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魚鷹社】一戰(zhàn)捷克軍團

2021-02-16 18:31 作者:格林機銃  | 我要投稿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477號:捷克軍團(1914-1920)-The Czech Legion 1914-20。原作者David Bullock,繪圖Ramiro Bujeiro。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關(guān)于捷克軍團全面而準確的書并不存在,尤其可悲的是1999年出版的一本發(fā)行量有限的捷克文相關(guān)書籍中出現(xiàn)了許多錯誤。1919年至1938年間,早期的軍團老兵團體曾致力于材料的整理,但它們主要集中于對個人和部隊經(jīng)歷的描述,因而缺少撰寫彩色制服手冊所必需的資料。1939年到1989年間,軍團事務(wù)接連遭受到納粹和蘇聯(lián)的持續(xù)接管,文件、條令和檔案被封存、銷毀甚至丟失。那些面對國家機器的壓制隱藏或通過其他方式搶救出來的紀念品在存儲過程中也經(jīng)常遭到損壞、解體和褪色。讓這一切更加復(fù)雜化的是當(dāng)今國際拍賣會上會出現(xiàn)有大量“真實的”軍團物品,其中許多都是為了應(yīng)對各種老兵團體聚會這樣的特殊場合改造或重新制造的。因此,本書彩圖的描繪既涵蓋了歷史學(xué)范疇,也涵蓋了近代考古學(xué)的范疇,它需要以條令、照片、合理的推斷和大量的經(jīng)驗常識之間的比照作為開端。即使基礎(chǔ)扎實,也必須要考慮到當(dāng)時關(guān)于服裝面料和著色染料資料的缺乏、裝備交付的延遲性、對官方條令所做的推論、多變的地方習(xí)慣以及個人的即興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變量,并通過照片和個人回憶資料做出精確的修正。

A:法國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西線,1918年


1914年至1915年間,納澤達爾(Nazdar)連所穿的制服與法國外籍軍團的其他部隊所穿的是相同的。


根據(jù)1916年10月12日的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旅和之后的第5師都使用了法國陸軍的“地平線藍色”制服,并采用一樣的通用徽章佩戴方式以及裝備,而1918年4月28日和8月13日的命令才確立了與捷克斯洛伐克人有關(guān)的特殊規(guī)定。白色金屬制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徽章被貼在法國山地獵兵貝雷帽的左側(cè),這是各級軍人在通用出行帽具上都會佩戴的帽徽;這一徽章上展示了波西米亞王國幾塊古代領(lǐng)地的紋章(參見圖G1)。但在最初的命令中,要求的是采用紅白藍法國三色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旗幟也選擇了相同的顏色)圖案的徽章。作戰(zhàn)條件下則會使用法國的M1915式阿德里安頭盔,捷克斯洛伐克的徽章則取代頭盔上法國陸軍的兵種徽章。


上衣和大衣的肩章帶靠外側(cè)會佩戴橢圓形的毛氈布徽章,長55毫米,寬30毫米。這種徽章的底色為深藍色的,上面是紅色(所謂的茜紅色)字母C和S纏繞在一起的圖案。軍官版的可能還會展示銀色的刺繡字母圖案以及鑲邊;不過照片證據(jù)還顯示軍官版的這種徽章不帶銀色滾邊——軍官和士兵版本的都會采用紅色滾邊。


上衣和大衣的領(lǐng)子上都佩戴長尖頭領(lǐng)章,這種領(lǐng)章帶紅色滾邊,各級別軍人通用的,領(lǐng)章上展示著紅色(士兵用)或銀色(軍官和準尉用)的團的數(shù)字編號,不過很多照片顯示征募軍人會佩戴未經(jīng)授權(quán)的白色數(shù)字編號徽章作為替代品。金屬扣子被涂成地平線藍色并呈現(xiàn)浮雕字母“CS”(捷克斯洛伐克的縮寫)字樣,軍官的紐扣比普通士兵的小25%。


A1:軍士長,第21團


這名軍士長戴著有捷克斯洛伐克徽章的阿德里安頭盔,整個頭盔被涂成啞光地平線藍色。代表軍士長的兩條銀色斜條佩戴在兩只袖子上,左袖子上臂位置的四條深藍色服役倒V字章每一條都代表了6個月的服役期,再往下的深藍色徽章是輕機槍熟練造作徽章。對軍士長這一軍銜來說,領(lǐng)章上佩戴銀色數(shù)字徽章并非強制規(guī)定。他手中的團旗的四角上展示著波希米亞、斯洛伐克、西里西亞和摩拉維亞的紋章。在上方的“21 Pluk”和下方的“Vojska”字樣之間是金色的“CS”字樣,翻譯過來是“捷克斯洛伐克陸軍第21團”的意思。第22和第23團的團旗的正面圖案也基本一樣的,但反面卻不相同,比如第22團團旗雖然也采用國家標志色,但不帶盾形紋章,中央一條細藍線將“CS”字樣上下分開。


