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聚淄博:五國伐齊


前言:
前一陣子,五湖四海的人民群眾齊聚淄博。早在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就有數(shù)萬人趕到淄博“玩”,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民送給了京爺們上千頭火牛。今天我們就講講兩千年前的五國伐齊。戰(zhàn)國末年,群雄割據(jù),尤以其中的七個國家最為強大,俗稱戰(zhàn)國七雄,他們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秦。有必要強調(diào)一下,戰(zhàn)國七雄只是戰(zhàn)國最為強大的七個國家,但是,不代表戰(zhàn)國只有這七個國家,其它的還有宋國、中山國、魯國等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便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戰(zhàn)爭頻發(fā)的階段,本次的戰(zhàn)役五國伐齊,將齊國一舉打垮,為后來的秦統(tǒng)一全國做了鋪墊。
一、背景(齊國的富強)
早在公元前357年齊國君主齊威王就任用鄒忌擔任齊相進行改革變法,以圖富強,鄒忌也就是那位“吾與城北徐公孰美”的“美男子”。他在國都臨淄(現(xiàn)淄博)西邊的地方設(shè)立稷下學宮,廣邀天下名士來此著書立說。同時鄒忌十分重視人才的選用,同時齊威王也十分愿意聽取鄒忌的意見,這就好比,當初鄒忌“以鼓琴見威王”進行比喻,大弦為君,小弦為臣,大弦小弦彈的相得益彰,“復而不亂”就會形成美妙的聲樂。教科書上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典型的案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齊威王和鄒忌進行積極的政治改革,認真聽取臣下的意見,注意選拔人才,在鞏固統(tǒng)治的同時,謀求國家的富強與發(fā)展,通過一系列的改革,齊國在政治、經(jīng)濟上都有了新氣象。這也就是齊國富強的開始。
通過一系列的兼并戰(zhàn)爭,齊國正在一步步的強大,齊國的強大也逐漸的對周邊的國家產(chǎn)生了危機感。

二、燕國的內(nèi)亂
要說和齊國怨恨最大的當屬燕國,公元前314年齊國趁著燕國內(nèi)亂,殺燕王噲和燕相子之。在這里有必要說一下這場燕國的內(nèi)亂。此次內(nèi)亂發(fā)生在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314年之間。此次內(nèi)亂的起因是因為燕王噲將政權(quán)“禪讓”于燕相子之,仿效堯舜。但是,子之其人如何難以評說,據(jù)《燕國八百年》記載,此次“禪讓”是有預謀的奪權(quán),很難說此次的“禪讓”是燕王噲想像其它國家一樣進行改革。至少從燕王噲“禪讓”于子之后發(fā)生的事情來看,子之對燕國沒有進行實際意義上的改革。從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314年,子之掌國的三年里燕國內(nèi)部出現(xiàn)叛亂,燕國的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聯(lián)合起來率先發(fā)動叛亂,“太子因要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據(jù)《史記·燕召公世家》)。但是,太子平和將軍終究敗給了大權(quán)在握的子之,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被殺死。太子奪權(quán),很難說這是一次叛亂還是清君側(cè)。但至少是一場比較大的內(nèi)亂,此次內(nèi)亂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是此次內(nèi)亂“國構(gòu)難數(shù)月,死者數(shù)萬眾”(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一》)對燕國的內(nèi)部造成了沉重的打擊。1966年河北易縣燕下都都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戰(zhàn)國墓葬坑,坑內(nèi)埋葬了大概三萬個頭骨,時間在公元前315年左右,有理由懷疑該墓葬坑與此次內(nèi)亂有關(guān)。
