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奐美輪的喬思伯幻彩一體散熱解決方案輕體驗

版權聲明:圖文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未經許可或授權,禁止轉載或者引用。人生,就是不斷感受,不斷體驗,不斷修行!感謝在這一路上給予我?guī)椭睦蠋熀团笥褌儭?/p>
看了很多散熱器測評以后,或許你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么大佬能實現那么好的效果而你做不到。其實很多DIY大佬的散熱器測評都是在一定的體系中進行的,而且散熱并不只是只有散熱器,從根本而言一個是要控制熱源,也就是我們的發(fā)熱元件,比如CPU,內存,硬盤,顯卡,另外一個就是要控制散熱的過程,而影響散熱過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散熱器,機箱還有風扇,我們很早就開始注重風道,但風道其實只是某一方面,在散熱過程中,任何一方面的制約最后影響的都是散熱的效果,因此風扇,機箱,風道,散熱器,影響的因素確實不少,因此也有相互推鍋的嫌疑,那么能不能用一個比較全面的散熱解決方案呢?其實每個機電廠商,都是機箱、散熱器、風扇等一系列產品,完全可以構筑一個完整的散熱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臺式機散熱解決方案。隨著電競的潮流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DIY產品都帶有電競的元素,RGB燈效更是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因此帶有RGB的幻彩一體散熱解決方案更是收到電競用戶的青睞。下面就跟我來一起體驗一下采用喬思伯產品的這款幻彩一體散熱解決方案。

既然是一個幻彩一體散熱解決方案,就不得不提及整個系統(tǒng),部分重要的組件如下:
CPU:10600KF
主板:技嘉小雕 Z490 AORUS ELITE AC
內存:Asgard 洛極W3 DDR4 16Gb-3600RGB白甲套裝(8G*2)
硬盤:光威 VAL480nvmE-M.2/80 SSD+光威 奕 pro 500G SSD+……
顯卡:技嘉魔鷹 GIGABYTE RTX3060TI GAMING OC游戲顯卡
整體是一個Z490大板+十代 i5+3060Ti的獨顯游戲主流級別主機的配置方案。既然要加上RGB燈效,自然少不了RGB一體化水冷和支持ATX大板的機箱。考慮到居家因素,我更喜歡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外觀比較美觀的機箱。畢竟現在對生活美學的要求更高了。在家居環(huán)境中,美觀的機箱,不再是單純的電腦主機,更是家居裝飾中的元素。自然要選擇符合家居生活美學的機箱,我個人選擇的是喬思伯UMX6機箱,個人覺得外觀就不錯。

喬思伯UMX6,是一款中塔機箱,外觀采用鋁鎂合金材質,銀色,機箱表面采用金屬拉絲設計,采用4mm鋼化玻璃雙側透。UMX6是UMX系列的旗艦級機箱,不僅繼承了一體化的整鋁圓角設計,還支持超長ATX電源和360水冷,前置的Type C接口和滑動水冷架讓人耳目一新。從機箱的外觀看,機箱的頂部、底部、前部和后部四個面采用的是一體化的整鋁設計,在后部的靠上的部分,僅有一個銜接。在底部鋁合金的面板成為了底部的支撐,與其他機箱底部支撐不同這樣的設計,巧妙利用了外部的結構,讓底部的支撐面更大,絕大多數機箱都是底面四個墊腳支撐,相對而言,這種支撐更穩(wěn)定。內層的底部,形成了一個懸空,這個位置可以進行空氣流動。但是鋁合金底面的耐磨性,相對于某些石質,還是有些低,因此這個機箱其實更適合放在桌面上,但是體型又有些大了。外觀簡約大方,符合極簡美學的要求,在這個機箱上,你看不到什么花里胡哨的東西,需要在靜謐中感受這款機箱的美,這款機箱的美麗,不是外放的,而是內斂的,有點像波瀾不驚的湖深水湖。在背部的PCIE接口位置和背部風位,你有能感受到對稱的美。所以喜歡喬思伯UMX6設計的,屬于那種喜歡安靜和格調的人。


喬思伯UMX6的控制面板設置在正面靠下,這個設計明顯是基于放置于桌面考慮的。如果放置于地面,這組按鍵就不太方便了,而且不如設置在機箱頂部好。從上到下的按鍵及接口,分別是電源開關,LED指示燈,3.5mm耳機接口,3.5mm麥克風接口,2個USB2.0接口,2個USB3.0接口,以及一個Type C接口,這個接口主要基于主板是否有這樣的接口,不過最新的主板,已經開始板載了這個接口,這個接口的傳輸速度更快更穩(wěn)定。

