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日本人會對日語說的太地道的外國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是真的還是我的誤解?
不是因為講的地道產(chǎn)生抵觸,而是講話帶情緒(包括不夠謙虛等),才會出現(xiàn)越流利,傳遞/感受,尖牙利嘴/油嘴滑舌/小聰明等負面情緒的可能性提高。
所以,未熟ても、辿々しい(たどたどしい)日本語で、謙虛な姿勢/フレンドリーな振る舞いで喋れば、比較的に好感度がUPされると思います。
優(yōu)秀的留學生,日語會話能力極速提高的階段,通常會有一個溫柔的誤區(qū)~講的越快越顯得厲害,自信滿滿的感覺,這不是貶義,正常的事情,也是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過了這一關(guān)就是另一個層次—隨心控制語氣/語速等
總之,地道本身沒毛病,而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因講的地道對方就聽不出來,隨口說一兩句對方聽不出是外國人的情況不少,但一起嘮嗑幾分鐘基本上不太可能聽不出來/除非很少搭腔。
假設(shè)對方完全聽不出來口音/音調(diào)等,但知道是外國人的時候,說出現(xiàn)的抵觸情緒并不只是語言問題,對外國人的偏見等因素也很大,性格也有關(guān)。
想想,同樣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人之間,也會有這種方言,習慣,偏見等等問題而產(chǎn)生抵觸/排擠情緒。不用想太多/太在意,做好自己就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