公元前314年,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遣匡章率軍進攻燕國,齊軍用了五十天便將燕國攻破。此次齊伐燕最初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燕士卒不戰(zhàn),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hǎi)之,遂殺燕王噲?!保〒?jù)《資治通鑒》)齊王曾問孟子,燕國能不能攻占,孟子是這樣回答的:“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據(jù)《孟子?梁惠王下》)燕軍的士兵們都不想打了,城門也不關(guān)上,任由齊軍攻占,可見當時的子之統(tǒng)治是那么的不堪,子之也被人抓起來剁成了肉醬,燕王噲也被殺了,不知道燕王在看到齊軍來到燕都前作何感想,他也不會想到,后來的燕昭王可以一雪前恥,也一度將齊國滅了。在齊國占領(lǐng)燕國之后,就開始變味了,隨著燕國被占領(lǐng),齊軍的軍紀開始敗壞,像蝗蟲一樣掠奪著燕國,像蛭蟲一樣吮吸著燕國的血。“毀其宗廟,遷其重器”(據(jù)《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曾回應(yīng)齊宣王“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钡牵呀?jīng)來不及了,隨后燕國軍民奮起反抗,企圖將侵略者趕走。其它各國也不希望齊國一家獨大,勢力擴張。

趙國的趙武靈王聽取了樂毅的意見“乃以河東易齊,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趙,請伐齊而存燕”。淖滑為楚國的外交大臣,惠施為魏國的外交大臣,趙王通過河東之地,與齊國交換部分燕地,使得其它兩國怨恨齊國,得以在趙訂立三國“伐齊而存燕”之合約。為后續(xù)五國伐齊,做鋪墊。同時趙國派遣樂池護送公子職歸國,也就是后來的燕昭王。
當時齊宣王既畏諸侯合縱“伐齊而存燕”,又因燕國人民群起反抗,宣王曰:“吾甚慚于孟子?!币蚨坏貌粡难嗤吮?,即“燕不割而燕國復歸”。于是樂池送立燕昭王得以不戰(zhàn)而成功。一說公元前312年,秦國聯(lián)合韓、魏在丹陽和濮水沿岸大敗齊、宋聯(lián)軍。因為各方壓力齊國不得放棄對燕國的占領(lǐng)。雖然,燕國復國了,但是,當時的燕國不可謂不損失慘重,此次伐燕,齊國得到了“方數(shù)百里,列城數(shù)十”。
歸國后的燕昭王看著滿目瘡痍的國都,不知作何感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聞燕昭王以子之之亂(前文所言燕國內(nèi)亂)而齊大敗燕,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據(jù)《史記?樂毅列傳》)隨后的燕昭王,發(fā)憤圖強,求賢若渴“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皹芬阕晕和u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據(jù)《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國開始富強。如果說其它六國的改革是大臣的改革,商鞅變法,李悝變法……那么燕國就是作為君王的燕昭王變法。燕昭王也可以說是燕國自建國以來燕國唯一的高光時刻了。隨后的燕昭王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歷經(jīng)20余年,不斷的積攢實力,如越王勾踐般臥薪嘗膽,等待著一個“以雪先王之恥”的機會。
三、戰(zhàn)爭的前奏 齊滅宋之戰(zhàn)
在當時秦、齊、趙三國都想爭奪宋國,這時候的趙國因為推行胡服騎射和攻取中山和胡地,收編了林胡、樓煩的軍隊,軍事力量大為增強,一時形成秦、齊、趙三足鼎立的形勢。公元前288年宋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宋太子失敗出走,宋王偃重又恢復了王位?!岸铺诱呓杂兴佬摹保ā稇?zhàn)國策·趙策四》),內(nèi)部很不穩(wěn)定。宋國的定陶是當時中原最繁榮的都市,素來為各大國所垂涎。這時齊湣王想滅宋,趙的奉陽君李兌和秦的穰侯魏冉又都想奪取定陶作為自己的封地。三個國家都有他們的理由吞并宋國,這么大的一塊肥肉,沒有人想失去。通過二十幾年的勵精圖治,燕國已經(jīng)變的蒸蒸日上。但是,以當時燕國的實力想要攻占齊國多少有點癡人說夢,公元前287年由蘇秦和李兌牽頭的五國聯(lián)軍(韓、趙、魏、楚、齊)進攻秦國。秦國不得不歸還魏國和趙國的部分城池。