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太強怎么辦,看英國怎么限制北美殖民地發(fā)展

北美殖民地的繁榮,讓英國敏銳地感覺到,如果再這樣任由其發(fā)展壯大,一定會出大事,而且還會引起連鎖反應。本來只想養(yǎng)一只寵物貓,結果養(yǎng)虎為患,這誰扛得住,于是英國對北美殖民地自由放任的政策變成了打壓。
1756~1763年,英法兩國為了老大的位子和北美殖民地,狗腦子都打成了豬腦子,最后法國被打敗。英國就獲得了加拿大,阿勒根尼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量地盤,英國由此成為北美扛把子。

在英法互毆期間,英屬13個殖民地作為小弟,那是積極參戰(zhàn),幫助自己的大哥對付法國,以便獲得更多的土地,并消滅反抗的印第安人部落。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經過這場戰(zhàn)爭3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英殖民軍中最年輕的上校軍官,因此名聲大噪。但勝利后的英國人馬上就翻臉了,接著就開始打壓北美。

1763年,英政府宣布禁止北美各小弟向西部擴張地盤,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地盤歸國王直屬,這不就是明著限制北美人民西進之路么。
除了限制北美小弟擴張地盤外,在經濟上,英國不許北美各小弟自己印錢。還讓北美小弟來承擔和法國的戰(zhàn)爭花費,以及英軍在北美的軍費開銷。1765年,英國出臺《印花稅法》《駐營條例》;1767年,又出臺《唐森德稅法》,加征進口稅,并大力緝私,稅吏有權利出入小弟們的住宅、倉庫和店鋪,進行搜查違禁物品和走私貨物的行動。

大哥到底是大哥,一套組合拳下來,北美小弟們立馬就被干懵了,鎖我喉是吧。
當時的種植園經濟是南方的主要經濟形式,而要種地那得有地吧,種植園主渴望大量的土地,他們希望獲得西部的土地擴大種植園面積。北方地盤的靠海貿和工商業(yè)為支柱,他們在加勒比海地區(qū)走私販私,這是最賺錢的生意了。英國大哥就是要斷了他們的財路,怎么可能任由這些小弟折騰呢。大哥的一個左勾拳一個右勾拳,狠狠地得罪了殖民地民眾,尤其是那些有錢人。這實在是欺人太甚,叔可忍嬸不可忍,于是北美各地紛紛起來抗爭。

英國大哥認為,只要自己的槍桿子夠硬,就不怕小弟們翻起什么大浪。從1765年英國宣布征稅后,就大量增派北美駐軍。而這些駐軍卻和當?shù)孛癖姲l(fā)生了很多糾葛,在當時北美的報紙上,最常見的新聞就是,英軍在酒吧里喝醉調戲婦女了;又或者軍官拿了民眾的商品卻拒不付款……各種糾紛不斷,怎么可能會有什么軍民魚水之情。

比如1770年3月5日,有一個波士頓的假發(fā)工匠,為英軍中尉哥德費屈做了一頂假發(fā),這個時候的歐洲貴族都流行戴假發(fā),很多影視劇里都可以看到。哥德費屈在去付余款的時候,假發(fā)匠剛好出去,也不知道這個中尉把錢給了誰。等假發(fā)匠回來后,認為中尉沒付錢,便讓學徒去軍營索要。然后雙方就吵了起來,中尉在軍營肯定占便宜,士兵都向著他。于是,學徒又叫了一幫人給自己撐腰。人多嘴雜,吵架變打架,打架變走火。有士兵在混亂中開了一槍,于是,事情就鬧大了。當場打死三個平民,事后傷重不治兩個。媒體將這場沖突,描述成英軍的大屠殺。結果,一場嘴仗,變成了刑事案件,并最終演變成了政治事件。那就是“波士頓慘案”。

約翰·亞當斯也就是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給英國官兵當辯護律師。面對憤怒的民意,他毫不在意,把沖突各方的責任,都辯得清清楚楚。結果,殺人的那幫英國士兵,都被當場無罪釋放了。亞當斯因此一戰(zhàn)成名,卻不是什么好名聲,成了第一個“美奸”。你想想,眾怒之下,他還敢給英軍辯護,而且還判英軍無罪?那人不是白死了。

“波士頓慘案”后,顯然英國不可能再和北美還親如一家了。英國派來了更多的軍隊,采取了更嚴厲的壓制措施。而雪上加霜的是,英國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問題。英國的商品在本土和歐洲大陸現(xiàn)在賣不動了。英國把賣不出去的商品大量運到北美來高價出售。面對英國的高價滯銷商品和重稅,北美人民那是相當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