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不被人看好的《傳染病》,9年后來看,更像當下疫情真實寫照
2020年一開場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悄悄來到武漢,然后利用春節(jié)的大遷移,迅速席卷全國讓大家也享受了一把“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之后在各方各個部門的配合之下,疫情在國內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最近有部分地區(qū)又有了殘留病毒在蠢蠢欲動。

說起新冠病毒,讓人想起了2011年由馬特·戴蒙(Matt Damon)及裘德·勞 和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主演的經典電影《傳染病》,雖然這是2011年的老電影,但是里面的情節(jié)就像是這種流行病的真實寫照。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2003年所爆發(fā)的SARS病毒,講述了一種靠著空氣就能傳播的致命病毒,世界各地的醫(yī)療組織爭分奪秒研究病毒抗體的故事。????

《傳染病》是著名導演索德伯格在2011年的作品。由于采用了集體形象敘事方法,故事中沒有絕對主角,所以看起來很松散,但《傳染病》剛一上映,卻獲得了很多的好評,這其中不僅有來自專業(yè)的電影影評人士還有對里面所展示出來的對于醫(yī)學、科學、病毒應對等方面的準確度所好評的醫(yī)學專業(yè)人士。當然任何一部作品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聲音,負面的差評也是會有的,比如有對病毒空氣的傳播方式的質疑、人們在面對未知病毒時對物資造成的瘋搶等等都被認為了過于夸大了,但在事隔不到10年之后的2020年,這一切卻全都表現(xiàn)了出來。

不管是哪種角色面對災難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邏輯可能會感到困惑。人類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恰在這一刻, 在觀眾眼中,它是通暢的。不管怎么樣或邪惡; 不管多么謙虛或者崇高。

人們有多脆弱?不管你裝得多么堅強在緊要關頭,不可避免的是,每一寸都會出現(xiàn)混亂;每個人都受到自己的欲望和判斷力的驅動。人,有時就像一群羚羊穿越馬拉河,看起來井井有條,事實上, 一旦獅子出現(xiàn),立即逃跑。 瘟疫來了也許病毒可以殺死1%的人,但是盲目的恐慌和無盡的欲望足以摧毀更多的人。正如電影《傳染病》的編劇所說,“更重要和準確的是社會反應, 恐懼的蔓延 和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八J為,社交恐慌比傳染病更可怕。

很顯然,電影《傳染病》無疑是人性化的電影。它的見解使觀眾驚嘆不已。拋開背景故事,這部電影也有深刻的見解,值得深入探討,那便是考慮“因果關系”。有小循環(huán),艾倫假冒, 吹噓連翹的功效,他的一個朋友本來很健康,但是在急于購買連翹時被感染,電影安排垂死的女人和艾倫在一條破爛的街道上面對對方。艾倫驚慌失措。 邪惡行為的危害,可能會超出個人控制,并完全背離最初的意圖。

電影《傳染病》 在當年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不被人看好。卻不想里面所描述的很多類似的情節(jié)如今已經成為現(xiàn)實。這就是為什么在當下全球疫情中的被很多人從類似病毒影片中再次重新挖掘出來的原因。它不僅代表了人類面對災難所做的犧牲,同時有殘酷、偏執(zhí)狂、狂熱和黑暗。

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因為我們面對自己的偉大和渺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的更加穩(wěn)健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