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莊子?齊物論》筆記(十八)
? ? ? ? 莊子說,【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道】真的很清楚,你就不會和別人說【道】。你開始【辯論】了,就代表你講話還不夠【力道】。真的夠底氣,是【不辯論】。
? ? ? ? 有一種人,【辯論觀念】設(shè)定是“你的人生有我就很好,有我人生才會好”。這類人最怕你能離開他,所以【完美的拋棄】最能傷到他。所以,辯論很強(qiáng)的親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什么話都不講,默默地不理他,隨他看扁你,不做回應(yīng)】,對他殺傷力就最大。
? ? ? ?道家認(rèn)為最厲害的吵架能力是【分分鐘鐘認(rèn)慫,柔弱勝剛強(qiáng)】。所以,當(dāng)你喜歡吵架,【不能承認(rèn)事實】,你一開始辯論,就代表你【已經(jīng)輸了】。
? ? ? ? 【仁常而不周】,如果你一天到晚是很有愛心的樣子,對誰都付出愛,基本你自己的人生會【垮掉】。不要當(dāng)愛心樹,是莊子第四篇提及的。道家會看來,葆養(yǎng)自己的生命很重要,而不是折損掉。想要成長為一顆巨樹,就不能在成長過程中成為有利用價值的樹,因為你會被砍伐而夭折。
? ? ? ? 【廉清而不信】,當(dāng)一個人身居高位,極致清廉,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你的清廉嚴(yán)謹(jǐn),對別人來講,沒人敢找你做事情,信賴你。你沒有破綻,別人就沒辦法利用你,也不敢去信任你,沒辦法去制約你。
? ? ? ? 【勇忮而不成】,當(dāng)你的勇敢是一種很兇狠的樣子,這就代表你的勇敢終究有罩門。
? ? ? ? 接下來這句,有的版本是寫【五者有圓而幾向方矣】,但是有的注家認(rèn)為解釋不通,所以就改成【五者無棄而幾向方矣】如果五個面向都是完美的,你就走對路了。但是,可能【五去圓而幾向方矣】這個文本,有它自己幽默的地方,有點(diǎn)像是“這個東西是圓到極點(diǎn),就看起來好像是方的了”?當(dāng)然這句的意思說:這是個相對的世界,浪費(fèi)的極致跟節(jié)儉的極致是一樣的;或者說,浪費(fèi)跟節(jié)儉本來就是一體兩面;愛跟不愛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勇猛跟認(rèn)慫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吵架跟閉嘴也是一體兩面的。
? ? ? ? ?重要的是,莊子希望我們這兩個面都看到,在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先完成這個【統(tǒng)合(圓)】的功夫,再去面對外在世界,你才會擁有真正的選擇權(quán):不然都是被自己只【偏一面的不實念波拖著走】。
? ? ? ? 所以,還是一句:莊子不是要告訴你【什么才是正確的人生觀】,而是要說,其實【你怎么做,都可以】。
? ? ? ? 世界上好人跟壞人的價值也是這樣,往往是最壞的壞人,促進(jìn)了最多人靈魂的成長;而最有愛的那個好人,促進(jìn)了最多人靈魂的墮落。所以,你要當(dāng)壞人還是好人?也都可以。到底怎樣才是對,我們是【不知道的】。
? ? ? ? 莊子在這里強(qiáng)調(diào)了下一個實踐重點(diǎn):【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我們要【安于自己的不知道】,那就是最好的。
? ? ? ? 比如有人說:“別人做錯了事,我是講他好,還是不講他好?”這真的不知道。有的人是“講他,會好起來”;有的人是“講他,反而逞強(qiáng)、抵抗,更壞下去”,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時候你都會把人激惹得更壞呢。所以,那種單一線條的童話故事,什么一個小偷偷了蠟燭臺,被抓了。然后,神父就跟警察說,這是我送他的,放過那個小偷吧!所以,那個小偷就改過向上了。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叫《悲慘世界》是吧?
