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就賣60多萬,曾是國產(chǎn)卡車的天花板,還在服役的青年曼卡實拍
提起浙江金華的青年汽車,大家想到的一定會是尼奧普蘭,作為曾經(jīng)叱咤風云,獨當一面的豪華長途客車,給人們留下了甚是深刻的印象。除了客車,再談及青年的其他產(chǎn)業(yè),大家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加水就能跑的車,亦或是青年蓮花轎車。
但是你知道嗎,青年也曾涉及過卡車業(yè)務(wù),造出來的重卡甚至賣到了當時國產(chǎn)重卡的天花板價格,恰巧近期筆者遇見了一輛退居二線的青年重卡,那么本篇文章就以這輛車為題,再帶大家回味一下青年曼卡。

先來聊一下青年曼卡的一個背景:
隨著尼奧普蘭大客在國內(nèi)的業(yè)務(wù)蒸蒸日上,“曼技術(shù)”這個詞開始在商用車行業(yè)流行,因為在當時高端系列的尼奧普蘭客車均使用的是德國曼D2866發(fā)動機,21世紀初在國產(chǎn)商用柴油機普遍僅有200匹的年代,曼機410馬力可以說是神話般的存在。
當年的龐青年正值意氣風發(fā)之時,有闖勁,一看用曼技術(shù)的尼奧普蘭銷量這么火爆,就萌生了引進德國曼重卡的想法。一番洽談過后,于2006年8月,青年汽車集團與德國曼公司正式簽署協(xié)議,由青年汽車在國內(nèi)組裝并生產(chǎn)德國曼F2000重卡,于是乎,青年曼卡便就此誕生。

在引進之初,青年曼的售價高達60余萬元,車身90%零部件來源于德國曼原廠配套,品質(zhì)工藝也都遵循著德國曼的標準進行。但是在上市之后的兩年,這款車的銷量十分慘淡,新大威普遍25萬的時代,青年曼卡的售價可以買接近三輛新大威,而在它的價位上,再加點錢就能上性價比更高的進口重卡,自身地位身份的尷尬。
后來,青年曼卡對市場戰(zhàn)略進行了調(diào)整,在牽引車上開始采用濰柴發(fā)動機、伊頓變速箱、斯太爾車橋等國產(chǎn)零部件,只有駕駛室和一些附件上還留有德國曼的影子,像之前全套曼技術(shù)的車型轉(zhuǎn)戰(zhàn)二類底盤,例如消防車,清障車的供應,這差不多已經(jīng)到了青年曼即將走向落魄的時期。

再后面的青年曼就把原汁原味的F2000駕駛室拋棄了,開始用湖北齊星的產(chǎn)品,當然這些車也基本上不指望著銷售了。在這個時期龐青年的心完全是在轎車上的,比如豪擲1.4億美元與通用等廠家血拼爭奪薩博,也在試圖挽救青年蓮花,最后都無濟于事,青年客車的業(yè)績也在不斷下滑,不斷淡出人們的視野。后來龐青年又用青年曼卡的品牌發(fā)布了一款燒水的車,嗯,然后你們都懂,后來就涼了。

青年的歷史了解完了,我們再來看一下實車。
圖片中拍攝的這輛車是筆者在成都的一個堆箱廠中遇到的,這輛車是2010年11月時,青年汽車向成都長運交付的15輛車當中的一輛,型號JNP42250FD19,車輛長7.245米,寬2.49米,高3.77米,屬于一個中期產(chǎn)品,為了適應市場,這些車在配置上做出了一些“妥協(xié)”。

駕駛室是我們熟悉的F2000造型,采用的是高頂?shù)鸟{駛室,因為配置低了很多,所以這個駕駛室不帶舷窗的設(shè)計。進氣格柵是德國曼經(jīng)典的造型,這個格柵造型從F2000 Evolution延續(xù)到了TGA重卡,在青年國產(chǎn)組裝后,用戶可選MAN的獅子標和青年的YOUNGMAN標。

側(cè)面的造型基本上和德龍F2000相同,如果說不同之處的話就是青年曼的空濾進氣口是仿德國曼的,要比德龍小一圈。不過也正因如此,青年曼的配件是格外的好找,與德龍大致相同,后視鏡小鏡15一個,大燈200一個......青年涼掉之后這些車也能有穩(wěn)定的配件來源。
保險杠上兩個造型不一的大燈更是表明了這款車配件的兼容性之高,在早期的青年曼卡上,車燈都是鹵素的德國海拉燈,與德國曼F2000重卡上的款式相同。然后這個車的保險杠已經(jīng)換成了后期的國產(chǎn)件,在早期進口CKD的青年曼卡上,牌照框位置是可以下翻,露出隱藏式的拖車鉤,而在后期這一個設(shè)計被取消掉了。(原廠翻牌器)

