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鴻零雁剩殘篇”:評《還劍奇情錄》——梁羽生“萍蹤”系列書評(1)

“斷鴻零雁剩殘篇”:評《還劍奇情錄》
——梁羽生“萍蹤”系列書評(1)
前言:
梁羽生的三十五部作品主要可分為唐、宋、明、清四個系列。這其中,明系列也叫“萍蹤”系列,通常指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還劍奇情錄》《散花女俠》《聯(lián)劍風云錄》《廣陵劍》這五本書,因為它們均與《萍蹤俠影錄》的男主張丹楓有關(guān),故得此統(tǒng)稱。另外,梁羽生實際還有一本未出版的作品《武林三絕》,該書連接了梁羽生的宋系列與明系列(即“萍蹤”系列),時間線在大致聯(lián)劍之后,廣陵劍之前(只能是大致,因為有bug),所以準確定義下的“萍蹤”系列當包括此六本書。但張丹楓的記名弟子霍天都就是后來天山派的祖師,所以“萍蹤”系列有時也可歸入“天山”系列,只不過因張丹楓這一角色過于成功和知名,所以梁老之后也在瘋狂暗示(有時候是明示)他才是天山派的真正鼻祖。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最出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初入坑梁羽生的原因。之前我已經(jīng)寫了《白發(fā)》《冰川》《云?!返葦?shù)篇梁書的書評,現(xiàn)在也是該寫一下萍蹤系列了(盡管我打算要寫萍蹤系列書評的時間遠早于上面幾部,鴿到現(xiàn)在了而已)。我原打算將這個書評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點評“萍蹤”系列中寫于五六十年代的《萍蹤俠影錄》《還劍奇情錄》《散花女俠》《聯(lián)劍風云錄》,下篇點評寫于七十年代的《武林三絕》《廣陵劍》和總結(jié),但結(jié)合了一下之前的幾篇書評的篇幅,還是覺得應該一本書一篇書評。
只不過,我實際上還沒有讀《武林三絕》,所以近期更新的萍蹤系列書評將暫時只有另外五本的。而《廣陵劍》的通行版較連載版要少幾十萬字,我也只能先寫通行版的書評了,《武林三絕》和《廣陵劍》連載版的書評以后再說,畢竟《萍蹤俠影錄》這么強的書也不可能就一篇書評嘛(咕咕)。稍微有點啰嗦,那我們現(xiàn)在開始正文。

在《萍蹤俠影錄》中,張丹楓的師祖叫玄機逸士,他還有一個死對頭上官天野和舊情人蕭韻蘭,作為男主角的師祖,梁老恐怕是覺得玄機逸士的這些陳年舊事值得有一本書,于是便有了《還劍奇情錄》。
雖然這部是在《萍蹤俠影錄》之后寫的,但按故事的時間線算,《還劍奇情錄》要更早,所以我將這篇書評放在第一篇寫。這里帶點題外話,梁老有過好幾次先寫長篇,再在創(chuàng)作期間又寫短篇補充設定,除了還劍之于《萍蹤》,還有《塞外奇?zhèn)b傳》之于《七劍下天山》和《冰魄寒光劍》之于《冰川天女傳》。
與以往的書評只是概括劇情不大一樣,接下來的內(nèi)容將會細致劇透,所以我會把下面的內(nèi)容標為引用,反正原書也不長(滑稽)。
《還劍》的故事起于少年劍客陳玄機要去刺殺云舞陽,但卻在路上遇到了心上人蕭韻蘭和暗戀蕭韻蘭的上官天野的阻攔,在沖突中陳玄機不慎墜崖。少女云素素遇到了受傷的陳玄機,于是將他帶回了家。陳玄機醒來后,發(fā)現(xiàn)云素素原來就是自己要刺殺的云舞陽的女兒。這時,上官天野也來到云舞陽家,原來上官天野是武當掌門牟一粟的弟子,他奉師傅遺命來向云舞陽索要達摩劍譜及拜見師姑牟寶珠,同時救回被自己所傷的陳玄機。云舞陽自然不肯給,還將上官天野囚禁,陳玄機于是刺殺云舞陽,但不成功,在云素素的求情下免得一死。
隨后,號稱“天下第一高手”的石天鐸前來拜會云舞陽,二人遂開始比試,石天鐸因在戰(zhàn)前就已受傷,被云舞陽所殺。原來石天鐸和云舞陽都曾經(jīng)是張士誠的部下,大家將他們倆和彭瑩玉合稱為張士誠手下的龍、虎、鳳三杰。彭瑩玉去世后,石天鐸便是天下第一高手。后來張士誠敗亡,云舞陽投靠了朱元璋,石天鐸護送張士誠之子張復初到了蒙古。云舞陽在妻子陳雪梅戰(zhàn)死后,便為了達摩劍法,娶了武當派掌門牟獨逸之女牟寶珠,一直暗戀牟寶珠的石天鐸在蒙古聽到云牟的婚訊也心灰意冷,于是在蒙古成親。后來張復初之子張宗周繼承大周太子之位,便想利用蒙古外族的勢力光復故國,石天鐸對此堅決反對,于是與張宗周等決裂,這才來到中原。