A2:中尉,第22團


他的軍銜通過兩只袖子上各兩條銀色直杠以及山地獵兵貝雷帽上兩條緞帶倒V字(位于白色金屬制捷克斯洛伐克徽章的上方)來表示。領(lǐng)章的佩戴符合對軍官的規(guī)定;帶銀色字樣的橢圓形肩章是軍官版的其中一個變種,它的邊緣采用了紅色滾邊。圖中所示的服役倒V字章是深藍色的,但當(dāng)時的繪畫還顯示了這種徽章的銀色軍官版的存在,同時這些繪畫上還出現(xiàn)了佩戴在右袖子上的負傷章。另外,中尉的隨身武器是8毫米口徑的勒貝爾M1892式左輪手槍。


A3:下士,第21團


他的頭盔上有法國步兵的榴彈圖案徽章,夾在上面的一支小樹枝則是捷克斯洛伐克人自己搞的戰(zhàn)場標識物。8毫米口徑的M1883/M1896式勒貝爾步槍上裝有一面采用捷克斯洛伐克國旗顏色的連的標志旗,旗幟按在硬木桿上,頂端是黃銅制的手榴彈形狀尖頭,一支樹枝則固定在尖頭上。袖子上的兩條深藍色斜杠是代表軍銜的,制服、裝備和通用徽章則與1916年10月以來法軍所使用的一致。另外在三條服役倒V字章下方,下士還佩戴了擲彈兵熟練徽章,肩章帶上則是藍底紅色圖案的橢圓形徽章,該徽章圖A1人物也會佩戴。

B:意大利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意大利前線,1918年


軍團的通用制服、徽章和裝備的使用都遵循意大利軍隊的規(guī)定。在意大利有兩個捷克斯洛伐克人組織,本圖描繪的是第一個,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另一個是“本土衛(wèi)隊”,是1918年11月停戰(zhàn)時由被遣散的奧匈帝國戰(zhàn)俘組成的,在經(jīng)歷政治審查后,他們將被轉(zhuǎn)交到新共和國手中,并在那里改編為安全部隊和邊防警衛(wèi),而在下文中也會提到一些關(guān)于“本土衛(wèi)隊”制服的情況。


當(dāng)在前線或出行時不方便戴頭盔時,軍團士兵們會戴灰綠色的山地帽,而“本土衛(wèi)隊”戴的是標準的意大利步兵帽,上面佩戴黑鷹徽章以及通常處于國家標志色制上的營的黑色數(shù)字番號。官方的領(lǐng)章采用了捷克斯洛伐克國旗的顏色,也就是上白下紅加明藍色寬邊的矩形徽章,,但很多照片顯示一些領(lǐng)章沒有明藍色寬邊(“本土衛(wèi)隊”則不佩戴這種領(lǐng)章)。像機關(guān)槍操作手這樣的專業(yè)徽章佩戴在左右領(lǐng)章上,尤其是1918年10月的制服條令對這一做法作了規(guī)定以后。


左臂佩戴的灰綠色盾形章上展示著滾邊、數(shù)字番號以及字母“C”和“S”互相交織的圖案——這些元素在征募軍人版的盾形章上是覆盆子色/紫羅蘭色的,而尉官則是銀色,校官為金色。這種盾形章最初由居住在羅馬的捷克雕塑家奧斯卡·布拉達(Oskar Brazda)接受任務(wù)進行設(shè)計,本來采用的是灰綠色底面黑色圖案的設(shè)計以便符合意大利對徽章式樣的要求。布拉達的瑞典妻子艾米·波塞-布拉道娃(Amelie Posse-Brazdova)在幫他制作徽章原型時在當(dāng)?shù)厣痰暾也坏胶谏剂希谑撬筒眉袅怂囊粭l連衣裙作為替代,而裙子的顏色正是覆盆子色/紫羅蘭色;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原型設(shè)計得到了位于羅馬的捷克斯洛伐克軍事當(dāng)局的批準。


B1:下士,機槍班,第32步兵團


山地帽上出現(xiàn)了幾種布面材質(zhì)的老鷹帽徽,這些老鷹為黑色,帶紅眼和紅嘴(原文如此)。圖中這一版帽徽還帶有中心上白下紅(捷克斯洛伐克國旗的顏色)的圓盤,而另一版較大的鷹徽鷹頭朝右,老鷹位于捷克國旗之上,而國旗側(cè)處于交叉的步槍和軍號之上;此外還有一款較小的簡化版鷹徽。帽墻底部可能是深灰色或棕色的,帽檐可能是平的也可能是一邊上翹一邊下拉,或者是后部上翻,前端和兩邊下拉,另外軍團士兵們經(jīng)常炫耀地在帽墻上插上一根老鷹羽毛。士官的軍銜臂章最初是覆盆子色/紫羅蘭色寬條或窄條組成的條紋章,其尺寸和布局都符合意大利對徽章式樣的規(guī)定;從1918年11月起,這一軍銜系統(tǒng)變成了一種顏色不變、長度更短的水平橫杠系統(tǒng)。左臂上的團的臂章如圖所示,它的下方是灰綠色底黑色圖案的機槍熟練操作章——這類專業(yè)徽章佩戴在雙臂上盾形徽章之下。下士的領(lǐng)章前端還釘著黃色金屬制的機槍徽章,而他的武器是6.5毫米口徑的雷維里-菲亞特(Revelli-Fiat)機槍。另外,捷克軍團還會使用山地部隊式樣的斗篷。