這個時候的齊國,卻是想趁著五國秦的戰(zhàn)略空隙,企圖攻滅宋國,在此前的公元前295年,燕國就幫助齊國攻宋了,當然燕國助齊攻宋,不是因為什么好心,因為原本,齊國是要攻燕國的,但是蘇秦誘導齊湣王“與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二》)齊國如果攻擊燕國,將會使得燕國陷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公元前286年,齊聯(lián)合魏、楚,第三次用兵于宋,并最終滅亡了宋國。齊曾多次向宋發(fā)動進攻,這次終于把宋攻滅了。“三覆宋,宋遂舉”(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二》),是經(jīng)過三番四次的進攻,才攻下的。宋王偃因此逃到了魏國,死于溫。齊與魏、楚三分宋地。這時候宋之所以會被齊國消滅,除了齊國的自身實力強大,以及對宋國進行反復進攻消耗,宋國的實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宋王偃暴虐,“所殺戮者眾矣”宛如紂王再世,國內(nèi)矛盾十分尖銳;同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爭權(quán)奪利,宋國這個曾經(jīng)的大國也已經(jīng)行將就木,不僅曾經(jīng)繼任為王的太子出走,“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而且由于相國唐鞅爭權(quán),發(fā)生了驅(qū)逐載子的事件,接著唐鞅又被宋君殺死。宋國這艘船也最終被撞沉。關(guān)于此次伐宋戰(zhàn)爭,一說,齊單獨滅宋,另外的魏、楚是在五國伐齊時,從齊手中奪去部分宋地(據(jù)《戰(zhàn)國史》楊寬著)。齊滅宋后,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并二周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齊威勢大振。齊國國力達到鼎盛,但是盛極而衰?!爸T侯恐懼”,秦與燕、趙、韓、魏等國共謀聯(lián)合伐齊。

四、五國伐齊的過程
公元前285年,秦國與楚、趙聯(lián)合,并且派遣蒙武(據(jù)《燕國八百年》)(一說蒙驁,據(jù)《戰(zhàn)國史》)為主將,先行伐齊,奪去了齊九城,“先出聲于天下”拉開了五國伐齊的序幕。此前蘇秦推翻齊、秦連橫企圖攻擊趙國,反手就五國伐秦是為了給齊國拉仇恨,聯(lián)合秦、趙兩個大國,一同進攻齊國。燕國的樂毅和燕昭王也謀劃著聯(lián)合其它諸侯一同伐齊,一雪前恥的時候到了!燕國上將軍樂毅領(lǐng)領(lǐng)五國軍隊,浩浩蕩蕩的就去進攻齊國了。
樂毅其人,樂毅的祖上是樂羊,樂羊是個狠人,樂羊是魏文侯的將領(lǐng),有一次他領(lǐng)軍進攻中山國,那時候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的國君就將樂羊的兒子烹殺了,還送到樂羊面前,樂羊在魏文侯和諸大臣的目視之下,把肉羹吃了?。。。〒?jù)《戰(zhàn)國策?魏策一》)后來樂羊把中山國滅了之后,魏文侯給樂羊封邑在靈壽(今河北平山縣東北)后面的子孫大多居住在這了,后來趙武靈王滅中山國(中山國一度復國)樂毅就成為趙國人了。后來,趙國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內(nèi)亂,也就是沙丘之亂,樂毅當心人身安全,就去了魏國,燕昭王繼位之后,禮賢下士,當時魏昭王就派遣樂毅出使燕國,在燕國得到了相當大的尊敬“燕王以客禮待之。樂毅辭讓,遂委質(zhì)為臣,燕昭王以為亞卿,久之”(據(jù)《史記?樂毅列傳》)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樂毅和燕昭王的搭配也稱得上君臣和諧。

大軍壓境,齊湣王征召全國的軍隊,應(yīng)對此次的五國伐齊行動。本次齊國的主將是觸子,兩軍在靈丘附近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聊城高唐南邊擺好架勢,本以為是一場旗鼓相當?shù)膶Q,卻是五國聯(lián)軍的一場壓倒性勝利,這次的失敗完全是因為齊湣王,又菜又愛玩,齊湣王取勝心切,要求觸子快速取勝,不然割他腦瓜子,挖了他家祖墳,“不戰(zhàn),必刬若類,掘若墓”。沒辦法啊,觸子不知道怎么辦,左右為難,觸子選擇鳴金收兵,自己跑路了,這個爛攤子,誰愛收拾誰收拾,關(guān)于觸子后來怎么樣了沒有詳細記載,筆者認為他是逃到其它國家隱退了,齊湣王想著挖人家祖墳而不是威脅他的家人,觸子大概率是形單影只,在戰(zhàn)國時候,顯然威脅家人,遠比挖祖墳來的有效,之所以說他隱退了,而不是投靠了,是因為作為齊國主將本身就是具備一定實力的人,能夠與樂毅對決,領(lǐng)一國之軍的人,不會差的相當離譜,后來的樂毅逃到了趙國尚且能夠封望諸君(據(jù)《史記?