云舞陽剛殺死石天鐸,武當五老就都到了,他們是來索要達摩劍法和上官天野的。云舞陽大發(fā)神威,擊敗武當五老,并毀了達摩劍法。此時,又有一位高手畢凌風趕到,他與云舞陽一番大戰(zhàn),重創(chuàng)了云舞陽。陳玄機此時打算救上官天野,但上官天野早已為畢凌風救走,還從畢凌風口中得知武當五老都心懷不軌,于是心灰意冷地放棄了掌門弟子身份,拜畢凌風為師。
陳玄機找到上官天野,表明自己喜歡云素素而非蕭韻蘭,但被蕭韻蘭提到,蕭韻蘭于是傷心離去。此時,大內(nèi)高手羅金峰也到了,他要捉拿陳玄機,陳玄機于是和上官天野聯(lián)手對付羅金峰,就在二人將要落敗之時,路過的云夫人救了他倆。羅金峰于是又帶著人追到了云家,被云舞陽夫婦合力殺死,但云舞陽夫婦也身受重傷,云夫人交代后事隨即去世,云舞陽則還剩三天壽命。
畢凌風給上官天野說明了達摩劍法的來歷,這劍法為武林異人澹臺一羽所得,本是要傳與陳玄機的外祖父陳定方的,但卻被云素素的外公、武當掌門牟獨逸先一步奪得。陳定方于是與牟獨逸比試,但沒有獲勝,且于回家后傷重而死,在臨終前交待弟子蕭冠英(蕭韻蘭之父)奪回劍譜。而云舞陽本是陳定方的女婿,因此得到了陳家的昆吾寶劍,前妻死后又娶了牟獨逸之女,偷得了達摩劍譜。因為早已身受重傷,畢凌風說完隱情后便死去。
云舞陽在家中等死,蕭韻蘭的父親蕭冠英也趕到云家,他正要和云舞陽動手,忽聽一陣簫聲,云舞陽的前妻陳雪梅來了——原來當年張士誠兵敗時,陳雪梅并非戰(zhàn)死,而是被在身中毒箭奄奄一息時被云舞陽推下長江。陳雪梅此行是來尋找兒子陳玄機,卻沒想到兒子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云素素。云舞陽知曉女兒的心上人陳玄機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承受不了這意外的打擊,在極度傷心之際,心臟爆裂而死。云素素得知自己與陳玄機有情人竟是兄妹,便失魂落魄地將昆吾寶劍拋向陳玄機,同時狂奔向懸崖,從千丈高峰直跌下,只留下陳玄機慘厲的狂叫,云家也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還劍》篇幅并不長,但卻層層反轉(zhuǎn),爆點頻出,梁書常被讀者斥為結(jié)構(gòu)散亂、劇情平淡,除去其有不少作品確實如此,但也肯定有《還劍》知名度不高之故。我初入梁坑時,讀《萍蹤俠影錄》,連楔子都未讀完便看不下去了,于是找了四部梁老的中短篇來讀,第一部讀完的便是《還劍》,當時便被其驚艷到了——之后的《塞外》《冰魄》《飛鳳》都遠遜于它。梁老自己也對《還劍》頗為滿意。
《還劍》一書靈感來源自鼎鼎大名的《雷雨》。梁老相當喜歡借鑒文學名著來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除去借鑒《雷雨》的《還劍奇情錄》,還有借鑒《牛虻》的《七劍下天山》和借鑒碧野《烏蘭不浪的夜祭》的《塞外奇?zhèn)b傳》。且不談另外兩個(《七劍》《塞外》成就平平),單看《還劍》與《雷雨》,梁老確實可以說只是“借鑒”,而非“抄襲”——因為《還劍》很難說在控訴時代和社會,它給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成功的是塑造了云舞陽這一悲情“英雄”。
云舞陽原本應當要被寫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但實際上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里,排除年青一代的陳玄機、上官天野、蕭韻蘭和云素素,只有石天鐸、蕭冠英和畢凌風不算壞人,余下的大都是為了一己私利,無論是名門正派的武當五老,還是作為背景板在回憶中出場的武當掌門牟獨逸,大內(nèi)高手羅金峰自然也不必提,就連陳玄機他媽陳雪梅的思路都很詭異,按理說她應該為兒子好,不要讓兒子摻和進這些破事里。結(jié)果她反手把陳玄機送去張士誠的殘余勢力那里學習武藝,然后陳玄機奉命刺殺云舞陽,這才喜聞樂見的卷進了這一系列破事。
