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太原晉王府和晉王墓

2021-08-05 12:02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太原晉王府和晉王墓

選自《文物世界》2020年05期,梁憲亮

摘要: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實行了封藩制度,并將第三子朱棡分封到了太原。朱棡就藩前即在今太原市區(qū)北部興建了晉王府。朱棡及其后的歷代晉王的陵園則大多選址在今太原市東山地區(qū)。本文擬通過文獻梳理晉王世系,并結合文物普查、考古調查,概述晉王府和晉王陵園的發(fā)現(xiàn)情況。初步總結晉藩陵園規(guī)制。

一、引子

明朝自1368年建立,到1644年清兵入山海關,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王朝延續(xù)286年。山西在明朝北方邊疆政策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即設立了山西行中書省,治太原府,轄太原府、大同府、平陽府、遼州直隸州、潞州直隸州、沁州直隸州、澤州直隸州。洪武九年(1376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又廢除行省,改設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第八子早夭,其余二十五子均獲封親王。其中分封到山西的有三子晉王,十三子代王和二十一子沈王。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三子朱棡封晉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根據(jù)明史《諸王傳》和《諸王世表》,晉王朱棡這一支共傳襲十一世,有十二位晉王。最后一位晉王朱審煊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俘獲,于順治五年連同明朝宗室400多人一起被清廷殺害,沒有謚號。其余十一位晉王均有廟號和謚號。

二、太原晉王府

晉王府位于太原市老城區(qū)北部,位置大概在今天太原城區(qū)精營街一帶。晉王府是歷代晉王理政及居住的官邸,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棡被封為晉王,次年十一月開始建造晉王府。明史記載,主持建造晉王府的是永平侯謝成。晉王府分外城和內城。外城也即府城,當年晉王府外城城墻大致就是現(xiàn)在幾處名為肖墻的街道,四條名為肖墻的道路過去只是晉王府墻外的夾道,1998年在舊城改造工程中,北肖墻和上肖墻被拓寬打通,統(tǒng)稱為肖墻路,這條道路中央的四株明槐引人注目地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它們與近在咫尺的東緝虎營、新民北街、柳巷北路的明槐一樣,成為晉王府唯一的見證。晉王府內城即宮城,“周圍三里三百九步五寸,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宮城設四個門,大致就是今天的西華門街(遵義門)、東華門街(體仁門)、南華門街(端禮門),北門未建。城內設有長史司、審理所、典膳所、奉祠司、紀膳所、良醫(yī)所、典醫(yī)所、工正所、群牧千戶所、儀衛(wèi)司等機構。王府周圍還有寧化、廣昌等郡王府。杏花嶺是今天太原七個城區(qū)之一,杏花嶺、松柏坡當年都是晉王府的花園(圖一)。

晉王府在明代諸王府中,建制較早,規(guī)模宏大,成為后來諸王宮城建設的效仿對象。順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二日夜,晉王府毀于大火。目前,在太原純陽宮還能見到與晉王府有關的遺物。如:鑄銘“嘉靖四十四年晉府宗室朱知□等造”鐵獸。朱知□,為明代晉藩第七世宗親,與端王朱知烊、新化恭裕王朱知為同輩。2012年8月,太原市食品街改造建設工地出土一批元明清瓷器殘片,其中一些青花瓷器有“晉府宮用”、“典膳所造”、“內膳所造”等款識。結合出土位置,推斷這些器物屬于晉王府用器。

三、太原東山明代藩王墓

自洪武三年第一代晉王朱棡始封晉陽,到順治五年最后一位晉王與明朝宗室一同被殺,晉藩共襲封十一世,十二王。歷代晉王均葬在太原東山地區(qū)。地方志中有記載的除晉恭王朱棡、晉端王和晉簡王之外,還有晉憲王墓、晉莊王墓、晉敬王墓、晉惠王墓。其中,晉敬王墓位于小店區(qū)黃陵鄉(xiāng);晉憲王墓、晉莊王墓位于城東北劉莊(現(xiàn)陽曲鎮(zhèn)晉莊);晉惠王墓位于尖草坪區(qū)光社;晉穆王墓葬無考。

