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山記02】004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前漢演義》復(fù)述』
00、山喦
? ? ? ??今天是2022年1月28日,紫金歷臘月二十六日。按照往年的過年習(xí)慣,今天家里開始發(fā)面、煮豆子;為明天蒸花饃、蒸包子、蒸豆包做準(zhǔn)備。
? ? ? ??今天繼續(xù)更新蔡東藩先生的《前漢演義》,書接上回CV15021456,本篇是第4章回,主要講的是祖龍求仙問道時發(fā)生的故事。本篇概要如下:?
? ? ? ??①秦始皇第二次東巡,路過博浪沙時遇到了后世“漢初三杰”之一張良布置的殺局,可惜誤中副車,秦始皇有驚無險。
? ? ? ??②張良逃亡下邳,遇到高人黃石公,圯橋進(jìn)履后得授太公兵書三卷,日夜勤讀,初具人杰之姿。
? ? ? ??③秦始皇為修仙,改嘉平,建蘭池,本欲長生久視,卻不想在一次修仙過程中,反遇到盜匪劫道,受驚之后只得作罷。
? ? ? ??④修仙不成,秦始皇再次東游,以召方士尋找不死藥的線索,妄圖跳過修仙步驟,直接依靠服仙草長生不老,后令方士盧生出海尋仙。
? ? ? ??⑤公費旅游結(jié)束后的盧生,隨便寫了點東西,謊稱是仙書抄本就交差了,而正好書中有一句“亡秦者胡也”。
? ? ? ??⑥秦始皇以為將來會有胡人作亂,奪大秦江山,于是命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筑萬里長征,鎮(zhèn)守北地。
01、樂極生悲
? ? ?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共和624年),秦始皇率隊第二次東巡,一路上氣象陽春,溫暖和煦。秦始皇目曠神怡,爽適非常。卻不承想等到東巡至陽武縣博浪沙(今河南省境內(nèi))時,秦始皇忽聽到一聲異響,原來是一個大鐵椎精準(zhǔn)的砸中了秦始皇的副車,車軾被擊斷,但副車只是秦始皇的備用車輛,車上并無人,因此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 ? ? ??秦始皇大怒,立刻命人搜捕刺客,但追出之時不見人影。秦始皇暴怒,傳令地方官大索刺客十日,當(dāng)?shù)毓倮袅⒖膛芍乇ぜ野舻乃巡?,但直至十日限期結(jié)束,依然沒有收獲,最后秦始皇只得在申飭了相關(guān)責(zé)任人后,繼續(xù)東巡。
? ? ? ??此次刺殺使秦始皇游興大減,之后重登之罘山,勒石紀(jì)事;又至瑯琊臺,傳問方士,仍無徐福和不死藥的消息,于是就只得悵然而歸。由于對刺殺之事心有余悸,于是秦始皇改道由上黨返回關(guān)中。之后秦始皇對遠(yuǎn)游興致大減,連續(xù)三年未再遠(yuǎn)行。
02、人杰張良
? ? ? ??隨著后世秦滅,一些當(dāng)年的懸案真相,也就逐漸浮出水面了,其中就包括此次的博浪沙懸案。原來此案的幕后主使乃是后來鼎鼎大名的無雙人杰張良張子房。
? ? ? ??張良,字子房,號人杰,報韓興漢,國士無雙!乃是《無雙譜》上第一人,贊曰:“譜冠無雙,滅贏秦,報韓仇,佐漢興王?!睆埩荚琼n人,祖名開地,父名平,乃是韓相,迭事五君。共和612年,韓國被滅,此時張良尚未入仕,因此免于劫難,其后散盡家財,以游學(xué)為名,尋找反秦義士,為國復(fù)仇。博浪沙行刺前,張良曾游學(xué)至淮陽,拜見東方豪俠倉海君,倉海君感張良之志,于是將一力士引薦入張良麾下,此力士身軀雄偉,相貌魁梧;驗其技藝,果然矯健絕倫,于是張良立刻倚為心腹臂助。而此力士也是性情中人,知張良所求后,立刻同意以身相報,行刺暴秦。
