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104——乍得

乍得,全稱乍得共和國,位于中非,北面與利比亞接壤,西面與尼日爾、尼日利亞接壤,南面與喀麥隆、中非接壤,東面與蘇丹接壤。北部為后撒哈拉丘陵,屬熱帶沙漠氣候,中部為薩赫勒平原,東部為提貝斯提高原,西部為乍得湖區(qū),南部為中非丘陵。中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乍得最早為卡涅姆人的居住地。前8000年左右曾有人類在乍得北部撒哈拉沙漠腹地生活,證明當時撒哈拉地區(qū)并未沙漠化。公元前后曾被柏柏爾人入侵。600年左右,加涅姆王國在乍得湖區(qū),今天的乍得、尼日爾、尼日利亞與喀麥隆的交界處建立。1100年左右伊斯蘭化并開始擴張,1230年左右曾經(jīng)侵擾過利比亞的南部邊境。之后陷入內(nèi)亂。

1400年左右,博爾努帝國取代了加涅姆王國,1570年左右與桑海帝國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互有勝負,之后逐漸衰落。1808年,博爾努帝國被富爾貝部落擊潰,求助于豪撒部落,豪撒部落借機控制了博爾努帝國。1893年,博爾努帝國被中蘇丹吞并。

1900年,法國擊敗了中蘇丹,開始入侵乍得,1920年控制了現(xiàn)在的乍得全境。1960年乍得獨立,隨即陷入內(nèi)亂,1979年陷入分裂,北部遭到利比亞入侵,1983年法國開始干涉乍得局勢,1987年擊退了利比亞軍隊。1990年,法國的代理人政府也被推翻。2005年乍得再次陷入內(nèi)戰(zhà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