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怎樣形成的?千萬光年外有個星爆星系正在示范,或有生命誕生
很多朋友都知道星球誕生于星云之中,我們的地球乃至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星球都是如此,天文學觀測也表明,在很多星云中都有恒星形成現(xiàn)象,因此星云又被稱為恒星的搖籃。

比如著名的老鷹星云,其中的“創(chuàng)生之柱”上正有很多恒星在形成,這是因為星云都是大量的氣體(主要是氫離子)和塵埃等形成的,屬于宇宙中物質比較富集的地方。

在物質引力的作用下,塵埃也會凝聚到一起形成較大的塵埃,接著凝聚成碎塊,水塊碰撞融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較大的小行星,小行星繼續(xù)吸附這類物質,直徑超過200公里左右的時候,在流體靜力作用的影響下,融合在一起的物質會因為重力塌陷成從中心向外半徑差別不大的球體,這時候的星體就可以稱為星球了,星球繼續(xù)融合物質,就能夠形成行星級別的天體,成為類似我們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再繼續(xù)吸收物質就會成為氣態(tài)行星,接著會成為褐矮星,當質量達到木星80倍左右的時候,這個星球的內部就會點燃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恒星了。

從直觀上觀察,星云都是彌散態(tài)的星際物質,相對于星球來說,星云的密度是極小的,那么星云都是從哪里來的呢?理論上講它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來源于宇宙之初,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物質遺留,另一種是恒星到了晚期時的噴發(fā)現(xiàn)象造成的行星狀星云(多有圓形,形態(tài)比較規(guī)則)以及超星星爆發(fā)造成的星云(多有對稱圖案),這樣的星云都是有單一的恒星產(chǎn)生的。

這里單說一下宇宙之初形成的星云,它是宇宙大爆炸時強大的能量轉化成的物質,形成了一些原始氫元素,以及少量的氦和鋰元素等,聚集成團的云狀星極物質就是星云了,不過宇宙之初誕生的星云規(guī)模都非常龐大,這類的星云都漸漸轉化成了星系,正是因為如上的星云形成星球的現(xiàn)象,所以星系大都是恒星行星等星球的集合體。

在我們銀河系中某些地帶,也仍然有這樣的星云的殘留,其中仍在形成著恒星,比如上面提到的老鷹星云,就是這樣的星云殘留。

再如玉夫座星系NGC 253,這個螺旋星系看上去就像一個斜放的規(guī)整的銀幣,因此又被叫做銀元星系,它距離我們約1000萬光年左右,其直徑比我們銀河系略小,約9萬光年左右,天文觀測發(fā)現(xiàn)這個星系中正有很多星爆現(xiàn)象在其中發(fā)生,因此玉夫座星系又被認為是一個星爆星系,不過這種星爆并非超新星爆發(fā)那樣的星爆,而是恒星初始形成時的閃光現(xiàn)象,大量的這樣的星爆也意味著這個星系中有大量的恒星正在形成,而且這種現(xiàn)象也使得這個星系非常明亮,雖然距離我們約1000萬光年之遙,但是用雙筒望遠鏡就能看到它。

這也說明這個星系比較年輕,其中還有著宇宙誕生之初的大量的星云存在,這些星云中的物質正在聚集形成恒星,也可以說這個星系目前正是一個巨大的恒星孕育地。今年8月下旬的時候,天文學家們還在這個星系中發(fā)現(xiàn)了30多個分子云,從中看到了19種不同分子的足跡,如硫代甲醛(H 2 CS),丙炔(CH 3 CCH)和復雜的有機分子,包括甲醇(CH 3 OH)和乙酸(CH 3 COOH),這些有機分子也說明這個星系中的星球有孕育有機生命的可能。
