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是越硬越好嗎?為何現(xiàn)在的車都軟塌塌的,難道偷工減料了
現(xiàn)在的車子越做越軟,是不是廠家在偷工減料?我這輛老車的引擎蓋,摁起來還是比較硬,但是你現(xiàn)在買那些新車,去摁一下那個引擎蓋,比我這輛軟多了。
尤其是前面的保險杠也軟塌塌的,那么到底是不是偷工減料?因為經常有朋友問這塊,喵哥給大家聊一下。
事例分析
首先在講偷工減料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事例。新聞中的當事人騎著電動車徑直一頭扎在對向車輛的引擎蓋上。
騎車的人還沒戴頭盔,那么這種情況,如果這個引擎蓋很硬的話,你想騎電動車的會怎么樣?是不是估計可能腦瓜子直接就開花了,那就不止腦震蕩這么簡單了,對不對。
但是從這個視頻來看,她扎進去之后,總歸來說,沒那么嚴重。
之所以腦瓜沒開花,就是由于引擎蓋,它相對是比較軟,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的車子越做越軟了呢?
出于安全的考慮
首先,第一個原因真的就是出于安全考慮,這個安全不是說駕駛者的安全,而是車外人員的安全。
同樣的道理,如果整個車四周都做得很硬,就像原來的大貨車,四周全是鋼板,直接懟上去之后,基本上大貨車毫發(fā)無損,但是懟上去的車和懟上去的人,基本上都廢了,就是因為它太硬了。
而我們車子天天在路上跑,如果做得很硬的話,一不小心撞了人家,要么斷腿了,要么直接內傷了。
像車子做得稍微軟一點,撞到人之后,它會有一個彈性,這樣的話,會把很多力量,把它通過軟的東西,把它化解掉。
就像你一拳打過去,你打到鋼板上,和打到棉花上,你想一下你的手。鋼板上的話,鋼板一點事都沒有,但是你的手全爛了;打到棉花上,棉花全軟回去,但是你拿回來,你的手一點事都沒有。
所以這就是第一個原因,把四周做得比較軟,那是真的為了保護行人。
結構安全才是真的安全
第二,就是很多朋友擔憂的車做得這么軟,尤其那個門板子軟塌塌的。那么保護了行人,它沒保護我,我不安全怎么辦?
錯,我們汽車發(fā)展到現(xiàn)在,安全已經不僅僅是靠車子,外面這層,外面這層叫蒙皮。你去修車的時候,所有這些翼子板,這些蓋子,包括前面這些塑料件。就這些蒙皮的部分,厚一點和薄一點,對你的安全根本沒有任何本質的影響。
我跟你講了,鋼板再厚一點,碰上交通事故,一樣地該咋樣還得咋樣。
安全是什么?在你的車身里面,把蒙皮扒開之后,大家看到骨架,尤其是整個車身籠架,籠架的安全才是決定了汽車安全,而這個籠架,現(xiàn)在鋼的強度是越用越高。
所以骨架的安全才是決定整個汽車的安全,外面的蒙皮,真的它就是為了做裝飾的。
非所有骨架都是越硬越好
說到骨架安全,是不是所有的骨架,都是越硬越好呢?這個也不是。
因為我還看到一個朋友,真的是把安全做到家了,他把后面的防撞梁改成了工字鋼。我之前在雪鐵龍生產線上拍的防撞梁,防撞梁都是很厚的鋁材。
然后鋁材有個好處,撞擊之后,它會斷裂,斷裂之后,把這個力量釋放掉。
把防撞梁改成工字鋼,工字鋼比鋁材可硬多了,而且那個強度也很大。撞了之后,整個工字鋼,壓根就可能不變形,那么撞擊的力量去了哪里,它會通過工字鋼傳導,全部傳導到你車內。
最后你后面的防撞梁,一點事都沒有,你車內整個其他的縱梁,其他的車內的結構全變形了,可能造成的傷害,就你整個車內的人員廢了。
所以在結構設計這塊,也不是說全車這結構都是越硬越好。所以我們在看車買車的時候,大家不要迷信說車子越硬越好,而是該硬的地方得硬。
比如需要受力的這些縱梁,比如整個車身結構,關鍵部分的梁,肯定要越硬越好。
而且在某些需要斷裂的地方,它還要開口,你比如我去參觀雪鐵龍的時候,他們在縱梁方面,它們是有斷裂痕,撞擊之后,它會找到縱梁,直接斷裂,不至于縱梁直接推進車里面,把你自己給扎穿了。
斷裂之后,它才能夠把力卸掉,這樣的話,車廢了人沒事,這才是真的安全。
而且車外的這些材料,現(xiàn)在除了安全之外,還有輕量化,做得比較薄,比較軟。這些材料薄了軟了之后,它能夠降低車子的重量,讓車子更省油。
總結
所以,我們買車看車的時候,不要只盯著車殼,一摁這個車太軟了不行,一定要看它的一些碰撞參數,尤其是它的高強度鋼的使用占比,包括結構設計。
光會用高強度鋼,不會用結構,一樣不安全。所以把好鋼用在合適的位置,最后匹配起來,該硬的硬,該軟的軟,這個車它才能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