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賽馬》(China Races)閱讀須知

《中國賽馬》是一本西方人士寫作的關于中國的書籍,其中不可避免地帶有對于中國存在的偏見與錯誤觀點,譯者將會在盡可能保證本書內容表達的基礎上進行翻譯,并對其中錯誤的觀點通過譯者注的形式加以指正。
在本系列翻譯專欄中,以[1]、[2]之形式標注的內容為譯者注,以①、②之形式標注的內容為原書注釋。
本書為譯者自購自譯,如有錯漏之處敬請指正。本書所有翻譯內容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轉載和引用請務必標明譯者與原地址。專欄內所有翻譯內容都是對書籍內容的翻譯,不代表譯者本人的觀點。
本書作者:
奧斯丁?科茨(Austin Coates,1922-1997),英國公務員、作家與旅行家,系英國著名出版家埃里克?科茨之子。其人曾在印度、緬甸、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等地服務于英國皇家空軍,戰(zhàn)后曾在1949年至1956年期間在香港新界擔任港英殖民政府的助理殖民大臣與治安官。1957年至1959年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任華裔事務專員。1965年定居于香港。在他于亞太地區(qū)任職的過程中,他通常深入了解當?shù)匚幕?,故而其著作頗豐,多著眼于亞太地區(qū)諸地、尤其是香港與澳門的話題。
自1798年至1941年,中國的賽馬比賽在超過25處賽馬場上舉辦,且其在上海的涉及的經濟規(guī)模無與倫比。百萬富翁們騎著他們自己的馬匹,或者觀看他們的孩子在場上為他們比賽。上海賽馬場的大看臺曾是世界最大,上海賽馬會也是其同類中最為奢華的那一檔。北京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的賽馬比賽是全球最大的賽馬會,每逢舉辦,為之而來的大量人群鮮少有低于八萬人的時候。
?
本書簡介:
1911年,中國的騎師們與至那時為止積累起來的觀眾們,組織起他們自己的賽馬俱樂部,歐洲馬主與騎手受到歡迎,賽馬聯(lián)誼會就此成為東西方兩大截然不同文明交融之地,在這里,兩方得以共情與相互理解。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中國隨之而來的政治陣痛,賽馬史上這樣一篇光彩奪目且出人意料的篇章在今日已幾乎被遺忘?,F(xiàn)在,在本書當中,中國的賽馬將會再一次被放到過往的歷史環(huán)境中,重新煥發(fā)生機。
為慶祝其百周年,本書為英皇御準中國香港賽馬會所委托,亦結束于對自1945年以來的馬會的描述,其中包括馬會如何擴張為世界上最為富有的賽馬俱樂部以及其作出的巨大社會公益,也描述了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的賽馬業(yè)回歸中國大陸的部分——1992年,在北京和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