? ? ? ? 但是,還有一個童話故事《秋決》就講,一個殺人犯被判死刑,就是因為這個殺人犯的媽媽很疼愛這個小孩,【慈母多敗兒】,所以他就一路變壞了。當(dāng)兩種故事情節(jié)都有【可能性】的時候,誰犯錯了,我是要罵他好?還是要原諒他好?你會明白【真的不知道】。在這個【相對的世界】,【并不存在絕對正確的人生觀】,這是莊子想傳遞的。
? ? ? ? 真的不知道的時候,道家會做什么選擇?做【我爽的選擇】。比我如自己,通常是躲遠(yuǎn)些,讓他害我害不到就是了,也不處罰,也不原諒。
? ? ? ? 因為,這件事實際上的價值判斷我不知道,我不會強(qiáng)迫自己做好人;因為強(qiáng)迫自己做好人,自己會受傷很重。前文講過,要克服【代償反應(yīng)】的重點(diǎn),是你要拯救一個人以前,先要把他【能害到你的地方擺平】。當(dāng)他【完全害不到你】的時候,你再決定要不要拯救他。通常都是不再去救。
? ? ? ? 【我如何幫助他好起來】這種想法,一是【不符合事實】,二者也是【太自戀】了。莊子不要求人的自我【感覺那么良好】。他就說:【知止其所不知,至也】。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你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就停在這個點(diǎn),這樣就最好了,不要再搞了,因為你也不知道自己是搞對、還是搞錯】。
? ? ? ? 莊子說:【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到底有誰能像我一樣,當(dāng)然講這話有點(diǎn)自戀,像我一樣懂得【不吵架的吵架,不用說的道理】。他說:【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如果你能像我一樣理解這件事的話,那你就會擁有一個【天府】,三次元世界以外的能量世界的大房間,在這個大房間里面,【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能夠包容很多很多的能量進(jìn)來,它都不會塞爆掉;能量是多到你從里面撈走多少,它也不會枯竭。
? ? ? ? 如果我們能做到一路從頭講到現(xiàn)在的《莊子》的所有訓(xùn)練,完全不在那些辯論的事情上增加我執(zhí)、耗損能量的話,你的心,能量真的會大到不得了;而且,而不知其所由來,你都不知道這個能量是從哪里來的。
事實上,真的勤練《莊子》的人會經(jīng)驗到的,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細(xì)節(jié)】,你并沒有吞到百年雪蓮花、千年人參果之類的東西,沒有吃到這些讓你能夠意識到的能量大補(bǔ)品,你實際在練的,就是【日常生活細(xì)節(jié)】:“哦,他講得不對……?。∪套。覄偛挪怀姓J(rèn)事實了……我現(xiàn)在多講,他的心也不會好起來……對不起,請容許我承認(rèn)事實?!?/p>
? ? ? ? ?你的人生就只在這種【小地方毛手毛腳地爬爬摸摸】;所以你真的不會曉得,你在這些小地方的小小訓(xùn)練,能夠制造那么大的心力。但事實上,它就是能夠制造那么大的心力。
不過,莊子每次都很會講“聽起來很讓人家摔一下”的話。他就說,這個東西叫做“省能源”,【葆光】這個大到不得了的心力,是你自己省下來的。
? ? ? ? 比如說:教主病一發(fā)作,心力就啪嗒一下打掉一大塊,一瞬間就折損很多年的功力。這是實踐莊子會經(jīng)常經(jīng)驗到事情,你在積累心力的時候,也會遇見一些事,損耗心力。
? ? ? ? ?這樣的“省能源”,就是莊子他自認(rèn)為他的心法中最厲害的東西【讓你心的能量,能夠一直不流散、一直增加的心法】。
? ? ? ? 他又怕你練不好,于是,他又多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其實很可以讓人感受到莊于在教學(xué)上的誠意。莊子其實是個很會教的人,所以,《莊子》這本書,當(dāng)你認(rèn)真讀懂他的表述文字時,你也能理解到,下面一個破功點(diǎn)是要注意的。
? ? ? ? 從前有一天,很賢明的堯帝,問了他更賢明的女婿舜帝,中國歷史上的判斷,是認(rèn)為舜更有才。所以,丈人會間女婿。堯帝說:南方有幾個國家,是那種很野蠻的民族,沒有我中國這么好的文化洗禮。我決定要出兵討伐他們,把他們納入中國的版圖,接受我們的教化??墒俏以诒边呁戏娇?,覺得自己很正確的時候,我的心情一點(diǎn)也不好,這是為什么?
