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包餃子效應(yīng)”?
小敏總是在奶奶家過年,除夕晚上一家人會一起包餃子,小敏太小了只能在邊上看著。終于有一年爺爺叫小敏上來試試,但是小敏學(xué)得慢,爺爺覺得她干活費勁,不讓她干了。年復(fù)一年小敏也就習(xí)慣了。突然有一天飯桌上爺爺說:“你那老弟比你小十歲都會包餃子,你咋不會呢!”
這就是包餃子效應(yīng),沒包過餃子的人始終學(xué)不會。其本質(zhì)是人們?nèi)找嬖鲩L的期望同過度關(guān)注下缺失練習(xí)之間的矛盾。舉個例子,假如在駕校的時候教練覺得你開車菜,他就會幫你掛擋打方向盤,幾次下來你的水平?jīng)]有提升而教練覺得你該會了。
有的家長希望孩子不添亂,又希望他們無師自通;有的人向往伴侶有趣的靈魂,又擔(dān)心他們跨越界限。人們似乎在他人身上追求矛盾的東西,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善解人意自由浪漫。
怎樣教別人包餃子?包餃子不是教會的,演示一遍就行了。為什么貓不會包餃子?不是因為包餃子效應(yīng),是因為它不想學(xué)。怎樣學(xué)會包餃子?練。自己練,或者哭鬧著就是要學(xué)。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