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美——蒙山十大景觀之一
古道美
——蒙山十大景觀之一
王照倫
?
??? 蒙山古道是登蒙山的西路,為古代達蒙山極頂——龜蒙頂?shù)谋赜芍畯?,大多是坡道,雜以少量石階。古道穿17處景點于一線,是蒙山景點最集中的一處景區(qū)。
??? 游人從平邑縣城驅車東北20公里即達蒙山主峰龜蒙腳下的萬壽宮,出萬壽宮,沿古道向西北行,首先面臨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造的迎仙橋。3孔石拱古橋橫臥于峽谷之上,造型古拙。舉步橋上,身邊云霧繚繞,澗底流水潺潺,使人飄飄欲仙。過迎仙橋便是朝天宮,其主殿遺址獨樹峭壁之上,舉目南眺,只見蒼穹。朝天宮前即為孫臏做過園丁的桃花峪。道人王本敬游后題詩一首:“鳥路入云斜,夭桃?guī)讟浠?。今朝尋勝地,昔日列仙家。鮮草縈巖穴,流水走澗沙。漁舟應誤入,源里認桑麻?!苯袢仗一ㄓ鴿M目古柞,偶有幾株艷桃施粉著朱,給景區(qū)平添幾分柔情。
??? 穿過仙境般的桃花峪,迎面就是太山行宮。蒙山始稱太山,意為太皞之山。太山行宮原為帝王登山時的住所,后為一道觀。它被古柞蒼松所掩,數(shù)棵倩桃點綴其間,營造出一種莊重而又不失嫵媚的氛圍。太山行宮以北的回馬嶺,山勢險峻。當年孔子騎馬至此,將馬放歸山下,回馬嶺即由此而得名。老夫子步臨絕頂發(fā)出了“登東山(蒙山亦稱東山,因在魯國東部而得名)而小魯”的感嘆。回馬嶺前的黑風口,奇石林立,險石掛壁。有的造型惟妙惟肖,呼之欲動;有的處境險惡,風吹欲傾。加之周圍的特殊地貌影響,平時無風覺風勁,有風勢更兇。移步其間,令人毛骨聳然。黑風口前面的大風門和小風門,是一道丈余寬的山梁,兩側均為深澗幽谷。立身此處,山風撫面,風光奇麗。黛壁青峰千姿百態(tài),若人若物,其造型色調難以言表。經(jīng)過半空掛壁般的十八步和一步一喘的十八拐,即達南天門蒙頂景點。步入蒙頂,山勢漸緩。經(jīng)過通體石結構的九龍觀音殿,依次排列著承天宮、慈寧宮、玉皇殿遺址。
最后是蒙山極頂龜蒙頂。它為一穹隆形的龜狀巨石,如一神龜伏臥與云端天際。駐足龜上,魯國故土盡收眼底。因而魯國大夫公子奚斯在《詩·魯頌·閟宮》中寫道:“奄有龜蒙,隨荒大東?!卑阳攪鴵碛旋斆僧斪饕患詾闃s的事情。
?
臨沂大眾,1993-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