喬思伯UMX6的背面的風扇位,采用六棱型的對稱結構,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個造型,這個對稱結構也是很美觀,但是這個位置并沒有防塵網的設計。對于某些水冷,在這個位置安裝風扇,反而會有所干擾,因此,我在這個位置留空了,并沒有安裝風扇。風扇位的旁邊是主板I/O接口,這個位置相對較厚,比普通的鋼板材質的要結實不少。下面PCIE為是8個可拆卸的擋板,可以滿足多顯卡用戶的全面需求。電源插槽位于底部,等下看機箱背部結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電源的真實位置,這個插槽位置是轉接了,也算比較巧妙吧。

拆開左側透板,就可以看清內部結構。我們能看到主板的支撐板,有9個主板螺絲,并且在CPU的位置有足夠的散熱背板安裝面,可以先安裝主板,再安裝散熱器的底面擋板,在主板支撐板上能看到明顯的多個走線孔,豎著的三個有黑色橡膠墊,其余的則分布在主板的頂部和和底部,這樣方便走線。這款機箱支持ITX,MATX主板,及EATX主板,但是對于這種大機箱,一般是會裝ATX主板。你會發(fā)現電源位于機箱比較靠前的位置,而且是吊裝,機箱的水冷架要從寧可必要的螺絲后從左側抽出。在選擇水冷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和電源位置可能的干擾,360水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漢堡包型的雙層風扇三水冷會有問題,而且風扇和水冷只能位于水冷架的同側,不能異側安裝。電源吊板的安裝,有雙側螺絲??梢钥吹綑C箱底部可以用來儲線,并且機箱底部有防塵磁吸條。雖然這個位置可以安裝風扇,但是有時太多了反而不好,而且線材會跟這些風扇有干擾,所以我個人是不安裝的,這個位置我作為儲線用,或者作為硬盤的臨時放置位。

拆開右側透板,你會看到右側的結構,可以看到遠遠采用的是吊裝設計,電源產生的熱量不容易導出,會積存在機箱內。電源側面是兩個硬盤位,可以安裝2.5英寸的SSD盤和3.5寸HDD盤,此處還能看到機箱的接線。在主板支撐板上有兩個SSD硬盤位,因此這款機箱最多支持2個3.5寸盤和4個2.5寸盤,基本就是4盤位的設計?;旧弦矟M足需求了,現在的HDD也大了,不夠買個大容量的HDD。所以太多盤位的機箱,不再成為主流,4盤位的設計,其實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

3.5寸HDD盤的安裝直接找到配件中的螺絲和橡膠墊片即可。不過HDD的安裝還需要安裝工具,而且硬盤倉的安裝也需要工具。增加了黑色的橡膠墊可以降低硬盤的震蕩,能有效保護硬盤,并減少機箱共振影響。機箱的配件中支撐板SSD和硬盤倉SSD和HDD的配件螺絲在塑料袋上都有標注,非常好區(qū)分。帶有橡膠墊片的SSD配件是給主板支撐板的SSD準備的,需要用橡膠墊片卡在主板支撐板上。我對喬思伯區(qū)分附件的方式,比較支持,這樣減少了安裝的難度,非常方便。螺絲配件不少,風扇的固定螺絲,水冷的長螺絲也都有準備,而且主板固定螺絲都配了墊片。

曾經和朋友討論過十代U,也看了一些測評,十代U其實耗能還不低,因為要面對高發(fā)熱量,特別是超頻,因此10600KF最好是能配備至少240或者360水冷,以及4-6熱管重型風冷。我有這么一種想法,雖然不一定正確,我覺得各家的散熱方案,首先會基于自家的產品而設計,進而會考慮到友商的類似產品。也許是一種情懷吧,我覺得機箱配上自己的散熱產品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喬思伯UMX6機箱可以支持3風扇的水冷,因此360水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喬思伯自家也有很不錯的三風扇水冷,不妨與自家機箱組合起來,成為一種電腦主機散熱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款被稱為新款天使眼的360水冷散熱器,就是一款不錯的水冷散熱器。

