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談教養(yǎng)】“有話好好說”具體是怎么說
傷心的事,別見人就說
人在情緒不好尤其是傷心時,傾訴的欲望會更強,這無可厚非。但要切忌兩點:對熟悉的人不要說太多,適當(dāng)?shù)貎A訴可以增進(jìn)親密,但傾訴地太多、太過,就是把別人當(dāng)“垃圾桶”了,會適得其反。
另外就是不要見人就說,因為容易給人造成情感上的壓力,甚至讓人反感。別人畢竟跟你不熟,而傾訴是比較私密的事。
別人的事,小心說
說別人的事,是最容易冒犯別人的,因為人都對自己的事最敏感,很多時候你又不知道事情背后有什么隱秘和禁忌,所以有時即使說的是好話,也會無意中得罪人。
所以說別人的事要小心,技巧就是不論說什么,最好有距離、不痛不癢一點,除非你真的了解背后的情況。
尊長的事,多聽少說
《禮記》中說:“長者不及,毋儳(chán,間雜之意)言。”意思是長者沒有談及的事,不要主動提及;與尊長談話時,應(yīng)該由尊長主導(dǎo)話題。尊長包括長輩、領(lǐng)導(dǎo)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謙虛以及對尊長的尊重,更容易得到尊長的認(rèn)可、喜愛和器重。
夫妻的事,商量著說
夫妻之間是平等的,又是一起搭伴過日子的,所以凡事一定要商量著來,最怕遇事互相推卸責(zé)任和相互指責(zé)。只有商量著來,才能更好地解決事情,避免矛盾的產(chǎn)生,并不斷地增進(jìn)夫妻感情。
孩子的事,開導(dǎo)著說
所謂“堵不如疏”,大禹治水正是變堵為疏,才平息了肆虐多年的水患。這是中國文化中的大智慧。而父母最容易以自己的權(quán)威壓制和強迫孩子,孩子即使不說話不反抗,心里卻是不服氣或不理解的,不但容傷害親子感情,起到的教育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在合適的機會進(jìn)行因勢利導(dǎo),這樣既能更好地糾正和引導(dǎo)孩子,也能增進(jìn)與孩子的感情。
會說話包含兩層含義:不該說話時不說,該說話時好好說。以上都是“有話好好說”,還要知道不該說話的時候要閉嘴,已經(jīng)在說了也要懂得適可而止,所謂“沉默是金”。
什么時候該沉默和閉嘴,但凡有點情商的人身處其境時都會知道,比如當(dāng)眾說出讓別人難堪的隱私等,都是些非常舉動,體現(xiàn)的是一種基本的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