B2:少尉,敢死隊連,第33步兵團


1918年,各支捷克斯洛伐克團都成立了被稱為“打擊部隊”的敢死隊連。他們制服的大多數(shù)細節(jié)與他們的意大利戰(zhàn)友們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圖中人物所佩戴的領(lǐng)章是捷克斯洛伐克國旗顏色并且形狀為帶藍邊的四邊形,這和意大利精銳部隊所使用的那種雙尖頭“火焰式”領(lǐng)章樣式不同,不過照片證據(jù)顯示了這種領(lǐng)章也有的“火焰式”版本存在。敢死隊的臂章(參見放大圖B2a)還有一種軍官版本,它采用了刺繡的銀色樹葉和金色寶劍圖案,底面為淺灰色并帶銀色滾邊。在該團的盾形臂章下面,這名少尉還佩戴了擲彈兵的淺灰色底黑色圖案的資格章。軍銜袖標是被中間分開的一條銀色縱向緞面條帶;如果戴山地帽,帽子左側(cè)會佩戴一條銀色V字章。其他帽具則包括了黑色的輕步兵式“菲斯帽”以及阿德里安式頭盔。官方提供的毛衣是黑色的,但保留下來的照片顯示中灰色的款式更為常見。在山地前線的許多兵種部隊都廣泛使用了一種被稱為pugnale的匕首;半自動手槍則是9毫米口徑的Glisenti M1910式。


B2b:第33捷克斯洛伐克步槍團敢死隊連的黑色旗幟:在手榴彈(右)與中世紀英雄揚·杰士卡(胡斯戰(zhàn)爭中的捷克民族英雄,譯者注)所使用的傳統(tǒng)狼牙棒(左)相交叉的圖案上方加骷髏頭圖案。


B3:中士,第34步兵團


中士的頭盔是法國的阿德里安式頭盔的意大利雙體合成版,最初在1916年4月開始采用,之后則被二次采用。頭盔被涂成深灰綠色,上面的徽章是紅色盾牌底面上加白色的波西米亞獅子圖案(參見放大圖B3a);灰綠色的布面頭盔套則在1917年初開始裝備并在戰(zhàn)斗中使用。交叉的步槍圖案的步兵徽章展示在領(lǐng)章上,常規(guī)的團的左臂盾型臂章、兩條服役V字章和一只射擊術(shù)資格章(黑色背板上加銀色步槍圖案)佩戴在左袖子上。兩只袖子上都佩戴袖口軍銜徽章,此圖中展示的是11月開始采用的新版本,代表中士的是兩條覆盆子色/紫羅蘭色的橫條(尉官是銀色的,校官是金色的)。除了掛在胸前的英國的“小盒子式”防毒面具,中士的野戰(zhàn)裝備都是意大利人的,而他的步槍則是6.5毫米口徑的曼利夏-卡爾卡諾(Mannlicher-Carcano)M1891式。

C:東線,1914年-1917年


1914年-1917年間相關(guān)物品的材質(zhì)與顏色,徽章的佩戴以及裝備通常都與當(dāng)時俄軍的習(xí)慣相同,其他需要注意的下文中會列出。


C1:步槍兵,捷克斯洛伐克衛(wèi)隊(Dru*****),1916年-1917年


俄國的阿德里安式頭盔上帶有采用羅曼諾夫家族紋章的帽徽以及未經(jīng)批準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標志色紅白兩色的斜條徽章。野戰(zhàn)中所穿的套頭衫式上衣是黃綠色的,閱兵時這種服裝是樹莓紅色(也可能只是簡單的反過來穿),而樹莓紅色是俄國線列步兵標志色。士兵的裝備和7.62毫米口徑的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都是俄軍制式的,但刺刀上掛的連的黑底標志旗則帶有梅子紅色圣杯圖案,這是對15世紀胡斯運動的標志。帶有完整的橡膠頭罩的防毒面具是Zelinsky Kumant M1916型。


C2:一等兵,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第3步兵團,1916年-1917年


被稱為furashka的大蓋帽上佩戴的是羅曼諾夫王朝的征募軍人版橙色/黑色帽章以及采用捷克斯洛伐克國家標志色的四邊形徽章。黑色肩章帶上展示著的金黃色的團的數(shù)字番號(頭朝內(nèi))以及紅色的圣杯圖案。肩章帶上的單一一條白色短桿代表了一等兵的軍銜。上衣衣襟固定的橙色/黑色綬帶是屬于因為勇敢表現(xiàn)而頒發(fā)的圣喬治勛章的。胸前口袋前釘?shù)募t色和白色花朵則是代表民族自豪感的非正規(guī)象征物,這是基于當(dāng)時的照片繪制的;這類民族標志物在沙俄滅亡之后變得非常流行。


C3:中士,捷克斯洛伐克衛(wèi)隊(Dru*****)


