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亂政【6】:漁翁得利
上回說到何進中了宦官計策,被宦官殺害。袁紹在弟弟袁術(shù)的幫助下,殺入宮中,殺害了不少宦官,無論他們的年齡有多大。宦官最大的特點是不長胡子,袁紹見到不長胡子的,基本上都殺掉了,當然有人是被誤殺的。為了避免被殺,有些人得證明自己不是宦官。不是所有宦官都像十常侍那樣違法亂紀。證明了袁紹這場大屠殺有些過度反應(yīng)了。
《三國志·袁紹傳》:術(shù)將虎賁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陳留王走小平津。紹既斬宦者所署司隸校尉許相,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fā)露形體而后得免?;抡呋蛴行猩谱允囟q見及。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馀人。
十常侍他們劫持十四歲的劉辯和九歲的漢獻帝,走過了北邙山。當時有個預(yù)言,說“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出北邙”。袁紹他們追著十常侍他們,十常侍最終選擇跳河自殺。
這個時候,董卓遠來,綜合其他史料記載來看,董卓拒絕了退兵的請求,問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劉辯難以回答,漢獻帝則對答如流。
《三國志·董卓傳》: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眾迎帝于北芒,還宮。
《漢紀》:時帝年十四,陳留王年九歲,兄弟獨夜步行欲還宮,闇暝,逐螢火而行,數(shù)里,得民家以露車載送。
《獻帝春秋》:先是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芒。"
《三國志·袁紹傳》: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還宮。
《漢紀》:帝以八月庚午為諸黃門所劫,步出谷門,走至河上。諸黃門既投河死。
《獻帝春秋》:帝望見卓兵涕泣。群公謂卓曰:"有詔卻兵。"卓曰:"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
《獻帝紀》: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
在那時,何進被宦官殺死,不知情的何苗部眾認為何苗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就把何苗殺害。其中,參與到這個計劃的就有董卓的弟弟董旻,很難不讓人懷疑董卓為了吞并何進兄弟的部隊,安插了自己人煽動他們的情緒。
而董卓通過弟弟成功兼并了何進兄弟的情緒后,又收買呂布,讓呂布殺害丁原,通過這么一手,董卓僅用不到三千的兵力,就拿到了京城的軍權(quán)。
《英雄記》:進部曲將吳匡,素怨苗不與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車騎也。"遂引兵與卓弟旻共攻殺苗於朱爵闕下。
《三國志·董卓傳》: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zhí)金吾丁原,并其眾,故京都兵權(quán)唯在卓。
《九州春秋》: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