這款360水冷散熱器,是新款TW2-360 PRO,額定電壓12V直流電,散熱器尺寸L394mm*W119.2mm*H27.5mm,風扇轉速800-1600rpm,風扇風量21.4-42.8CFM,壽命大于4W小時,噪音18-26Dba,小4Pin接口,水泵轉速2500rpm,噪音小于30Dba,工作電壓12V直流,尺寸91*80*61。這款水冷支持多款類型的CPU,對intel的LGA775,115X,1200,1366,2011以及AMD的754,939,AM2+,AM3+,AM4+/FM1,FM2+均支持。真正的全腳針支持。其實這款散熱器的特點還是挺多的,它的天使眼彩色冷頭,具有8級定子繞組7葉轉子,有12顆彩色燈珠,并配有潤染柔光罩,可以帶來水晶般的質感,不過這種質感和主板的神光同步不兼容,所以神光同步和這種水晶質感,只能選其一了。這個天使眼水冷他,還有魔幻天使眼光圈,以及可拆卸的鏡面LOGO標識,和抗壓多層密封接口,所以還是挺不錯的。

喬思伯新款天使眼360水冷散熱器,可以通過5VRGB線控制RGB燈效,風扇供電線有一分三的小4 Pin連接線,可以通過一個小4 Pin接口控制三款風扇,這個接口可以連接主板的CPU OPT接口。風扇最初的安裝位置,走線位于左側,因為我采用頂部水冷散熱器安裝,因此調整了一下散熱器風扇的安裝,將走線藏起來,這左側看不到飛線。

這款360水冷散熱器有14條高效熱交換流道,密集的波狀散熱鰭片以及內在的橫向百葉窗增大了散熱面積。安裝一體化水冷散熱器,要考慮冷排的尺寸,選擇合適的水冷散熱器。

這款散熱器采用純銅底座,精雕90片鰭片,具有120cm2的散熱面積微水道。這款散熱器底座的支撐和其他的廠商不太一樣,一般都是直接安裝,但是這款要卡到側面的縫隙中,再進行安裝。因為不太熟悉,我也被卡了不少的時間,后面向廠商咨詢,才搞明白。因此在安裝說明上不妨說明一下。散熱器的純銅底面沒有涂抹導熱膏,需要用戶使用前自己涂抹,其實完全可以涂好,用戶使用的時候,直接使用就是了,底座加一個塑料罩,用的時候取下來就可以了,這個比較方便。


這款散熱器的配件也用不同的塑料件進行區(qū)分,并進行標識,還有安裝說明書知道安裝。只是這款散熱器的導熱硅膠要自己涂抹,提供了塑料小刷子和硅膠。


我組裝主機配件的時候,并沒按照機箱安裝說明書的建議,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有時需要嘗試,因為需要確定一些位置,所以先安裝了主板,然后是顯卡,HDD,SSD等,后面是安裝電源,電源采用的是吊裝模式,和安裝在機箱上一樣,均是采用四點固定,只是電源需要先安裝在電源吊板上,然后需要兩側的螺絲,然后電源需要與電源延長線連在一起。這個設計,電源產生的熱量留在體系內,需要通過機箱和通過機箱的風傳遞出去。而通常的設計,這些熱量是與外部相連的,但代價是比較容易落灰。這個設計是將以前橫放的電源倉豎放了。不過這樣設計以后,水冷就無法豎著放了。其實沒辦法單純評價這樣設計好不好,還是通過實踐來檢驗。如果這樣設計,落灰更少,系統(tǒng)內的溫度較低,那么這就是個成功的設計,反之,則是不理想的。但這樣設計,水冷的風扇可以豎著吹電源。只是并不是正對。

因為有一些嘗試,所以裝機程序和我以前裝機的路線不太一樣。畢竟顯卡是三風扇的,有些機箱可能會對這樣的顯卡不兼容,所以我就先裝好了主板,顯卡,可以看到內存和U已經裝好,然后U上面的涂好導熱膏,然后裝散熱器水冷頭的背板,這個背板裝上去不難,難的是將背板裝好以后,水冷頭的固定。此時擰螺絲一定要用交叉的方法擰,這樣會更好一些。