目前經過考古發(fā)掘的晉王墓葬有1955年發(fā)掘的晉裕王朱求桂墓,裕王是第十一世晉王。2019年,在配合山西財經大學東山校區(qū)建設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并確認了第七世晉王——晉端王墓。端王墓位于太原市小店區(qū)東峰村北,據(jù)《陽曲縣志》《榆次縣志》記載,端王墓位于崗頭之塬,墓地原有封土四座,墓主人是端王及其繼妃和夫人,墓上原有建筑和墓表。上世紀70年代初平田整地時封土被推平。

截至目前可以確定的晉藩王墓葬還有晉恭王朱棡墓,晉定王朱濟熺墓和新發(fā)掘的晉端王朱知烊墓。其中恭王墓位于太原市小店區(qū)北營街辦老峰村東北(圖二)。根據(j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航拍,能夠清楚地確定陵垣為內外兩重。最外一重為近方形,內側一重為南北向近橢圓形。陵園和墓葬封土保存尚好。外重陵垣東西寬415、南北長473米,陵墻南部正中有四塊砂石底座,據(jù)此推測宮門為牌坊式,四柱三門三樓結構。宮門前陵園建筑保存不佳。

晉恭王之后的第二代晉王,由于王府內的政治斗爭,未能歸葬太原東山。晉定王墓位于臨汾市堯都區(qū)土門鎮(zhèn)墳上村,陵園神道前的石像生仍然保留在原位,現(xiàn)在街道兩側仍然能看到(圖三)。由此可見,陵園的布局與第一代晉王相同。早期晉藩陵園制度與其他藩王類似,同樣使用石像生。據(jù)明史記載,明初藩王墓葬陵園占地80畝,到了明代中期,準確地說是正統(tǒng)十三年后陵園的面積變小,大約是60畝。端王墓陵園平面布局為南北向長方形,目前能看到的有東陵墻,南北長約294米。西峰村的晉王墓,據(jù)《太原府志》《陽曲縣志》《榆次縣志》,可能是晉簡王墓。陵園保存較差,目前可見的僅有東陵墻的一部分,另有疑似獻殿的臺基部分存留。從航片上可以看出恭王、端王、簡王陵園兆域,以駝山為西側的山前臺地為限,第一代晉王恭王墓園居中,位置最靠近駝山。端王和簡王墓園,則以發(fā)源于駝山的兩條南北向大沖溝為界,分列東西兩側。1955年發(fā)掘的晉裕王墓位于榆次蘇村,兆域已經超出駝山范圍。

除上述晉藩王墓葬外,太原市尖草坪、萬柏林區(qū)、杏花嶺區(qū),還發(fā)現(xiàn)過明代廣昌郡王及其繼妃墓葬,部分資料發(fā)表過。目前,太原市一些地名與晉王墓葬有關,如七府墳。

太原東山地區(qū)明代晉王墓,是太原歷史文化名城和東山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價值體現(xiàn)。在上世紀50年代當?shù)卦S多村莊名字帶“墳”字,如老墳、東墳、西墳、王家墳等,后來因老百姓忌諱改成“峰”字。如今伴隨著太原城市發(fā)展,東山地區(qū)開發(fā)過程中如何系統(tǒng)保護明代晉王墓葬及陵園,對于提升太原市的文化名城內涵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結語

作為明太祖首封的親王之一,晉王朱棡在就藩前精心營建的晉王府在今天的太原老城區(qū)依然可以看到很多與之相關的遺跡和遺物,亦能聽到許多傳說和故事,而坐落于太原東山的明代藩王陵園,則是太原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將不斷豐富我們對晉藩王陵園制度的認識。

太原晉王府和晉王墓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西丰县| 阜南县| 甘泉县| 平果县| 桦甸市| 孝昌县| 塔城市| 班戈县| 湘乡市| 清丰县| 横峰县| 双鸭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抚宁县| 抚州市| 承德县| 定安县| 手机| 绥宁县| 怀宁县| 新源县| 易门县| 祥云县| 夏河县| 旌德县| 海城市| 高雄县| 额敏县| 宁蒗| 长泰县| 灵石县| 介休市| 务川| 灵山县| 泰顺县| 大埔区| 铜梁县| 同心县| 吐鲁番市| 宁阳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