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推理哲學基礎的案例分析
電子在核外軌道的運行有不同的能級態(tài),低能級軌道的電子最穩(wěn)定。人在不同的樓層高度有不同的勢能,低樓層的人比在高樓層的人勢能低,卻感到內心踏實,腳踏實地。哲學是高端的文化,“潑婦罵街”是低級文化現(xiàn)象,但高端文化的哲學往往受眾人群少,低級的罵街文化卻有大量的受眾人群。哲學家不以粉絲少而羞愧難當,嘻哈、嬉皮士和“打醬油”者不以粉絲多而歡天喜地。網友舉了一個“哲學家悖論”的例子,A君走在大街上,這邊有個演講的哲學家,那邊有兩個打架的女人,A君愿意看那邊的表演?大多少人似乎像A君一樣被打架的女人吸引,她們扯衣撒潑,粗俗不堪,照樣被人圍觀,哲學家的演講無論多么昂揚,彰顯了時代精神,卻曲高和寡,鮮有問津。
哲學是一門思維和推理的抽象科學,從已知的結論推出未知的結論,推理過程遵循了科學哲學邏輯論的等效原理,舉第一個例子說來,經濟學家林毅夫預測,21世紀的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21世紀將是引領世界經濟學理論思潮的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林毅夫的推論依據(jù)了經濟學說史的一種奇特現(xiàn)象,從中揭示了經濟學理論的奇異本質,1776年,亞當?斯密發(fā)表了現(xiàn)代經濟學的第一部著作《國富論》,從哲學分離的經濟學變成了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從1776年到20世紀的30年代,英國人和在英國的外國人成為經濟學理論的主角,其中包括新經濟學的創(chuàng)立者馬克思。
在18世紀興起工業(yè)革命的英國成為當時的歐洲、乃至世界的工業(yè)強國和經濟中心,從科學哲學等效性原理的角度分析,在當時英國出現(xiàn)的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問題代表了世界上影響力最大、最重要的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問題。從20世紀開始,美國取代了英國在世界經濟的地位,在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世界經濟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北美,集中了“鋼鐵大王”、“汽車大王”、“石油大王”等在內的的美國產業(yè)占到了世界制造業(yè)的一半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經濟學大師的集聚地和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家主要以引進西方經濟學理論為主,在全球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算是其中的一位。隨著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崛起,中國的GDP有可能在幾十年內超過美國GDP的兩倍以上,中國的經濟模式和增長方式將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經濟學研究對象,中國經濟學家和在中國從事調查和研究的外國經濟學家極有可能成為經濟學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林毅夫失去了獲得諾獎的契機,林的學生和學生的學生有可能在未來收獲經濟學的最高獎項。

舉第二個例子說來,上海交大醫(yī)學團隊構建的奧克密戎病毒的本地傳播模型類似于流體力學的著名公式。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不是那么神秘莫測,不可捉摸,科研人員找到了描述和預測新冠病毒傳播規(guī)律的理論模型,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yī)院的兩支醫(yī)學團隊設置了新型的數(shù)學模型,對上海新冠疫情的走勢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交大的醫(yī)學團隊根據(jù)模型和近期的病例數(shù)預測,本輪的上海疫情感染人數(shù)接近80萬,在今年6月8日左右,上海的每日新增病例人數(shù)將下降到1000例以下,最為樂觀的情況是在5月中上旬進入清零階段。
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教師巧妙地搭建了一個核酸檢測的流體力學數(shù)值分析模型,為什么咽拭子采樣需要在咽部滑動2到3次的比較長的距離?依據(jù)在流體力學基礎上搭建的數(shù)值建模,他們分析了咽部黏液密度、動力學黏度、表面張力系數(shù)、黏液在口腔壁的分布、采樣毛細現(xiàn)象等因素,交大工程師學院的教師模似計算了采集的黏液量與咽拭子抹的次數(shù)和長度的相互關系表達式??茖W樣式體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抗擊新冠病毒的操作細節(jié)中。
舉第三個例子說來,在過去的幾十年,物理學家發(fā)展了一套揭示宇宙大爆炸的量子引力理論,時空不再是固有的連續(xù)分布,而是在微觀尺度上呈現(xiàn)離散態(tài)的“原子線條”。物理學家利用量子化的流體理論構建了時空變化的理論模型,而時空結構和流體模型有高度的一致性,兩者適合科學哲學屬性論的等效原理。水是理想的流體,它有人們熟悉的冰、液態(tài)水和蒸汽的三種形態(tài),水分子在三種形態(tài)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水從一種形態(tài)到另一種形態(tài)的變化被稱為“相變”,時空膨脹和宇宙大爆炸也經歷了一系列相變的過程。
2014年,意大利里雅斯特高級研究院的斯特凡諾-利伯拉蒂和德國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西米蘭大學的盧卡-麥克西奧尼對蟹狀星云的高能光子進行了觀測,他們提出了高能光子穿越“液態(tài)時空”的可能,為時空流體化或流體化時空找到了一條檢測的天文觀測途徑。20世紀30年代,瑞典物理學家漢內斯·阿爾文首次提出了宇宙等離子體的概念,出版了《宇宙電動力學》、《宇宙等離子體物理》等科學著作,阿爾文是磁流體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最早發(fā)現(xiàn)宇宙空間充滿導電氣體的科學家,1970年,他由于在流體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的重要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