為俄國服務(wù)的最初的那些部隊之間幾乎沒什么區(qū)別。紅白兩色窄帽帶圍在帽子上,與之搭配的是1917年開始使用的幾種風(fēng)格的帽徽中的一種。圖中這種橢圓形琺瑯質(zhì)帽徽中央是用斜線分開的國家標志色,周圍一圈是金色的“太陽光芒”;另有一種帽徽的國家標志色是水平分開的。另外像圖中這樣兩種不同的民族標志物出現(xiàn)在同一頂帽子上是很少見的。肩章是覆盆子紅色,上面的三道白杠代表了中士。


C4:志愿兵下士,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第2步兵團,1917年秋-1918年1月


大蓋帽中的硬化物被去掉以創(chuàng)造一種慵懶的外感,這是一些軍團士兵的流行做法。帽章采用結(jié)實的金色金屬邊緣,中央的紅色盾牌上展示著一只波西米亞獅子,這是1918年1月至4月間流行的一種設(shè)計。肩章帶采用沙俄的白色/橙色/黑色紐繩邊緣,這代表了“志愿兵”——用俄國人的說法,這些志愿兵是指那些受過教育,依地位一方面可以免除征兵,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可能的軍官候選的人。代表軍銜的單一一條白杠位于靠近紐扣的地方,底端的黃色金屬制西里爾文字樣“2YC”代表的是第2捷克斯洛伐克步槍團。


C5:一級準尉,第2捷克斯洛伐克師第5“布拉格T·G·馬薩里克”步槍團,1917年


這頂帽子的布制帽章采用水平分割國家標志色的設(shè)計,周圍一圈是細密的“光芒”式原點。黃綠色肩章帶中央是縱向的一條紅杠,再加上一顆徽章就代表了一級準尉的軍銜。此外肩章上還展示著黃色金屬制的團的數(shù)字番號“5”。一級準尉佩戴軍官式樣的標志物,而二級準尉則穿征募軍人式樣的制服。


?


D-H:俄羅斯,1917年/1918年-1920年


1918年1月獨特的左臂盾形章的第一次出現(xiàn)掀開了捷克斯洛伐克人在制服和徽章方面新篇章。這些臂章的軍官版本帶邊緣裝飾,士兵們的則是無邊緣版的。1918年10月,也就是他們的共和國獨立的那個月,第二版也就是最終版的臂章推出了,它可以區(qū)分軍銜、兵種和部隊,并成為后來著名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的組成部分。


所謂“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雖然容易與奧地利或法國風(fēng)格相混淆,但實際上是種全新的設(shè)計。根據(jù)合同日本生產(chǎn)了大約6萬件這樣的制服,然后運到遠東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分發(fā)給分散在內(nèi)陸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隊以及駐軍。到1919年夏天,這種制服已經(jīng)被廣泛采用了,當(dāng)然并不是完全普及,畢竟服裝的分發(fā)也有一個過程。事實上,有幾支部隊直到1920年撤離后才收到新制服。


對軍服色彩的描述出了名得難以確認,一方面英美兩國的術(shù)語不同,另一方面,這些色彩在使用中也很容易褪色。按官方說法,“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是偏茶色的中灰綠色,其中一些還偏灰色;但實際上,照片和殘存實物顯示的是中褐色到淺褐色的色調(diào),美國的術(shù)語是“橄欖棕色”或“綠黃色”,英國術(shù)語則簡單稱之為“土黃色”。這身制服包括一頂被稱為“vydumka”的帽子,一件上衣以及一條褲子。帽子正面中央是一枚捷克斯洛伐克的白色金屬帽徽,帽徽下面是一條白紅兩色的拱形短緞帶。上衣帶有5顆前襟紐扣和4個口袋,口袋用紐扣扣緊。褲子的上半段剪裁寬松,膝蓋以下部分則逐漸收窄;從照片上看,褲子搭配了綁腿和鞋子,但是俄國人的靴子,或者搭配護住膝蓋以下部位的皮護腿的皮鞋也在使用。另外俄國人的軍大衣是最常見的防寒服裝。


上衣的兩個領(lǐng)子上都佩戴領(lǐng)章牌,領(lǐng)章牌前端是方形的,后部是尖角型的。通常這些領(lǐng)章牌采用的是兵種標志色,比如步兵的覆盆子色/紫羅蘭色、騎兵的白色、炮兵的紅色(但也有例外,至少在騎兵中是這樣,參見圖G)。大衣上佩戴的矩形領(lǐng)章牌采用相同顏色,但領(lǐng)章牌前緣并不與領(lǐng)子邊緣貼合。上衣和大衣左袖子上臂位置佩戴的是部隊徽章,這依據(jù)的是1918年11月最后確定的“帶邊飾的盾型章”系統(tǒng)。1918年10月設(shè)立的服役年限V字章采用了兵種色,它們被縫在右袖子的上臂位置。獎?wù)潞途R帶則按照歐洲的通常習(xí)慣佩戴于上衣的左胸口袋上方。

D:叛亂和俄國內(nèi)戰(zhàn)