? ? ? ??張良大喜,斥重金打造了一柄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交與力士。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共和624年),兩人趁著秦始皇二次東巡,埋伏于博浪沙。但由于天子出巡,并不是只有一輛御駕,而是隨行有多輛備用車駕,以便有事?lián)Q乘。而張良在車隊中并無眼線,因此并不知道今天秦始皇坐的是哪輛車,因此這名力士就只能隨機挑選了一輛擲擊,可惜秦始皇天命未竭,并不在那輛車上,因此只是受了點驚嚇,其他并無什么損失和影響。兩人一擊就走,不看成敗,立刻遠(yuǎn)遁,因此等到秦軍反應(yīng)過來,前去搜捕時,兩人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蹤。
03、圯橋進(jìn)履
? ? ?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共和624年),行刺后張良與力士分別各自逃難。張良隱姓埋名,逃匿于距離博浪沙有數(shù)百里之遙的東海下邳,待秦始皇西歸,風(fēng)頭已過,才敢壯著膽子出外游玩。一日張良在圯(yi2)上眺景(圯是橋的書面語,因此此典故中稱為圯橋,并非橋名圯),忽有一白頭老翁行至張良身側(cè),忽然坐下,一只鞋也掉到了橋下,此老人卻讓張良為他拾履,張良見其已有七八十歲,便依言拾履,但老人不僅不接鞋,反而伸出一足,讓張良為他穿鞋;張良再次依言為其納履。之后老人不僅不感謝,反而笑著離開。張良甚異之,于是目送老人離去,老人走了一段路,再次回來,見張良還在橋上,大喜道:“孺子可教也!”讓張良第五日天明時,來橋上于之相會。
? ? ? ??【山喦】這一段故事見于《史記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至于傳言中的三進(jìn)履版本,即老人連續(xù)踢掉三次鞋,讓張良連續(xù)三次進(jìn)履的故事,可見于《西游記》第十四回。但這個三進(jìn)履就有點兒過了,就算是再尊老再大度的人也容不了如此折騰,除非張良已經(jīng)認(rèn)出了此人不凡,但如果是這樣,那整個故事就沒有意義了。就如“小伙子熱心幫助老人,老人原來是董事長,然后小伙子升職加薪,贏取董事長閨女,接任董事長,完成逆襲”和“小伙子一眼認(rèn)出老人是董事長,然后熱情幫助,從而升職加薪,贏取董事長閨女,接任董事長,完成逆襲”這完全就是意義不同的兩個故事。因此『圯橋進(jìn)履』這個故事還是太史公講的這個版本更合乎邏輯。
? ? ? ??【山喦】另外查閱史記時,我沒想到張良是列于世家,因此我當(dāng)時是一個勁的翻列傳,沒找到還以為張良沒有列傳,一想不可能啊,這么生猛的人物,怎么可能不入史書呢?就又是一個勁的翻找,還是沒找到,忽然想到以前看過一種說法是說史記有殘缺,于是才想起上網(wǎng)查證,然后才知道,我去,原來張良是世家,并且標(biāo)題是留侯世家,掃視目錄時由于重心在列傳,因此沒有反應(yīng)過來。
? ? ? ??【山喦】另外,原著中寫的是,張良進(jìn)履后,老人不言語直接離開,而張良選擇尾行,老人發(fā)現(xiàn)后認(rèn)為孺子可教,于是選擇傳道。這個說法有點兒令我詫異,因為老人怎么判斷張良不是想跟蹤敲悶棍報復(fù)呢?于是我翻閱史記,見原文是“良殊大驚,隨目之。”我感覺理解成目送比較好,如果是尾行,就無法確定其目的了。畢竟兩人還沒有建立起類似于菩提老祖和孫悟空的師徒關(guān)系,孫悟空被體罰后,夜入老師臥室,肯定不是為了報復(fù)或者為了被潛規(guī)則,那就只可能是為了求道。因此我在復(fù)述這段時,改為了目送老人。
04、黃石傳道
? ? ?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共和624年),張良一聽老人言語,知道遇到高人了,立刻下跪應(yīng)諾。五日后,張良黎明起床,前去赴約,可惜老者已在橋上,老者憤憤然,要其五日后再見;再五日,張良雞鳴起床,快速趕往約定地點,可惜老人還在橋上,老者又斥責(zé)其遲到,再約五日后相會;這一次張良在第四日黃昏后,就戴月前往,在橋上佇立,果然不久,老人就到了,老人見到靜候的張良,大喜道:“孺子可教也!”于是取出三卷書贈予張良,告誡其:“汝讀此書,將來可為王者師!十年后當(dāng)佐命興國;十三年后,孺子可至濟(jì)北谷城山下,如見有黃石,就是我了?!闭f畢,不待張良再問,就飄然而去!
