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說《當今奇人周興和》之二十 內(nèi)外交困搞發(fā)明
路燈發(fā)出昏黃而惺忪的光影。
周興和疲憊地從車間出來,拖著沉重的腿爬上幾級石階,準備回到家里去。可走到家門口,他想了想,又折了回去,在車間的一條長條椅子上,他用一塊試驗用的廢料當枕頭,裹了裹衣裳,準備就在這里過夜了。
不知怎么的,最近他越來越不想回家。在車間里,他很勞累但很充實;回到家,他原本可以稍微歇息一下,但他感到難受,感到壓抑,甚至有些窒息。是的,妻子先前的嘮叨完全可以理解,她操心著整個家庭的油鹽柴米,她擔心丈夫不知天高地厚又做出賠本的買賣,更擔心丈夫腦袋發(fā)昏又上當受騙,所以她發(fā)些牢騷甚至怨氣原本無可厚非。何況妻子只是個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家庭婦女,你不能指望她能有多高的境界和遠見卓識,周興和體諒妻子的困難,也知道她活得很累,所以他對妻子的牢騷和抱怨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多次原諒了她的指責和喝斥。
就這樣,倆夫婦在建房建廠階段,雖然說不上那么美滿,但也就得過且過了。
但,自從劉鳳瓊知道周興和想用秸稈做建材,并不惜一切代價開始他的研究實驗后,他們夫妻的矛盾就開始白熱化了。特別是周興和把廠里并不多的經(jīng)濟收入,幾乎全都投到他的發(fā)明試驗里,而且在他試驗經(jīng)費困難時,還把家里值錢的東西拿來變賣后,劉鳳瓊終于忍無可忍,對周興和徹底絕望了,她開始不顧一切阻擾起周興和的試驗和研究來!
“你這是不務正業(yè),盲目投資!用麥草谷草做建材,這簡直是異想天開!”劉鳳瓊這時已不想再聽丈夫的什么解釋了。
“異想天開?異想天開有什么不好?沒有異想,那就永遠不會有天開的日子?!敝芘d和不急不緩地回答妻子。
“你這是胡攪蠻纏!”劉鳳瓊對丈夫的行徑太失望了,她不再和他講道理了,“你聽聽人家是怎么說你的,說你是瘋子、是狂人,不知天高地厚!”
“人家愿怎么說就怎么說,我干我的,又沒有妨礙到誰,關他們屁事!”周興和還想再給妻子作些解釋,可妻子根本就不聽他那些遙不可及、畫餅充饑的宏偉設想了,她只知道眼前一家人要吃飯穿衣,要盡快還清別人的欠款,要盡快擺脫家庭的貧困。
人哪,只要一鉆進牛角尖,就容易執(zhí)迷不悟,難以轉(zhuǎn)過身來?,F(xiàn)在,這對夫妻都鉆進了牛角尖:一個為了他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鐵了心地要搞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個為了家庭現(xiàn)實的利益,為了解決眼前的生活困難,堅決要制止他的這種無休無止的“折騰”!
公正地說,兩人各有各的道理。一個局外人,你很難給他們判定誰是誰非——因為這是兩個人在價值觀念、認識水平、性格志趣等方面深層次的問題,在當時那種情形下,一般人是很難進行調(diào)和的。
于是,劉鳳瓊開始不遺余力地阻止起周興和“不務正業(yè)、盲目投資”的行徑來:為了能讓周興和從癡迷狀態(tài)中清醒過來,她一次又一次藏匿周興和的試驗資料,銷毀他的試驗圖紙,弄壞他的試驗模型。甚至,在周興和依然執(zhí)迷不悟的情況下,她滿肚子氣沒法出的時候,在周興和接待客戶、向客戶介紹產(chǎn)品、洽談價格的關鍵時刻,她或公開同周興和大吵大鬧,或向客人說些粗魯?shù)呐K話,或暗暗希望企業(yè)倒閉,或干脆把合格的產(chǎn)品說成不合格或弄得不合格。
天低云黯,燕雀低廻。
無數(shù)次的試驗失敗,無休止的家庭扯皮,在鹽亭那一兩年的時間里,周興和是弄得是焦頭爛額內(nèi)外交困。
讓我們再來看他的研究發(fā)明。
當周興和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秸稈做建材研究時,才知道這個項目的難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用秸稈做建材,必須使用菱鎂等兩種化工原料作粘合劑。在整個產(chǎn)品生產(chǎn)中,它有四大不可逾越的技術難題:反鹵、結(jié)露、變形和裂紋。這四大技術難題是國家已用了30年、先后投入約25億人民幣進行研究,但都未能解決的技術頑疾。國家有關部門因此于1993年至1999年間,先后發(fā)了3個文件,禁止使用菱鎂作為粘合劑。
當周興和投入經(jīng)費開始該項目研究時,得知它的技術難度后,他確實也猶豫過動搖過。但在研究過程中,他同時又發(fā)現(xiàn)了該材料巨大的優(yōu)越性和使用潛力:當時,氯化鎂產(chǎn)地價1頓才50元,輕燒鎂出廠價1噸才120元;而這些材料的強度,比架橋用的300號專用混泥土還強1倍以上。而農(nóng)作物秸稈,成本則更低廉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設想,如果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攻克這四大技術難題,使它成為社會亟需的合格建材產(chǎn)品,那它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將是無可估量的!還有,正因為它是高難度的科技項目,那么它更具有研究價值——周興和所言不謬,僅2011年9月,他的1項專利技術轉(zhuǎn)讓給美國一家公司,僅技術轉(zhuǎn)讓費就高達150萬美元。