D1:捷克志愿兵,克爾尼洛夫打擊團,1918年春末


1917年5月,125名捷克斯洛伐克人加入了科爾尼洛夫?qū)④姷牡诎思瘓F軍的打擊部隊,并組成了一支偵察連,而到了8月,這支新的部隊組成了著名的科爾尼洛夫打擊團。8月底,科爾尼洛夫企圖政變推翻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失敗后,臨時政府下令解散該團。為了拯救這支優(yōu)秀的部隊,捷克斯洛伐克人幫助將其并入了捷克斯洛伐克第1步槍師新組建的第1斯拉夫打擊團,成為新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營,它由兩個連、一個偵察班和一支軍樂隊組成。盡管這支團擁有這個新名稱僅僅是出于政治上的權(quán)宜之計,但捷克斯洛伐克和俄羅斯的志愿兵們?nèi)匀蛔哉J為是資產(chǎn)階級的一部分并穿他們的著裝。圖中這名“突擊兵”列兵穿戴科爾尼洛夫打擊團標準的1917年版夏季制服、裝備和徽章,其中包括黑紅兩色肩帶上佩戴的骷髏徽章和字母“K”徽章、右袖子上巨大的黑紅色V字章以及左袖子上的兵團盾型章(參見放大圖D1a)。在1917年,捷克志愿兵們佩戴的是最早版本的科爾尼洛夫部隊的帽章,它比后來的版本大50%,并且不帶白色滾邊。在1917年最初的戰(zhàn)役中,有些人保留了肩章上骷髏頭加交叉骨頭圖案的徽章,但顯然這一徽章在俄國內(nèi)戰(zhàn)中沒有再次配發(fā)。這名士兵的國籍只能通過帽章下方的捷克斯洛伐克國旗徽章來表示。


D2:下士,克爾尼洛夫打擊團,1918年早春


這位捷克志愿兵下士穿戴該團的冬季服裝和徽章。11月7日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和隨后的烏克蘭宣告脫離俄羅斯使那些既不屬于布爾什維克也不屬于烏克蘭人卻還在基輔作戰(zhàn)的部隊變得地位不明。結(jié)果,第1斯拉夫打擊團被解散,團里的俄國人離開后加入了頓河哥薩克領(lǐng)地內(nèi)緩慢集結(jié)成的志愿軍,而一些捷克斯洛伐克人選擇了跟隨他們的俄國同志——盡管捷克斯洛伐克國會要求這些國民加入捷克軍團的第4步槍團。在頓河,這些捷克人與其他同胞——志愿兵或是前戰(zhàn)俘——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工兵團”,后來則改而成為一支“步兵營”,并參加了1918年春天的冰戰(zhàn)役(Ice Campaign),在這場慘烈的戰(zhàn)役中該部隊70%的人員傷亡。1919年初,部隊的幸存者們被志愿軍遣散,并由法國人幫助運送到了敖德薩。在敖德薩附近他們又與布爾什維克作戰(zhàn),后來又在魯瑟尼亞與匈牙利共產(chǎn)黨人作戰(zhàn),最后他們中只有少數(shù)人回到了家鄉(xiāng)。


D3:中校,第1捷克斯洛伐克師第1輕炮兵團,1919年-1920年


這是標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但搭配的是俄羅斯人的靴子;注意在弧形的紅白絲帶下方是新的國家帽徽(放大圖見G1a)。衣領(lǐng)上的單色領(lǐng)章牌是炮兵紅色的,左臂上的盾形章是土黃色并帶有炮兵紅色滾邊,上面展示代表軍銜的兩條金色V字章、V字章下方是黃色金屬制交叉的火炮圖案徽章以及數(shù)字“1”。數(shù)字“1”指的是這支由兩個或多個炮兵連組成的團,它隸屬于第1捷克斯洛伐克師。直到1919年1月以前,這類數(shù)字還可以指代某一支炮兵“旅”,但那之后就只是代表“輕型(野戰(zhàn))團”了,或者與字母“T”結(jié)合表示“重型團”。只有一支捷克斯洛伐克炮兵部隊的名稱是以連為單位的,這支馬拉炮兵連的領(lǐng)章和象征物的具體情況已不可考。圖中這名軍官胸前佩戴的兩枚勛章分別是揚·杰士卡自由勛章(左)和史蒂芬尼克將軍創(chuàng)立的老鷹(Sokol)勛章。另外,他的左輪手槍是10.67毫米口徑的“俄羅斯人”史密斯沃森M1880手槍。


D4:步槍手,軍事警察,第1捷克斯洛伐克師第4“大普羅科普”(Hussite Prokop Veliky,胡斯戰(zhàn)爭中的波西米亞軍事家,譯者注)步槍團,1919年秋


他穿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的顏色是得到確認的當(dāng)時幾種不同色調(diào)的“棕綠色”中的一種。左臂上的盾形章上展示著覆盆子色/紫羅蘭色鑲邊,這種鑲邊與大衣上的矩形領(lǐng)章牌顏色相同;盾形章上還展示采用國家標志色的豎條——盾形章的另一個變體豎條變橫條(顏色不變)——以及黃色金屬制團的數(shù)字番號(并非有些資料所說的是一把劍的圖案)。