將機箱、主板、電源和SSD之間的數據線以及電源線接好,將散熱器的風扇及泵的電源和RGB線接好。這個時候,將光威 VAL480nvmE-M.2/80 SSD放在了第一個M.2接口上(后面發(fā)現沒反應),不過還是點亮了系統(tǒng)。只是散熱器和主板的RGB系統(tǒng)稍微些不太同步,而且M.2口的SSD沒反應,所以再進一步進行調整。
首先是換了M.2 SSD的位置,因為帶有導熱片的兩個M.2槽位是給SSD用的,而上面的一個跟顯卡有沖突,要安裝的話,需要將顯卡拆下,而且用上沒的PCIE通道,對顯卡是有影響的,于是就利用下面的這個接口,這樣可以稍微降低影響。此外,為了實現神光同步,挪用了友商水冷散熱器的一個控制盒,將風扇和RGB接在了控制盒上,再將控制盒接到了主板上,發(fā)現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似乎控制盒的RGB MODE無法很好作用于散熱器的水冷頭和冷排上的RGB風扇(牌子不一樣),可以看到這個背部的線也是夠亂的,先調整好以后,后面再統(tǒng)一整理下。后面雖然有些亂,但也大致連接好了。后面一點也亮了,系統(tǒng)正常運行,裝機初步完成。
后面了解到只需將水冷的RGB互聯(lián),并與主板相連就可以實現RGB的神光互聯(lián),于是將友商的控制盒撤下,并重新離線,你會發(fā)現規(guī)整了很多,而且按照不同的順序連接,會讓系統(tǒng)連接也更順暢。主要是線材雖然是扁平線,但是還是稍微有些硬的。而且有些位置之間的距離太近,由于張力的方向相反,從而導致連接不順利,或者擰線。雖然這次也沒實現完美理線,但比上次走背線要好得多。順暢了不少,線材之間的互相干擾少了。其實這款機箱的理線空間還是足夠的,并且在適當的位置,都有一些理線設計。只是藏線的地方太少了,兩側都完美理線就只能定制了,這樣成本就會高很多。
不用控制器,也可以優(yōu)先實現神光同步。而且效果比用友商控制盒的效果要好一些。剩下就要看一下散熱的效果,而這一般是通過超頻拷機實現的。
我是通過OCCT7.3.2進行拷機,拷機前將系統(tǒng)的內存調整到3600MHz,并將CPU睿頻到5G左右恒定,然后對系統(tǒng)進行拷機測試。 不過比較郁悶的是我的U比較雷,不過日常用下也夠了。跑跑OCCT拷機測試吧??纯凑w的效果。
首先看一下CPU核心的溫度,在測試前的第一個核心溫度是37℃,然后測試開始后不久,溫度升為68℃,測試過半,維持在67℃,但是最大值從原來的77℃,升到82℃,后因為CPU的package溫度過高, 開啟過熱保護,此時,第一個核心溫度是87℃。其他的核心類似,開始的溫度平均在37℃左右,在測試過半時溫度已經升到65-70℃之間,最高溫度在85℃左右,過熱保護終止前,最高溫度在90℃,平均整體應該在87℃左右。
這次測試失敗是因為CPU Package過熱而停止的,可以看到CPU溫度部分,最高達到了91℃,反觀主板,內存,顯卡等位置的溫度則在35-38℃左右,只有VRM MOS的溫度稍微有些高在40-50℃之間,其他的都在35℃左右,這也就說明機箱整體的散熱方案還是可行的。只是在拷機過程中,有時風扇轉速會突然加快,從稍微有些共振的聲音。另外CPU溫度不均,可能跟導熱膏的涂抹不均有關,當然機箱頂部的風道設計,也稍微有點問題,側近帶網的設計,畢竟不如網孔直出來的方便。
總結:

針對當前的系統(tǒng),喬思伯UMX6機箱+新款天使眼的360水冷散熱器,基本能滿足散熱的需求,采用這個整體的散熱方案,具有以下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1喬思伯UMX6機箱左側的大側透,配合新款天使眼的360水冷散熱器,有非常不錯的RGB效果,非常絢麗
2喬思伯UMX6機箱+新款天使眼的360水冷散熱器這個散熱解決方案,基本滿足系統(tǒng)的散熱需求,機箱頂部水冷托架的設計,挺巧妙,但是三風扇水冷其中某個風扇的風道并不太順暢
3喬思伯UMX6機箱支持超長的三風扇顯卡,機箱本身提供了4個SSD或者HDD盤位,可以滿足日常需求,對于硬盤和資源狂人,略顯不足,硬盤位均有橡膠墊片,可以延長硬盤使用壽命
4作為旗艦機機箱,UMX6的外觀還是簡約大方的,并且滿足家居需求,體型稍大,適合桌面放置
5機箱接口豐富,除了常規(guī)的USB2.0接口,USB3.0接口,及耳機麥克風接口外,還提供有TypeC接口,在PCIE位置,也有8個可拆卸擋板滿足擴展要求
6新款天使眼的360水冷散熱器可以實現和主板同步RGB燈效,也可以實現自己獨特的水晶質感燈效
不足:
1散熱效果仍需進一步強化
2機箱控制面板只適合桌面,機箱體型較大,小桌面不太適合
全文完,感謝欣賞,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