? ? ? ??張良只得攜書返回,等到天明,翻開書卷,竟是《太公兵法》三卷,張良如獲至寶,依老者所言,勤讀不輟,終融會貫通、心領(lǐng)神會。十年后,秦二世二年(共和634年),張良聚集百余青壯,欲投奔楚假王,以抗暴秦。正遇路過下邳西的劉邦,張良以所學(xué)太公兵法,獻(xiàn)策于劉邦,均被劉邦采納,遂君臣相得,風(fēng)云際會。
? ? ? ??三年后,漢高帝二年(共和637年),劉邦封張良為成信侯,后張良隨劉邦過濟(jì)北,依約前往谷城山會見老者,卻只見一黃石。于是稱老者為黃石公,取黃石以供奉,張良?xì){時,攜黃石入葬。
? ? ? ??【山喦】原著考證黃石公的文獻(xiàn)來源,應(yīng)該是三國西晉時期皇甫謐(mi4)所著的《高士傳》:“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
05、臘曰嘉平
? ? ?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共和626年)臘月,秦始皇雖未巡游,但常微服出宮,一日忽聽路人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xué)之臘嘉平?!彼朴邢梢猓柭啡舜烁柚兄?。原來以前太原,有一人,名為茅盈,精研道術(shù),號為真人。其曾祖名濛,表字初成,于華山中得道成仙,乘云駕龍,白日飛升。此歌謠乃是茅濛傳下,流播邑中,據(jù)說歌中隱有成仙長生之法。
? ? ? ??秦始皇大喜,開始參悟詩中之意,根據(jù)最后一句中的“臘嘉平”,下令此后臘月改為嘉平月,以鑄帝道仙基。
? ? ? ??【山喦】關(guān)于秦始皇改臘月為嘉平月之事可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第六》:“更名臘曰嘉平。”而這個故事則可參見《云笈七簽·紀(jì)傳部·傳八·茅濛》。
06、蘭池遇劫
? ? ?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共和626年)臘月,秦始皇微服夜游蘭池修仙。蘭池乃是秦始皇自行參悟仙道開辟的修仙圣地,位于咸陽東,秦始皇命人擇地鑿池,引入渭水,遂成一池。此池長二百里,寬二十里,號為蘭池。并且秦始皇仿照想象中的海上神山之形態(tài),在池中壘石為基,筑造殿閣,取名蓬瀛,寓意蓬萊瀛洲,又選池中大石,命工匠刻作鯨形,長二百丈,充做海內(nèi)真鯨。
? ? ? ? 是夜,秦始皇前去微服修仙,不承想竟遇盜徒在池邊剪徑。秦始皇雖是微服,但穿戴依然不菲,且貴氣十足,極似有錢人。盜徒以為遇到肥羊,就上前打劫。但秦始皇雖是微服出行,但還是安排有侍衛(wèi)暗中保護(hù)。幸虧匪徒不是來刺殺的,只是劫道,沒有上來就砍,從而給了侍衛(wèi)反應(yīng)的時間,侍衛(wèi)發(fā)現(xiàn)情況立刻殺出,很快就重創(chuàng)驅(qū)散了匪徒。
? ? ? ??秦始皇大怒,堂堂大秦國都,首善之地,而自己這個天下之主竟然差點在家門口被打劫,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嚴(yán)令關(guān)中大索匪徒,而官吏也知事態(tài)嚴(yán)重,派兵四處拿人,并且大多是秉著先處決后審問的原則進(jìn)行處理,就這秦始皇還嫌不夠,一再申飭。就這樣如過篩子般連續(xù)稽查了二十天后才逐漸消停。經(jīng)此一事,秦始皇之后輕易不再微服夜行。