? ? ? ? 其實這就是我們家常中最容易發(fā)生的:爸爸媽媽跟小孩講你以為我喜歡罵你???我罵你我舒服嗎?的感覺。你做這件事情,你覺得你是正義的一方,可是【你的心并不舒服】。
? ? ? ? 《莊子》的訓(xùn)練最忌諱的,就是【理直氣壯地跟人家理論、講道理;這一點(diǎn)都不舒服】。因為在結(jié)構(gòu)上你根本就知道,如果遇到一個完全不講理的人,你就完蛋了,你會受重傷。你越講理、越理直氣壯,遇到不講理的人,你傷得越重;完全沒有理的人,就是你的克星。最弱的人是最強(qiáng)的那種慫人耍起無賴。
? ? ? ? ?任何一種情緒上的不舒服,都是我們右腦在發(fā)出警告:【小心、小心,嘟、嘟、嘟,你不承認(rèn)事實了!】在莊子的世界,【不管你覺得自己再有道理,只要你進(jìn)行溝通、辯論、說服,你的心就會不舒服;甚至不要說溝通、辯論、說服,你跟任何人發(fā)生事情,就算擺明是他理虧、你是對的,可是你的心一樣會不舒服】。在道家的世界,這些都還是你錯;你的右腦發(fā)出慘叫,代表你錯了。什么錯?你【搞錯了,你沒有承認(rèn)事實】。
? ? ? ? 在《莊子》的世界是:你的小孩,你講他、罵他,你難過,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承認(rèn)【他不想聽你的意見】的這個事實。你沒有承認(rèn)【他不想告訴你那么多真心話】的事實;或者你沒有承認(rèn)最大的【愛就是不愛】。
? ? ? ? 重要是,你要記得,莊子心法是這樣:當(dāng)你做了剛好【承認(rèn)事實】的選擇時,你的【心不會難受】;可是你【不完全承認(rèn)事實】的時候,你的心就是【會難受】。
? ? ? ?所以,這里堯說的那個【南面而不釋然】的感覺就是,一件事,不論是誰來評理,你也都是【對的一方】的時候,只要你的【心是不舒服】的,在道家就會說你不是對的,就代表你還有地方【沒有承認(rèn)事實】。所以,這是這里的實踐的重點(diǎn)。
? ? ? ? 于是舜就跟堯講: 那三個小國的國王啊,他們的存在根本就是比艾草高、比蓬草矮啊,們的意識根本就還沒有進(jìn)化到那個點(diǎn)上,你在那邊難過,是干嘛?從前我們地球有十個太陽,它們什么都照,太陽并不會特別覺得【哪些人是不值得活在世界上】就不照他了,只有你覺得這些人【活在世界上應(yīng)該被你消滅】,這是你【小器】。如果你覺得你的心是比十顆太陽更好的一顆心,就【不要隨便亂用你自己的是非觀、你自己的條條框框去判斷別人】。
? ? ? ? 你或許會認(rèn)為說:“某某人很偷懶,不值得活在世界上,應(yīng)該要努力……哦,誰誰誰怎么樣,他應(yīng)該怎么樣才對啊…………”每個人的【人生要完成的功課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樣的人生設(shè)計跟劇情】,往往我們沒有辦法去知道【一個事件真正的意義】。
? ? ? ? 莊子的《齊物論》講到這里,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要【活在自己的不知道之中】;其實都不是要不要的問題了,而是反正無論如何,就是【不知道】。我不知道你這一生的靈魂呼喚是當(dāng)乞丐、還是當(dāng)有錢人,所以,我不知道你應(yīng)該奮斗、還是應(yīng)該墮落。要【承認(rèn)自己的不知道】,然后,就【停在這里】。 當(dāng)你能夠做到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又少掉很多,辯論沖動又少掉很多。
? ? ? ? ?當(dāng)然,莊子在這里,其實有點(diǎn)啰嗦了,但因為《齊物論》是最基本的心法,一定要先練起來,或許也是不能不啰嗦吧。所以,緊接著下面一段是《莊子》中很有名的四問四不知,強(qiáng)烈地告訴讀者:其實,你,真,的,不,知,道。
整理于《莊子白皮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