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怎樣使人心服?|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

《論語》智慧:怎樣使人心服?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問:“怎樣使人心服?”孔子說:“以正壓邪,則人心服;以邪壓正,則人心不服?!?/p>
???哀公作為魯國國君,向孔子請教令臣民信服的辦法,孔子的回答,是針對一國國君應(yīng)該明了的道理,國君要的服從是為了不讓臣民反抗,使用權(quán)力讓人服從,孔子說的服從是德行感召下的自然順服,二者是中國文化中“霸道”和“王道”的區(qū)別。實現(xiàn)王道德政,就要舉直錯諸枉,任用正直賢德、有才能的人,遠離那些德行有虧、才能不足的人,國君的行為會切實的影響到臣民的個人利益,國君選賢用能,施行好的政策臣民安居樂業(yè),自然服從不會造反,國君任用奸佞,施行壞的政策民不聊生,自然國家動亂。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企業(yè)管理員工,還是父母管教子女,要想使人心服,對德行的考察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只看才能,任何事情只要勤于練習都可以熟能生巧,任何人只要把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情做好都能夠勝任,真正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令人心服的是一個人的德行。一個人在無職無權(quán)時,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又不干損人利己的事,就能被評價為德才兼?zhèn)洌坏┑匚惶嵘莆辗峙淅娴臋?quán)力,奸佞之人為了獲取利益投其所好,難免飄飄然失去判斷,只有那些不為巧言令色所動,身居高位依然能夠秉持公心為人處世的人,才能令人心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