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談出成果,拜登不滿意,仗可能還得繼續(xù)打

文/闕興明
俄烏開戰(zhàn)已經(jīng)歷時一個多月,其間打打談談,打得很猛,談得也很勤。在俄軍強有力的戰(zhàn)場攻勢之下,終于談出了一些效果,不過對于俄烏將來是打是和,目前情況仍不明朗。
據(jù)央視新聞網(wǎng)3月29日報道稱,29日當天,俄烏談判第五輪會談正式舉行,第一天的會談結束之后,俄方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公開表示,烏方已經(jīng)同意放棄加入任何軍事聯(lián)盟,放棄在其領土設立外國軍事基地以及外國駐軍,在沒有跟俄羅斯以及安全保障國進行商議之前,不會擅自舉行軍演。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也表示,烏克蘭獲得安全擔保的情況下,可以成為一個中立國。
消息可見,跟此前四輪會談相比,這次會談算得上是有了一個較大的突破。烏方畢竟至少已經(jīng)在口頭上同意不加入北約,不在俄羅斯西部家門口搞戰(zhàn)略小圈子了,也正式把“中立國”一詞搬了出來。這與之前動不動就要求俄羅斯撤軍相比,烏克蘭一方的口氣是明顯軟了下來??偠灾瑬|歐地區(qū)的和平局勢亮出了一絲光明。
當天的會談結束后,烏克蘭代表團發(fā)表聲明稱,希望包括土耳其、德國、波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在內的多個國家成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就是指,一旦烏克蘭如果遭到俄羅斯襲擊,這些安全保障國須對烏克蘭提供支持,并要求俄烏協(xié)議必須與這些安全保障國一起簽署。
兩則消息結合起來看,表明了一點,烏克蘭是一邊同意俄羅斯在戰(zhàn)前提出的部分主張,可同時又相當狡黠地要把其他許多國家拖下水。因為烏方明確說了:再遭到俄羅斯的攻擊,安全保障國必須支持烏克蘭。這話說白了其實就是,要把這些國家都與烏克蘭綁架在一起,形成一個接近于“攻守同盟”的集體。更何況,烏克蘭提及的這些安全保障國,其中沒有哪一個不是北約成員國。這顯然是意味著,烏克蘭在明知加入北約無望的情況下,是要處心積慮弄出的一個小范圍北約的翻版。
《紐約時報》評論稱,烏克蘭的中立問題在于,到目前為止,它希望能夠做出擔保的國家沒有一個同意這樣做。他說,這相當于北約成員國換個名頭進行集體防御,因此極不可能。
不得不說,澤連斯基政府真是猴精猴精的。其實這種表態(tài),應該有這么幾樣好處:
向國際社會展示出自己有求和的意愿,由此而站在了國際道義的高點上,同時也把皮球踢在了俄羅斯一方——烏克蘭是愿意停戰(zhàn),也是愿意與俄方簽署協(xié)議的。如果最后會談仍然破裂,無法簽署協(xié)議,責任更多的是在俄羅斯一方。
把許多北約國家跟自己綁定,如果協(xié)議假設能簽署,那么俄方再動手,就會使得戰(zhàn)局擴大化。開戰(zhàn)以來,澤連斯基政府一再要求美國北約在烏克蘭設立制空權,尋求戰(zhàn)機支援,最近又攛掇格魯吉亞,喊話德國,這些動作其實都是希望讓戰(zhàn)局變得復雜化,妄圖讓更多國家與俄羅斯來一場混戰(zhàn)。
最后就是,把“求和意愿”亮給美國看。最近,拜登的一趟歐洲之行,接連參加北約、G7、歐盟的峰會,又訪問波蘭,都嘴上不離繼續(xù)制裁俄羅斯、保護歐洲盟友的安全、支持烏克蘭,說得頭頭是道,然而對于如何支持烏克蘭,仍然只是局限于一些輕型武器甚至防御性武器方面,而烏克蘭真正想要的戰(zhàn)機、先進防空系統(tǒng)等,是一樣也沒有。因此,澤連斯基政府必須得在美國面前展示一種姿態(tài)——如果再不提供戰(zhàn)略性的軍事支持,烏克蘭真說不定跟俄羅斯言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烏俄談判其實“沒有實質進展”。美國總統(tǒng)拜登稱,他不認為這些舉動會讓俄烏沖突發(fā)生重大變化。只要美國和英國摻和了,這戰(zhàn)爭就難以結束。華盛頓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用烏克蘭的生命,讓俄羅斯持久地放血,把歐洲緊緊地綁在自己的戰(zhàn)車上,為美國軍工和能源巨頭謀取最大的利益。
俄烏談判現(xiàn)在最大的障礙,就在于俄羅斯提出的讓步空間有限,而烏克蘭對領土完整的要求和國內政治壓力,很難承認已經(jīng)被戰(zhàn)爭改變的事實。
這場戰(zhàn)爭雖然在俄烏之間爆發(fā),但在本質上終究是一場代理人戰(zhàn)爭,是俄羅斯與歐美等之間的戰(zhàn)爭,所以澤連斯基最后恐怕還得聽華盛頓的指令。因此,這仗大概率還會繼續(xù)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