氣囊減震駕駛室,那個年代解放J6和天龍還都是四個彈簧,多數(shù)車還只有兩個彈簧,這是何等的舒適配置了。

F2000駕駛室的一大特征,駕駛室后面有一個水管,是用來加玻璃水的,而且容量巨大,這個設(shè)計在青年曼卡和德龍上都有。

我們再上駕駛室上去看看,其實不管是早期還是后期,青年曼卡在駕駛室這一塊就沒大改動過,一直秉承著德國曼F2000 Evolution的風格,車內(nèi)MAN和獅子標是隨處可見,就連保險盒里面的繼電器也都是由BOSCH提供。

方向盤是二幅式的,中間的德國曼LOGO是喇叭的開關(guān),儀表盤直接就是曼F2000的。

按鍵只有這么多,其中一半是空的,能用的分別控制喇叭、后照燈、軸間差速鎖和輪間差速鎖,裝飾板用的是桃木的花紋,不過這個質(zhì)感可比當年第一批純CKD的青年曼卡差遠了。

上圖是一輛純新的青年曼卡,第一批的,儀表臺是一個搪塑的材質(zhì),按鍵區(qū)多了一個定速巡航,空調(diào)系統(tǒng)采用了德爾福的控制模塊。

后臥鋪在當時就有加寬的造型,并且?guī)О踩o欄,可能車主覺得太礙事所以拆掉了,而且上臥鋪也被拆除,退居二線之后就不再需要了。

接著來看底盤,這個3500+1350的軸距是要比平常的牽引車看著長一些,這輛車的動力鏈采用的是濰柴+法士特+斯太爾輪減橋的組合,而最初CKD的車型則是曼機D2866+ZF16S+MAN 13T輪減橋的。

發(fā)動機是濰柴的WP10.336,很經(jīng)典的一代機型,336馬力,排放標準為國三,都說在排氣筒冒黑煙的那一刻,才是國三車真正發(fā)力的時候。

后橋很典型的斯太爾輪減橋橋頭,全車是10/11的鋼板組合模式,在當時就用了變截面大梁,這個還是后面加了一層的,妥妥的重載配置,照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復合版”。

后橋特寫,圓形后差包,上置雙腔氣室,鼓式制動器,后橋還帶有橫向穩(wěn)定桿,縱向穩(wěn)定桿使用的是V型結(jié)構(gòu)。

這個曼動力鏈的青年曼卡實拍照片,后橋用的是來自德國曼的輪邊減速橋,而且配的是315/70R22.5的輪胎,后橋5片高強度輕量化板簧,這樣的配置在當時是非常的少見的。

再來看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這個車的排氣管,這個是德國曼老車上非常常見的一個消聲器,上面都還印著MAN的LOGO,估計是當年不想單獨為濰柴發(fā)動機做配套,就直接用的曼的消聲器。(當年沒有后處理系統(tǒng),不需要像現(xiàn)在不同的發(fā)動機配不同的后處理,然后各家造型就不一樣)

其實青年曼的底盤很有意思,它一直保留了當時歐系的一個作風,不管是從大梁,還是機腳懸置機構(gòu)還是附件,都一直沒變,甚至像備胎架也在后期的車型中得到了保留,在現(xiàn)在的理念來看,這不過是個占著油箱地兒的東西。

當年的青年汽車,實力一點都不差,商用車上有尼奧普蘭和德國曼兩大巨頭做支柱,但是在卡車方面更多的只是一個組裝性質(zhì),也沒大想過自己去利用這個平臺過多的去開發(fā)創(chuàng)新,加上后面的薩博爭奪戰(zhàn)和蓮花汽車,讓龐青年的心思幾乎全部轉(zhuǎn)移到了乘用車行業(yè),導致青年曼卡只能在這守著歐洲90年代的淘汰產(chǎn)品賣一單算一單。
老話說得好,不學習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國產(chǎn)重卡同質(zhì)化嚴重的今天,還要面臨著來自國外品牌的圍剿,如果沒有一股沖勁,更沒點看家本事,那真是萬萬不可行的。
文圖:牛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