樂毅列傳》)作為此次五國伐齊的大功臣,在此后的史料當中都沒有關(guān)于他的記載,當然,不排除逃亡的過程中死了。五國聯(lián)軍先行攻占了齊國的靈丘(今山東高唐南)也就是濟西之戰(zhàn),戰(zhàn)后將其余四國解散。隨后,以燕相率領(lǐng)燕軍進攻齊國的首都臨淄,距離燕昭王一雪前恥的機會只差一步了,齊軍原本的副將,達子收攏原本的齊軍,達子原想著用黃金激勵軍隊,這時候的燕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但是,齊湣王不給,“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沒想到齊湣王還是一個葛蘭臺,現(xiàn)在好了士氣本就低迷的齊軍更加的無心作戰(zhàn),最后達子戰(zhàn)死,齊軍大敗,齊湣王出逃到莒(jǔ)城(今山東日照莒縣)。燕軍一舉占領(lǐng)了臨淄,齊湣王不想給的黃金,被樂毅帶回了燕國,“盡取齊寶財物祭器輸之燕”齊湣王人怪好的咧,老子把別人家爹給做掉了,作為兒子拿整個國家給人家賠不是。燕昭王親自來到濟上,“行賞饗(xiǎnɡ)食”封樂毅為昌國君,“燕昭王收齊鹵獲以歸”。隨后,樂毅攻占瑯琊(現(xiàn)青島瑯琊臺附近)占領(lǐng)齊長城,鞏固勝利果實。隨后五年,樂毅占領(lǐng)了齊國七十余城(一說半年占領(lǐng)七十余城,據(jù)《資治通鑒》)。只有即墨(現(xiàn)在青島即墨區(qū))和莒城沒有被占領(lǐng)?!皹芬懔翎啐R五歲,下齊七十馀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據(jù)《史記?樂毅列傳》)。關(guān)于樂毅占領(lǐng)齊國七十座城的時間到底是六個月還是五年時間。這里值得深究一下,按六個月的說法,如下圖,山東地形圖所示,山東的地形以丘陵平原地帶為主,戰(zhàn)略縱深相對的流暢,與秦國的函谷關(guān)不同,齊國能守的地方只能據(jù)城而守,再加上齊國首都被占領(lǐng),嚴重的挫敗了齊國的士氣。但是,五年之內(nèi)沒有占領(lǐng)剩余的兩座城市又是什么原因?在齊伐燕之戰(zhàn)時,齊國就帶著五都之兵以伐燕,而莒城和即墨正好就是五都的其二,據(jù)?楊寬《戰(zhàn)國史》載,齊國的五都,指?臨淄、高唐、平陸、即墨、 莒。五都就相當于,廣州、上海、成都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就像日軍侵華占領(lǐng)南京,不代表國家亡國一樣。大型的城市沒那么容易被占領(lǐng)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五年內(nèi)攻占齊國七十余城的說法是否合理呢?也是合理的,首先就是“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今菏澤西北),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顯然,此時的陽晉的守軍與趙軍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的,不然,不會因為攻占一座城池,就加官進爵,而且勇氣聞于諸侯,而且,時間上是在燕進攻臨淄之后的。管中窺豹的說,齊國的其它城池也是具備守城的能力的,再者,后來的田單復國,也是復國迅速的。如果,齊軍六個月占領(lǐng)了除莒城、即墨外的其它城市,齊軍完全有可能鞏固城池,不會迅速的被田單復國,所以更大的可能是,燕軍在齊國陷入了五年的戰(zhàn)爭泥潭,燕軍疲乏,所以,才被田單快速滅國。在此次的伐齊行動中楚國沒有直接參與對齊國的絞殺,但是,又想在齊國分一杯羹,所以派淖(nào/zhuō)齒去幫助齊王,但是淖齒打算和燕國分地,反手就將把齊王做掉了。齊湣王被人殺死之后,齊國人又把淖齒殺了。立齊湣王的兒子法章為王,是為齊襄王。


五、田單復齊
公元前279年后,燕滅齊的五年后,燕國盛極而衰,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繼位,這位燕王就缺少他父親的雄才大略了。早在繼位前,還是太子的燕惠王與樂毅就不太對付了。

這時候就輪到了五國伐齊,另一位主角了,要說五國伐齊的兩大主角一個是燕國的樂毅,另一個就是齊國的田單了。田單是齊國宗室的遠房子弟。在五國伐齊的時候,田單是臨淄的管理市場的官員“湣王時,單為臨淄市掾(yuàn)”(據(jù)《史記?田單列傳》)。在燕軍進攻臨淄時,田單帶著他的族人逃到了即墨。原本的即墨大夫與燕軍戰(zhàn)斗時,戰(zhàn)死沙場。后來,田單因為“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故而田單被推舉為將軍。
? ? ? ? ?
