意思,而是拱起腳背,使涌泉穴涵空,達到氣血通暢,并腳底生根。
根據(jù)貼吧(站樁吧)的說法,腳趾抓地一不用刻意使勁抓地,二不用一直保持,所以大可不必痛苦和害怕腳抽筋。
當然上述說法存疑,只是個人膚淺理解。
懷里抱著小孩,太緊會擠壓嬰兒,太松抱不住嬰兒。要控制好自己的力。力要空,
兩肘頂山結(jié)合頭頂藍天理解:我們在最高處,則所有山都在我們下方,并非兩邊。所以我們不要兩肘橫向的去發(fā)力,而是沉肩墜肘。
當然動起來和站樁并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