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佛家無心而為、儒家無所為而為和道家無為而無不為
我上午花了三個多小時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網(wǎng)友的見解和所聽的講座總結(jié)出了對哲學(xué)的理解,我認為境界從低到高的境界是佛家,儒家,道家,我的依據(jù)是佛家的范圍在人,儒家上升到了家國,道家則是在世間萬物。 以下均為我個人的理解,歡迎各位進行交流探討,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聲明:“即”的定義為 1 接近、靠近 2 就是(表示判斷) 3 當下 4 副詞①表示前一件事發(fā)生了,后一件事緊接著發(fā)生,相當于“便”;②表示事實如此,相當于“就” 文中的“即”需要結(jié)合語境去理解 一、佛家:無心而為 這里的“無”指的是“空”(動詞,消去) 這里的“心”指的是“佛”(名詞,到達內(nèi)心的、圓滿的狀態(tài)) 佛即是空,空即是佛 所以“無”就是“心”,“心”就是“無” “無”(動詞,消去(不是跟隨心的道理))就是“心”(動詞,跟隨(心)),“心”(名詞,到達內(nèi)心的、圓滿的狀態(tài))就是“無”(名詞,已經(jīng)消去(不是到達內(nèi)心的、圓滿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 無心而為,字面意思空了心去做事,也就是不要刻意用心地去做事,內(nèi)涵是“心”“心”而為,則為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去做事 禪宗為佛門大宗,創(chuàng)始人為達摩菩提,以《金剛經(jīng)》為立派之本 禪宗的要義: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金剛經(jīng)》的要義: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以上二者均指向以下觀點: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人是未覺醒的佛,佛是已覺醒的人。 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盤。涅盤,華譯為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yè)。而人成佛便是能夠達到涅槃的境界。 關(guān)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我們可以翻譯為,見到本心就是成佛。 關(guān)于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心即佛,我們可以翻譯為,接近心就是接近佛;當下的心就是佛。 王陽明的心學(xué)的主要思想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參考了佛教禪宗的思想的。 “心即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把“心”作為名詞來解釋,本心就是天理,把“心”作為動詞來解釋,則為“即心即理”,接近心就是接近天理。 “知行合一” “知”是指良知,本心,即“心” 知行也就是心與行 心與行,二者本為一體。 知行合一強調(diào)的是“行”,“行”需要在“心”的指導(dǎo)下進行,切不可違心而行。 “行”的結(jié)果重要的一點是使我們更加地接近我們的“心”,從而越加知行合一。 “致良知” “致”的部分定義有: 1 送達,送到 2 表達(情意等) 3 招引,使達到 4 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個方面 5 精密,精細 所以我們可以把“致良知”給理解為 1 將自己送到心的面前 2 表達自己的心 3 使自己到達心所在的地方 4 集中自己的意志在“心”上 5 精密(此處用作動詞)自己的“心”,也就是發(fā)展、完善自己的心。 回到標題,佛家說的無心而為落實到一個具體的人來說就是:我們要跟隨著自己的心去做事 而心怎么到達呢?我們需要去踐行知行合一,到達“心”的地方(在佛教里說就是覺醒)然后在用“心”的同時,表達自己的“心”(通過外在行為),最終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心。 二、儒家:無所為而為 即不抱目的做事 功利的定義有三點: 1、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多含貶義。 2、指功業(yè)所帶來的利益。 3、指功名和利祿。 接下來闡述中的“功利”是第一個定義的意思 這里的目的是指(求功利的目的) 做好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求功利 功利是指人心中對所做之事的主觀判斷,人主動認為做的事是為功利(不由社會共識決定),那么這件事就是為了功利。 不認為所做之事為了功利 則此事便不是為了功利 例:人需要在社會工作中創(chuàng)造價值獲得了貨幣(錢),而貨幣代表的價值僅為了供給此人的正常生活,而不是追求奢靡的生活,那么便不是為了功利。 于是我們便可以依照儒家的思想,帶著(不為功利)的目的去制定目標并完成,于是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 三、道家: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不做我們不該做的事 無不為:去掉無為的就是無不為 關(guān)于“無為”: 第一層意思:社會中的個體不該做的事情(仍然是個體的主觀判斷,不會隨著社會共識而改變) 第二層意思:不做社會共識中不該做的事情 關(guān)于“無不為”: 第一層意思:根據(jù)個體的主觀判斷,除去不該做的事情都做 第二層意思:做社會共識中該做的事情 道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 這里的“道”的定義是方向,方法,道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對于“天道” 這里的“天”的定義是天然的,自然就有的,天理 依照道家思想,做順應(yīng)天道的事情,社會共識是社會的“天道”,個體的主觀判斷是個體的“天道”。 落實到我們個人,怎么都是“天道”,看我們個人怎么選擇。 我們的生活可以依照儒家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可以依照佛家的思想,無心而為;也可以依照王陽明心學(xu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還可以依照西方哲學(xué)思想,根據(jù)理性思考和對真理的追求,圍繞認識論,實現(xiàn)個人自由,達成個人把握“確定性”對象之全部。 “道家”我認為是哲學(xué)的最高境界,像是什么都沒說,又像是什么都說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那么這便是哲學(xué)的最高境界了吧。 注:圖片為手寫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