E:第1獨立沖鋒營,1918年-1920年


E1:沖鋒隊員,1918年夏


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只有一個營被正式命名為“沖鋒營”,這個詞在最初的捷克語中是“風(fēng)暴”的意思——一張公開發(fā)布的地圖顯示,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部署了多支“突擊營”,這張地圖是根據(jù)情報官克萊坎達(Klecanda)上尉繪制的原始草圖制作的,但這位情報官顯然把“沖鋒連”誤譯為“沖鋒營”了。這支沖鋒營于1917年12月28日正式組建,從第2師的4個團中每個團抽掉一個營組成,此外再加上一個迫擊炮班和一個機關(guān)槍連。在最初的800名軍人中,有13名軍官和120名士兵在戰(zhàn)斗中陣亡,而受傷的人數(shù)更多。


圖中這名列兵穿戴俄國人的制服和裝備,攜帶俄國步槍和手榴彈。依據(jù)1918年4月的規(guī)定,他在帽子上佩戴國旗圖案帽徽,而白色金屬制的捷克斯洛伐克帽徽則要到當(dāng)年11月才開始使用。1917年時佩戴的肩章已經(jīng)被廢止,這時他只佩戴了營徽臂章(見放大圖E1a),它是1917年以后開始使用的最初版本的營徽。1918年1月和11月之間,矩形領(lǐng)章牌會改而佩戴在第一版的左臂盾形臂章上方,但11月以后這種現(xiàn)象就會消失,這時最終版的盾形臂章開始出現(xiàn)。


E2:上尉,機槍連,西伯利亞,1919年


一系列照片都顯示這個營采用了白色的毛皮帽子和雙排扣灰大衣(如圖所示,并且圖中人物佩戴了該部隊的紅色領(lǐng)章),兩者都是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軍工廠生產(chǎn)的。他佩戴了第二種也是最終版的左臂盾形章,采用代表該營的紅色底面和代表步兵的覆盆子/紫羅蘭色鑲邊,上面的四條銀色V字章代表上尉,在白色金屬制骷髏徽章上方是黃色金屬制機關(guān)槍圖案徽章。他的主要隨身武器是7.63毫米口徑的毛瑟M1896式“掃帚柄”半自動手槍,其獨特的木制槍套可兼做能夠拆卸的肩托。另外,俄國炮兵和機關(guān)槍部隊會經(jīng)常攜帶長刀(bebut)。


E3:手持營旗的中士,1919年-1920年


這名中士穿一身帥氣的法國灰色上衣,佩戴最終版的左臂臂章(與E2人物佩戴的基本相同,但加上了三條黃色軍銜V字章同時沒有了機槍圖案徽章)。阿德里安式頭盔實際上是芬蘭人提供的俄國制造的M1917-1918式頭盔,該營的白色骷髏徽章位于盔體正前方。當(dāng)時的照片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員佩戴的了徽章,其余人員則佩戴國旗顏色綬帶或是矩形(規(guī)定要求,但有些是以垂直方式佩戴)緞帶。中士手中的旗幟是基輔的捷克婦女們縫制并贈送的禮物,最初是贈與1917年夏天在克爾尼洛夫打擊團服役的“沖鋒隊員”們的。作為替代品,1919年2月22日,西羅維(Syrovy)將軍授予了駐扎在葉卡捷琳堡的第1獨立沖鋒營一面正式的旗幟。白色的頭骨與交叉骨頭組成的骷髏圖案象征了自我犧牲,這和臨近一戰(zhàn)末期許多歐洲國家軍隊中的精銳部隊的做法是一樣的;紅色的圣杯和盾牌下面與寬刃劍交叉的揚·杰士卡的狼牙棒圖案都讓人回想起在胡斯戰(zhàn)爭中崛起的波西米亞。

F:冬裝,伏爾加河地區(qū)和西伯利亞,1918年-1920年


F1:軍團士兵,火車衛(wèi)隊


因為紅軍、白軍和平民都穿著相似的不統(tǒng)一的冬季服裝,所以在服裝上展示國旗是明智的。圖中描繪的是又厚又重的黑色帽子,但其實白色或灰色的更常見。白灰色的毛皮長大衣依據(jù)當(dāng)時的照片繪制,在西伯利亞的冬天它能為警衛(wèi)值班或巡邏提供了極好的保護,畢竟在西伯利亞如果身體暴露在外造成凍傷,為了防止壞疽的蔓延結(jié)局往往是截肢。大衣里面是一件保護脖子的套帽或厚圍巾,而氈靴(valenki)的腳尖部分剛好顯露出來。上述這些物品都是私人途徑獲得的,由使用者個人或是有責(zé)任心的部隊軍需官們購買,所以照片資料中呈現(xiàn)的這類物品樣式繁多。