燕軍用五年的時間攻占除即墨和莒城外的齊國其它地方,不久,燕昭王病逝,燕惠王繼位。屬于田單的舞臺到了,五國伐齊的各個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終于到了表演的末尾。田單復國分了七步走戰(zhàn)略。正如我們打游戲一樣,除了怕豬一樣的隊友之外,就怕神一樣的對手,首先,復國第一步,先把“神一樣的對手”燕國的上將軍樂毅換掉。在得知燕軍主將樂毅與燕惠王曾經(jīng)有間隙的時候,田單巧用反間計,離間樂毅和燕惠王的君臣關(guān)系,田單對外宣稱,樂毅之所以進攻莒城和即墨久攻不下,是想著在齊國自己稱王,燕惠王一聽慌了,就將樂毅換下去了,換了騎劫“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兩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之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據(jù)《史記?田單列傳》)。騎劫是不是名將不知道,反正后面被田單噶了。
樂毅一走,士兵們就有點不高興了?!把嗳耸孔浞蕖薄H缓?,第二步,田單就開始給燕軍制造心理壓力了。田單要求城內(nèi)的民眾吃飯前,先祭拜祖先,仍各種的谷物在地上,引導鳥類在城里飛來飛去,燕軍一看,怪了,怎么即墨城天天有鳥類在城上面盤旋。我們的田大師,就開始對外宣稱了,是天神降臨來拯救我們齊國了,田單不僅給燕軍施加心理上的壓力,同時也給了即墨城民眾們信心?!岸飭文肆畛侵腥耸潮丶榔湎茸嬗谕?,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guī)煛保〒?jù)《史記?田單列傳》)
一步接一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心理壓力給了,下一步就是給城里的人打雞血了,三四步一起用。田大師開始對外暴露自己的“缺點”了,哎呀,燕軍好強啊,燕軍已經(jīng)這么強了,如果他們用割了鼻子的齊軍和我們對戰(zhàn)我們必敗無疑,鼻子就像束縛齊人的一道枷鎖,割了鼻子之后的齊人更是無可匹敵。沒想到燕軍還真信了,把齊國的降軍全部挖了人家鼻子,然后放到軍前。要是齊軍割了鼻子之后這么強,當初燕軍攻齊的時候,為什么不自己割了自己的鼻子,要等到現(xiàn)在?城里面的人,看見曾經(jīng)的齊軍被人割了鼻子,轉(zhuǎn)念一想,投了還得了,直接就是被人把鼻子割了。田大師見齊軍火氣有點旺了,決定再添一把火。田單又開始對外宣稱,我們齊人害怕啊,害怕燕軍挖了我們城外的齊人的祖墳啊,如果我們的祖墳被挖了,我們將會失去靈魂,只剩下一具軀殼。燕軍又信了。真就挖了人家祖墳燒尸。即墨的齊人怒了?。?!“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據(jù)《史記?田單列傳》)
好了,現(xiàn)在即墨城里的人怒了,要宣泄心中的怒火,要怎么宣泄心中的怒火呢,不管男女老幼都想著磨刀霍霍向燕軍。內(nèi)部的團結(jié)已經(jīng)構(gòu)成,火氣已經(jīng)逐漸達到了頂點。為了讓后面的反攻更順利,田單開始示敵以弱,然后五六步就來了,第五步,他先派遣老弱病殘在城上巡邏,讓燕軍看到城里已經(jīng)沒有青壯年了,全是些不經(jīng)打的。第六步,他從即墨城的民眾那里要來了兩萬四千兩黃金,然后“賄賂”燕軍的將軍,和他說,即墨城馬上就要投降了,將軍封侯拜相的時候到了,將軍才智過人,文比周公,武更是比樂毅高的天上去了,只希望您放我田單一族一馬。燕將又又信了。燕軍就更加的日益松懈了。