? ? ? ??【山喦】關(guān)于蘭池的來歷,可參見東漢辛氏撰寫的《三秦記·蘭池》。關(guān)于秦始皇蘭池遇劫之事,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第六》:“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guān)中大索二十日。”
07、東游求仙
? ? ? ??秦始皇經(jīng)此被劫之事,更加夢想求仙,以期能長生久視,再不懼兇徒刺客及意外事故。于是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共和627年),秦始皇再命東游,此次東至碣石,秦始皇求訪到一名方士,為燕人,名盧生。盧生主動接過為秦始皇尋長生藥的任務(wù),開著船就航海東去,以訪求古仙人羨門高誓。而秦始皇為了此次求仙順利,還墮壞城郭,掘開堤防,刻碣石門,以去險阻、定地勢。
08、亡秦者胡
? ? ? ??盧生等到在海上公費旅游的差不多后,才返航上岸。見到秦始皇,先是胡謅了一些在海上找仙草、遇仙人、游仙山之類的說辭。然后獻(xiàn)上自己胡編的一卷仙書抄本,抄本上都是一些胡亂寫的詞句,但不知是不是巧合,竟然有一句:“亡秦者胡也。”此時胡是北狄名稱,往古有獯鬻、玁狁等部落,占據(jù)北方,屢侵中國,輾轉(zhuǎn)改名,叫作匈奴,有史家考證匈奴應(yīng)為夏后氏遠(yuǎn)孫淳維后裔,而此時匈奴尚存,部落如故。秦始皇認(rèn)為仙書中此句的意思就是大秦天下會為胡人所取。
09、北逐匈奴
? ? ? ??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共和627年),秦始皇看過仙書抄錄本后,命移駕北上,從上郡出發(fā),巡視北方。并令大將軍蒙恬,調(diào)兵三十萬,北伐匈奴。匈奴散居塞外,時常趁中國邊境空虛無備時,乘隙南下,劫奪人畜財貨。但可惜如今他們的對手是鐵血大秦!
? ? ?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共和628年),蒙恬帶秦軍狼師攻伐匈奴,這完全是降維打擊,很快秦軍就奪回了河套地區(qū)(就是黃河“幾”字型的凸出部分所圈之地,因從地圖上看如黃河套住的土地,故名河套)。秦國將此命名為河南地,蒙恬畫土分區(qū),析置四十四縣,并將內(nèi)地罪犯,移居實邊。之后蒙恬帶領(lǐng)秦軍北渡黃河,繼續(xù)向北趁勝追擊,直接打到陰山,并占領(lǐng)了陰山西段的陽山,并筑城為塞,以御匈奴。
? ? ? ? 【山喦】原著中,關(guān)于置縣之事,置了兩次,河套地區(qū)置四十四縣,渡河后再置三十四縣。查閱文獻(xiàn)后,我認(rèn)為此應(yīng)該是作者誤寫。應(yīng)該只置了一次,不過這一次置縣有兩種說法,一種認(rèn)為置縣四十四縣,另一種認(rèn)為置縣三十四縣。但不過是那這說法,都只置了一次縣。
10、萬里長城
? ? ? ? 戰(zhàn)國時期,燕趙秦三國,均與匈奴相近,各國為防御北患都各自修建了長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共和628年),蒙恬命人將從前的三國故長城,一體修筑,并繼長增高。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共和629年),為了加快長城的建造進(jìn)度,秦始皇下令將大量徇私枉法的官吏發(fā)配到北方去修建長城。又歷時數(shù)年,這座西起臨洮,東達(dá)遼東的大秦長城終于矗立在了大秦北疆。而這座長城,越山跨谷,延袤萬余里,故號為萬里長城。從此“萬里長城”就成為了后世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