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meta分析查閱文獻,千萬不要只看翻譯版本,不然你可能會掉進坑里!

不管是做meta分析,還是基礎、臨床等方面的科研工作,都需要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有些資料是以英文或其他外文出版的,有的人為了省事,會查閱中文版,或利用工具將文獻翻譯成中文。這樣做無可厚非,但一定要閱讀原文!對于特別專業(yè)或比較生僻的內容,翻譯很容易變成翻車。
以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下圖是AHRQ的橫斷面研究質量評價工具的中文翻譯版,這是網(wǎng)上流傳較為廣泛的版本。

可是,關于第5條,這個翻譯是錯誤的,很多人都看不懂“評價者的主觀因素是否掩蓋了研究對象其他方面情況”這句話。評價者是指做meta分析的人,還是原始研究的作者?主觀因素又是什么?
這就是翻譯不準帶來的問題,這個中文翻譯,甚至與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反。下方是英文版本的描述。

下面這個才是比較準確的翻譯。

簡單的說,就是對于一些主觀性評價指標,是否設盲。翻譯提供了一個例子,我們再舉一個:比較同一種藥物不同劑量的術后鎮(zhèn)痛效果,患者在反饋術后疼痛時,是否不知道自己接受的藥物劑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閱讀外文文獻,你以后還會偷懶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