F2:中士,第6 “Hana Hanacky”步槍團


最常見的一種冬季服裝就是俄羅斯軍隊的灰色大衣,圖中捷克斯洛伐克國旗顏色的緞帶按在了帶下拉護耳的俄羅斯羊毛帽上??刹鹣碌奶酌?圍巾以獨特的方式圍在身上。大衣右袖子上展示著三條步兵兵種色覆盆子色/紫羅蘭色的服役V字章,左袖子上是帶覆盆子色/紫羅蘭色鑲邊的第6步槍團盾形章,盾形章上展示著三條黃色的軍銜V字章和一枚黃色金屬制的數(shù)字“6”,這代表了團的番號。另外,俄國靴子和帶毛邊的手套組成了這身制服的最后部分。


F3:軍團士兵和第6“Hana Hanacky”步槍團團旗


士兵戴著一頂蓬松長羊毛材質(zhì)的白色帽子,穿基本款的短羊皮大衣(shubka)和高筒厚氈靴(valenki),它們可以最大限度得抵御寒冷和潮濕,并且在當(dāng)?shù)睾苋菀踪I到。團旗正面是摩拉維亞之鷹圖案,反面是紅底的頭戴金冠的波希米亞白獅子,兩只揚·胡斯的圣杯分別居于獅子的兩側(cè)。

G:捷克軍團騎兵


在1919年夏天,捷克軍團的兩個騎兵團的成員穿的都是俄國人的帶口袋或不帶口袋的套頭上衣(gymnastiorka)以及俄軍不同版本的“弗倫齊式”外衣。后來這些服裝逐漸被“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的上衣取代(如圖所示)。第1騎兵團最早使用的是藍色褲子,軍官穿的帶銀色褲線鑲邊,士兵的則是白色。由于藍色布料短缺,這些褲子后來被裝飾白色褲線鑲邊的紅色褲子所取代。


最初在1918年,第2騎兵團接受的是一名被稱為“Cervinka”的捷克軍官和一名烏拉爾哥薩克軍官的訓(xùn)練;1919年,蓋達(Gaida)在高爾察克將軍的領(lǐng)導(dǎo)下成為西伯利亞白軍的指揮官,隨后這位哥薩克軍官組成了“蓋達騎兵衛(wèi)隊”。1918年該團所使用的第一種褲子反映了哥薩克的傳統(tǒng),它為藍色,側(cè)接縫處裝飾雙條的紅色寬紋鑲邊,兩條鑲邊中央是銀色或白色的貼邊。同樣由于藍色布料的缺乏,該團轉(zhuǎn)而采用標準化的紅褲子,就和第一騎兵團使用的紅褲子一樣,但采用的是金色鑲邊。


第1團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制服”上衣上佩戴紅邊白領(lǐng)章,第2騎兵團的則是白邊紅領(lǐng)章。有時會看到一些未經(jīng)授權(quán)的個人裝飾物加在上衣上,比如第1騎兵團三名軍官的胸前口袋口袋蓋帶一圈白色滾邊。


G1:下士,第2“西伯利亞”騎兵團,1919年-1920年


一些照片中展現(xiàn)了黑色氈帽的存在,但按規(guī)定這種氈帽夏天版是黃綠色的,冬天是白色的。圖中的帽子采用白色滾邊,裝飾黑色馬毛帽簇(它的根部有可能被紅白兩色的絲帶纏繞?。贝叵路绞擒妶F的國家徽章。這種徽章(見放大圖G1a)的圖案包括了頂端的斯洛伐克十字、中心的波西米亞獅、左側(cè)的格子紋摩拉維亞鷹和右側(cè)的西里西亞老鷹加新月?!胺衔炙雇锌酥品鄙弦碌淖笮渥由吓宕餮b飾白色滾邊的紅色盾形章,兩條金色V字章(偶爾可以看到黑色的替代版)、黃色金屬制交叉的馬刀圖案的徽章以及團的數(shù)字番號都展示在上邊。


在冬季該團的有些成員也會穿被稱為shubka的外套;在一張照片中,14個擺著各種姿勢的人物中有5個穿著這種外套,其中4個的衣領(lǐng)和袖口都有皮毛裝飾。冬天的戰(zhàn)場上,騎兵們會戴各種各樣的羊毛或毛皮帽子,這些帽子是參戰(zhàn)各方軍隊和當(dāng)?shù)匕傩斩荚谑褂玫摹?/p>


G2:上尉,第1“布蘭迪斯的揚·吉斯克拉”(JanJiskra of Brandysa)騎兵團,1919年


被稱為podyebradka的羊毛帽子是白色的,它采用紅色軟帽頂、將帽頂四等分的白色滾邊和軍團徽章上方的白色馬毛帽簇(佩戴非白色帽簇的騎兵被勸告說要佩戴規(guī)定顏色的帽簇)?!胺衔炙雇锌酥品鄙弦聨в屑右愿倪M的口袋,褲子則是該團特色的帶白色滾邊的紅褲子,與他們搭配的則是俄國人的靴子和棕皮武裝帶裝備,而西方風(fēng)格的手槍套槍口朝后佩戴。這名上尉展示了該團的領(lǐng)章牌;右袖子上騎兵兵種色白色的服役V字章代表了四年的服役期;左臂上白邊的棕綠色盾形章上展示著四條代表軍銜的銀色V字章,這些V字章下方是展示交叉的馬刀圖案以及團的數(shù)字番號“1”的白色金屬徽章。注意他只在左肩頭佩戴了盤紋式樣的棕色皮革肩章,這種方式在兩個騎兵團中都很常見。