最后一步,田單封侯拜相的關(guān)鍵一步來了!田單從城里收集了上千頭牛,注意這里十分關(guān)鍵,牛作為古代的重要生產(chǎn)工具,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即墨城是一個大城,也就是說即墨城本身是具有相當大的實力,這也為后續(xù)的復國做了鋪墊。在某天晚上,田單給這群牛全部披上紅色的絲織品,在他們身上畫上五彩龍文,將刀刃綁在他們的牛角之上,用灌了油脂的蘆葦綁在他們的牛尾。齊軍在城下挖了數(shù)十個窟窿。派了伍仟個壯丁緊隨其后。反擊的時候到了。齊軍點燃了牛的尾巴,牛牛們尾巴被燙,就怒而向前,朝著燕軍沖殺而去,后面緊隨著伍仟名士兵。城里的民眾里應(yīng)外合,鑼鼓喧天。燕軍嚇了一大跳。駐地直接就被沖垮了。燕軍也就敗退了。他們的將領(lǐng)騎劫也死在了此次的即墨反擊戰(zhàn)當中。
隨后,齊軍連戰(zhàn)連捷,收復失地,齊國得以復國。此次的五國伐齊也到了落幕的時候了。田大師一戰(zhàn)成名,在從莒城迎回齊襄王到臨淄后,,被封安平君。

六、總結(jié)
關(guān)于此次五國伐齊的成功,固然有燕昭王的勵精圖治,但同時也有對手的襯托?!皽⊥踝择妫傩崭タ啊!保〒?jù)《史記?樂毅列傳》)齊湣王的殘暴不仁,也給燕軍占領(lǐng)齊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此次五國伐齊是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此前的齊國滅宋,給了其它各國造成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這是五國伐齊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其它國家都不愿齊國一家獨大影響到了他們的生存空間,五國一拍即合,當既以秦國牽頭一同伐齊。此次五國伐齊之后,戰(zhàn)國也接近了尾聲,離秦統(tǒng)一全國剩余六十余年。關(guān)于此次戰(zhàn)役的影響,此次戰(zhàn)役之后對齊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此次伐齊過程中,秦國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陶邑、魏國攻取了宋國故地、趙國獲得了濟西之地、楚國趁火打劫奪回淮北,齊國都未能收復,甚至連弱小的魯國趁亂取得的徐州,齊國也未曾奪回。更糟糕的是,因為齊國國力不濟,楚國受秦國攻擊被迫東遷后,更是積極北上侵略齊魯之地以作補償。在公元前 273 年前后,也就是齊國復國不到 10 年時,楚國再次攻齊,一舉奪取了齊國在五國伐齊時期最后的根據(jù)地之一的莒都。如下圖所示,上圖為齊國兼并宋國之后的地圖,此時的齊國達到了極盛,而下圖則是五國伐齊后,公元前260年的地圖。


此后的齊國一蹶不振直至秦統(tǒng)一全國。戰(zhàn)國也落下了他的帷幕。
時間線:
BC357齊鄒忌改革?
BC315齊滅燕?
BC311燕昭王改革?
BC295齊攻宋
BC287五國伐秦?
BC286齊滅宋?
BC285蒙驁攻齊?
BC284五國伐齊
BC279田單火牛陣

參考文獻:
《史記》
《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史》楊寬
《戰(zhàn)國史料編年輯證》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