而云舞陽在這一系列事件中,作為黑吃黑和被黑吃黑的對象,反而會讓讀者覺得他并沒有做什么惡了,再加之云舞陽的經(jīng)歷非常完整,筆墨也很充足,他一步一步走上歧路,最終在臨死前幡然醒悟,有細致的轉(zhuǎn)變/成長過程,便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本書中最出彩也是最核心的角色。本書表面上的男主角是陳玄機,實際上卻應該是云舞陽。
相較之下陳玄機的形象就比較單薄了,他從頭至尾都可以說是一個被各種人利用的工具人,即便是他和云素素的戀情,給讀者印象更深的也是單純可愛的云素素,而非這個陳少俠。倒是上官天野寫得頗為有趣。如果說云舞陽是第一男主角,那上官天野就是第二男主角。上官天野原本是牟獨逸的弟子,身為武當掌門弟子的他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卓一航)。但他卻先情場失意,又在云舞陽的家里看到了自己的師叔武當五老們丑陋的面目,反而是看起來很丑的畢凌風其實頗具俠義,于是他毅然放棄了掌門弟子身份,拜師畢凌風(卓一航你看看人家),但畢凌風隨后就去世,連遭打擊的上官天野在《萍蹤俠影錄》里再度出場時,就已經(jīng)赫然成為了一個邪派高手了——但邪歸邪,他和失魂落魄的張丹楓一見如故成為忘年知己,則又提醒著我們他其實還是當年那個感情至深的上官少俠。所以說梁羽生你到底是不是在用上官天野反向致敬卓一航(捂臉)。
同時,上官天野這條劇情線還用名門正派的武當高手也不過是為了一己私利之輩,反向襯托了云舞陽并非十惡不赦之人,再加之云舞陽不僅沒有繼續(xù)為朱元璋賣命,也沒有摻和進張士誠后人企圖借助外族復國的計劃,還為了上官天野和陳玄機帶傷擊殺羅金峰,這樣便完成了對云舞陽的洗白,他也從那個背叛張士誠、推妻子下水的小人,變成了一個帶著悲情色彩的“英雄”,但他畢竟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的英雄。
其他角色限于篇幅也就不是很有必要展開來說了,這部作品說到底也畢竟是為了給玄機逸士補設定的,不過陳蕭上官三人的這段孽緣即便在《萍蹤俠影錄》也沒徹底消解,而是一直拖到了《散花女俠》。倘若要列一列族譜的話,《萍蹤俠影錄》中差點和男裝云蕾結(jié)婚的那個石翠風就是石天鐸的孫女,畢道凡則是畢凌風的哥哥畢凌虛之子,上官天野是烏蒙夫和澹臺滅明的師傅,陳玄機的徒弟就多了——董岳(云重之師)、潮音和尚、謝天華(張丹楓之師)、葉盈盈(云蕾之師)、云澄(云重、云蕾之父)。
古龍說過,人性的沖突才是最有吸引力的,這便是《還劍奇情錄》的優(yōu)秀之處。不知為何,我國讀者們普遍傾向于認為寫的出大長篇的作家能力要優(yōu)于長于短篇的,以及認為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要高于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我認為這是有些不可理喻的。長篇和短篇想要寫好都不容易,放在武俠圈內(nèi)也確實有都寫得好的(比如古龍),優(yōu)秀的長篇是考驗作者的謀篇布局能力,但長篇即便寫拙了也有足夠的空間拐回去,相較來說優(yōu)秀的短篇也是頗見功力的,倘若把握不好就很有可能讓原本水準不錯的作品徹底爆炸(如梁老的《飛鳳潛龍》),而篇幅短小就未必是劣勢,用好了也可以令讀者回味無窮,一如本書最后云素素的墜崖。
不過就萍蹤系列來說,《還劍奇情錄》尚且還只是一盤開胃菜,真正的大餐是它后面那本《萍蹤俠影錄》。

歡迎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溫酒洗劍】,武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文章也會發(fā)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