G3:中士,第1“布蘭迪斯的揚·吉斯克拉”騎兵團,1919年冬


圖中這頂podyebradka羊毛帽上佩戴的不是軍團的帽徽而是將蓋住俄國帽章的采用國旗顏色的帽徽。他的大衣、圣喬治勛章的綬帶、靴子、馬刺、腰帶和哥薩克式鞭子(nagaika)都是俄式的。注意大衣上佩戴的是矩形的領(lǐng)章牌(采用該團的標志色)、白色服役年限V字章和左袖子上的盾形章;只要有可能,盾形章的底面顏色就應(yīng)該和上衣或大衣的顏色相同。


G4:團旗,第1“Jan Jiskra ofBrandysa”騎兵團


這面帶銀色流蘇鑲邊的旗幟被國旗上的兩種顏色一分為二。旗幟的正面是銀色的刺繡字母“JJB”(代表了胡斯戰(zhàn)爭期間著名的騎兵領(lǐng)導(dǎo)人“布蘭迪斯的揚·吉斯克拉”)交織而成的圖案。旗幟背面是該團的名稱:白色旗面上是巨大的黑色字樣“1./CESKOSLOVENSKY”(第1捷克斯洛伐克),紅色旗面上則是較小的黑色字樣:“JISONI PLUk”(語義不詳)

H:專業(yè)部隊


背景描繪了1918年冬天伊爾庫茨克的安加拉河附近繳獲的一列裝甲列車中的其中一輛炮車,捷克軍團將其重新命名為“Orlik”(意為“年輕的鷹”,而其下方的字樣為“VUZ CIS.2”,也就是2號車廂的意思)。車頂?shù)乃{底旗幟尺寸大約為5英尺x 3英尺(約1.5米x0.9米),它三面帶有紅白相間的“鋸齒形”鑲邊,旗面中央是金黃色的交叉的加農(nóng)炮圖案及其上方的字母“O”(代表了炮車的名字Orlik)。


H1:政治委員,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委員會,1918年


蘇維埃委員會起源于1917年的士兵會議。政委通常是由士兵們選舉出的他們中的一員來代表他們的政治立場,并解釋蘇維埃所確立的政策,這類似于西方議會中的選舉代表。盡管這個名字讓人想起了布爾什維克的政委,但捷克軍團政委們并非部隊的“影子”指揮官,也不會找借口去做聯(lián)合指揮者或是直接介入軍事指揮;不過,像斯特凡尼克(Stefanik)將軍這樣的保守派軍官仍然強烈反對他們的存在。除了盾型臂章,似乎沒有規(guī)定他們統(tǒng)一的身份標志物。這位政委戴著一頂裝飾國旗樣式彩帶的俄羅斯的大蓋帽(furashka),身穿一件俄國人的灰大衣,并且披著一件套帽(bashlyk)。他手持蔡司望遠鏡和一把俄國造的信號槍。


H2:步槍兵,第3捷克斯洛伐克師參謀部電報班,1919年-1920年


這名軍團士兵擁有標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服,領(lǐng)章是代表步兵的覆盆子色/紫羅蘭色,盾形臂章的鑲邊也是步兵兵種色的,上面的黃色圖案為上方的羅馬數(shù)字“III”和下方的代表士兵專業(yè)的兩支纏繞的閃電。士兵正在使用彼得堡的愛立信公司制造的一款俄國野戰(zhàn)電話來和師部聯(lián)絡(luò)。


H3:下士,航空分隊,第1“胡斯”捷克斯洛伐克師,1919年-1920年


根據(jù)當(dāng)時的照片繪制的這名人物穿俄國人的深灰色“弗倫齊式”上衣和褲子。黑色帽子是依據(jù)的俄羅斯人的“飛行員帽”的設(shè)計,帽頂接縫處和上翻帽邊帶有紅色滾邊;帽子上配通常的捷克軍團的帽徽,帽徽之上是外露的一段弧形的紅白兩色緞帶。領(lǐng)章牌和盾型臂章的邊緣都是淺藍色的。盾形臂章的底色是綠棕色,上面的圖案包括了位于上方的兩條黃色的軍銜V字章與代表師的番號的黃色金屬制數(shù)字“I”的疊加以及下方的帶飛翼的螺旋槳圖案。

【魚鷹社】一戰(zhàn)捷克軍團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景泰县| 双牌县| 佛冈县| 墨脱县| 舞钢市| 通城县| 白城市| 靖安县| 稷山县| 图们市| 保亭| 兴文县| 罗定市| 原平市| 望都县| 台东市| 柞水县| 康平县| 龙胜| 大渡口区| 江川县| 慈利县| 肥东县| 永城市| 沂南县| 额敏县| 辰溪县| 承德县| 沭阳县| 昆山市| 碌曲县| 青州市| 城步| 开封县| 山阳县| 游戏| 通江县| 孙吴县| 伊金霍洛旗| 张家港市|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