百日有光,夜晚有燈。
經(jīng)過痛苦的思索,周興和決心親自做試驗。那幾年,他確實像瘋了一樣,忘了白天和黑夜,忘了春夏與秋冬,更忘了吃飯和換衣。無論白天晚上,他都呆在實驗室里,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在這場馬拉松似地研究中,他給自己作了個規(guī)定:每天試驗5個小件,每個小件用5種不同的配方進行對比,然后對這些試驗品進行破壞性的試驗,對每次試驗都做好文字記錄。幾年下來,他試驗的記錄資料,堆積起來竟有有兩米多高!
在利用秸稈制作各種房屋裝飾品的發(fā)明過程中,他遇到連自己都難以想象的困難。這期間,他因資金拮據(jù),出差只睡車站,啃面包;這期間,他為研究發(fā)明產(chǎn)品常常被弄得昏乎乎的,連走路也在思考分析問題,別人喊他他聽不見,有幾次竟然連頭撞在了墻上也不知道——難怪有人說他是瘋子、是狂人、是神經(jīng)出了問題。
試驗、試驗、再試驗!然而,失敗、失敗、再失??!
這個過程,他就如一個精疲力竭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頭上頂著的是干焦的烈日,腳下踩著的是滾燙的流沙,疲憊、饑餓、干渴,有時甚至是奄奄一息,但無論怎么向前走,似乎都永遠也看不到前面的綠洲,似乎漫長的行程永遠沒有盡頭。
“在科學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嶇的山道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敝芘d和一開始做實驗,就明白這個道理。在他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艱難的過程中,有一個人的毅力和精神始終都在激勵著他,那就是——愛迪生。
這個偉大的發(fā)明家,僅僅為了發(fā)明一個白熾燈,在試用了6000種材料,做了7000次試驗時,仍沒取得最后的成功。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發(fā)明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毫無意義”;一些記者也報道說:“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泵鎸κ。鎸θ藗兊睦涑盁嶂S,愛迪生沒有退卻,沒有灰心。他心里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最后,在愛迪生試用了6076種材料,做了7080次試驗后,終于才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成功地發(fā)明了白熾燈泡,給人類帶來了永恒的光明。
是呀,自己的失敗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已經(jīng)很深了。然而周興和躺在長條椅子上,仍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怎么的,今夜里他突然強烈地想起他的老家來。他想起山上那些隨風搖曳的松樹和楓樹,想起自己親手建起來的老屋,想起很久不見的兒子和女兒們——是啊,干脆明天休息一天,回老家去看看吧!
“避開一切喧囂,摒棄一切煩亂,忘卻一切苦痛,丟掉一切紛繁——走,到大山里去!山中或許能給我靈感,自然之神或許能把我領進圣潔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殿堂。喧囂和浮躁大約只能培養(yǎng)出聲嘶力竭的這星那星,而絕對創(chuàng)造不出摘取諾貝爾桂冠上寶石的這家哪家來……”
周興和不知是在哪本書上,讀到過哪位作家寫的這段話,想到這里,他心情似乎平靜了一些。唉,實在太疲倦了,他不由得沉沉睡去……
? ? ? ?2021年9月5日,第4期《廉政內(nèi)參》第38頁“人民心聲”欄目刊登標題“我國建筑和建材領域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節(jié)(第42頁)小標題“愿星河新型材料的偉大發(fā)明得到國家大力推廣,造福人類”的第七行摘要:“在當今中國,利用自己研發(fā)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兩個人和兩個項目:一個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雜交水稻,正在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一個是周興和先生和他的秸稈建材,正在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合乎科技興國的偉大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